金魚頭上有白色絮狀物用什么藥(金魚頭上有白色物體)

北京觀賞魚批發(fā)市場2025-02-22 21:46:261.28 W閱讀0評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42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魚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魚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又被稱為白毛病、膚霉病,這種疾病通常都發(fā)生在水族環(huán)境溫度低于20攝氏度的時候,把水溫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證水溫提高,不要看加熱棒的溫度刻度,自己買一個溫度計真實測量一下,本病主要在水溫較低的時候易發(fā)病,所以提高水的溫度是治療本病的關(guān)鍵最好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shù)小時,可

本站是一個關(guān)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金魚頭上有白色絮狀物用什么藥,和金魚頭上有白色物體對應(yīng)的相關(guān)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guān)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金魚頭上這個白點是什么?怎么治療好?

是白點霉病、買先鋒膠囊。每天二粒、把膠囊分開放粉末就可。連續(xù)三天、然后換三分之一的水。 看看白點消失了沒有、如果還有就重復(fù)一次。二次以后就會完全治愈 快去看病。 金魚進入秋冬季,由于晝夜溫差較大,很容易生白點,這種雖然不算是很嚴(yán)重的疾病,但如果照顧不好及治療方法不當(dāng),那很容易造成金魚的死亡,嚴(yán)重時會影響整個水族里的金魚,一些魚友提出白點病在治愈后還會反復(fù),下面將白點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做一下詳細(xì)的介紹: 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xì)胞,進行無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加写瞬〉慕痿~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nèi)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而長大并增加數(shù)目,后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若不立刻治療,病魚身體會迅速受嚴(yán)重破壞而死亡。 有魚友問,全缸施藥后白點消失,好了一兩個星期又會出現(xiàn)。老是這樣循環(huán)為何?這也是養(yǎng)金魚人經(jīng)常能遇到的問題,一般的藥治后可直接殺死成蟲,但問題在于藥治只能殺死成蟲,而其幼蟲,能夠藏在魚體表皮內(nèi),藥性無法深入,所以還會反復(fù)。一些書籍上寫將水溫提高到30度,就可以將白點去掉,但對于金魚來說這個溫度太高了,就是治好了白點,也可能引起其它問題。建議在用藥的同時,多一些日光照射,注意換水時水溫相同,白點消失后堅持可以每天使用些凈水劑,白點就會徹底根治 這是正常的 就像脫皮一樣要是只是一粒的鼓起來的,而且邊緣模糊的話沒有關(guān)系的,不是白點病。新干凈的水,放一點鹽,很快就沒事了,而且高頭類金魚在發(fā)頭的時候,頭上是會有白色的東西的。至于白點病,也不用緊張,28度以上水溫,兩天準(zhǔn)好,好了以后換新水就行了。 如果身上也出現(xiàn)白點,就是得了白點病,可以用1%鹽水浸泡10--20分鐘。 也可以到魚店買白點凈給魚泡。 或者換三分之一水加少量鹽 記住 是很少的量 捏一點即可 白點病就算用藥,也要一個星期左右才會見效,所以請給點耐心。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 觀賞魚因小瓜蟲寄生而發(fā)病的病例較為普遍。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分布,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于水面,游動遲鈍,食欲不振,體質(zhì)消瘦,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cè)身迅速游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nèi)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蟲的適宜水溫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節(jié)發(fā)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缺乏活餌的情況下容易流行。當(dāng)水溫升至28℃時,小瓜蟲就會開始死亡。 提高水溫到32度,再用1%鹽水浸泡數(shù)天、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 但是金魚是不能加溫的

金魚頭上有白色絮狀物用什么藥(金魚頭上有白色物體) 觀賞魚

金魚頭上長了白點怎么辦?

金魚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yǎng)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dāng)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

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

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lán)結(jié)晶粉,涮入病魚箱內(nèi)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

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fù)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

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使用硝酸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不能反復(fù)使用。

擴展資料

預(yù)防白點病:

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fā)育,當(dāng)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dāng)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

預(yù)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fā)生。多采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弱點,提高水溫到32℃,再配備藥物治療,通常治愈率可達90%以上。

若治療及時,治愈率可達100%。用1%鹽水或慶大霉素浸泡15分鐘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數(shù)天。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lán)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換水時應(yīng)注意溫差過大,致使魚體“感冒”,讓病蟲乘虛侵害魚體。

(2)充分利用小瓜蟲在24小時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這一弱點,飼養(yǎng)金魚的水,應(yīng)經(jīng)過曝曬或靜置2—3天后再使用。這是預(yù)防小瓜蟲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體用0.05—0.1克硝酸亞汞比例進行全池(缸)潑灑或者當(dāng)水溫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亞汞,將病魚浴洗0.5一l小時左右,然后用等溫新水過洗,再放回消毒過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綠水后靜養(yǎng)。

