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紅尾和金尾哪個好養(yǎng):金龍魚紅尾和金尾哪個好養(yǎng)活
adidas和nike有哪些值得入手的經典款
經典款是常常讓人想起、也不會忘記的款式,它無論經過多少時間磨礪,當你想起的時候它依然熠熠生輝。Nike和Adidas不斷的在追趕潮流,新款不斷的涌現(xiàn),但是經典款卻一直熱度不減,下面就分別看看兩個品牌的幾雙經典款。
Nike
Nike Air Force 1
極簡的設計,純白的配色,讓這雙鞋不論在什么時候都可以成為百搭款。從最早的籃球鞋,到如今縱橫街頭的潮款之一,這雙鞋在球鞋迷心中的地位可以說是不可撼動的。
Nike Classic Cortez
1994年《阿甘正傳》的上映,一雙以“阿甘”命名的跑鞋火遍了全美。濃郁的復古風和討喜的外觀,輕質的鞋身讓這雙鞋風靡至今。
Air Max 95
1995年誕生的鞋款延續(xù)至今。設計靈感源于人體脊柱,使得Air Max 95有著獨特的力量美,在多種配色的演繹下,一眼就能愛上!
Nike Air Huarache
1991年首次推出至今,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Huarache是NIKE獨創(chuàng