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亞汞毒性大,應(yīng)慎用。尤其小魚對藥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魚弱,故藥液濃度要適當(dāng)降低,浸洗時間要適當(dāng)縮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紅汞(即醫(yī)用紅藥水)0.5—1毫升,浴洗病魚5—15分鐘。如果是成色,則可直接用紅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過洗,再放入干凈新水中飼養(yǎng),也可按l立方米水體(即l000千克)潑灑3—5(克)毫升紅汞使池(缸)水濃度為3—5毫克/升。

隔2—3天后視病情狀況,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療一次,然后換入干凈新水(嫩綠水)飼養(yǎng),同時延長日照時間,適當(dāng)提高水溫、停食、增氧,可獲得滿意療效。

(5)根據(jù)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放在太陽下曬,將水溫提高至30℃時,在魚的周身搽擦一次紅汞,再經(jīng)新水過洗后撈人干凈等溫嫩綠水中飼養(yǎng)、停食、曬陽1周后更換新水即見痊愈。

(6)在水溫20—26℃范圍內(nèi),每立方米水體(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綠溶液浴洗病魚2小時,可以殺死小瓜蟲,對金魚也比較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魚白點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點病

加急,魚頭上長的白色紊狀物

魚身上有白色絮狀物是魚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又被稱為白毛病、膚霉病,這種疾病通常都發(fā)生在水族環(huán)境溫度低于20攝氏度的時候。

把水溫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證水溫提高,不要看加熱棒的溫度刻度,自己買一個溫度計真實測量一下。

本病主要在水溫較低的時候易發(fā)病,所以提高水的溫度是治療本病的關(guān)鍵

最好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shù)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換水,切忌不可多換,加入新水(新水要提前1天曬,溫度要與魚缸水的溫度一致)連換3天。

在捕撈搬運時不小心擦傷皮膚,或是寄生蟲寄生破壞魚的鰓和體表,再者就是水溫過低,造成凍傷魚的皮膚,易導(dǎo)致白毛病菌侵入魚體。水霉病適合在15——25℃的水溫中生長,只需3——5天的時間就會繁殖成密集的菌絲體。

(1)癥狀較輕,僅是游動遲緩、食欲減退,外傷因割碰而起,就可以升溫到28—32℃+每天換水20%+下鹽千分之五。注意:升溫、加鹽不能殺死病菌,但卻能起到抑制的作用。待魚靜養(yǎng)后緩和過來,也就自然痊愈。

(2)癥狀中等,外傷是因蟲菌而起,出現(xiàn)輕度外傷與少量發(fā)白,則可用二氧化氯等殺菌劑殺菌+亞甲基藍(lán)等外傷用藥+千分之五的鹽。

(3)癥狀嚴(yán)重,傷口潰爛較深,可用黃粉或者高錳酸鉀或者慶大霉素等直接涂抹+千分之五的鹽+殺蟲菌劑。(治療原理同上,不過因傷勢嚴(yán)重程度而用藥劑量會不同,這里請根據(jù)說明書自行控制。)

注:以上二三點都是根據(jù)魚水同治的原理治療,提到的藥物只是比較常見的幾種。不要同時使用多種外傷用藥,用量可根據(jù)說明書自行掌控。治療期間對隔離出的病魚堅持曝氧和適時換水,原池水視情況做殺蟲菌處理,適量換水。

請問:我的小金魚頭上總是長些白色的像棉花的東西,我該用些什么藥呢

分類: 娛樂休閑 花鳥魚蟲

解析:

你的金魚應(yīng)該得了水霉病。簡單地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

沒用時就可以看看下面的其它方法。

當(dāng)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霉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yǎng)料,迅速萌發(fā),菌絲一端向內(nèi)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霉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fā)現(xiàn);待肉眼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nèi)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細(xì)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由于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fù)擔(dān)過重,使游泳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導(dǎo)致死亡。

觀賞魚感染霉菌時,還受其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或室內(nèi)燈光、日光等光源不足,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魚體,通常皮膚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yīng)有的光澤。隨后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于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霉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欲減退,最終導(dǎo)致死亡。

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現(xiàn),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了防止水霉病的發(fā)生,應(yīng)注意操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霉病的發(fā)生。

當(dāng)發(fā)現(xiàn)魚體感染水霉病時,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lán)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shù)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關(guān)于金魚頭上有白色絮狀物用什么藥和金魚頭上有白色物體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文章版權(quán)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752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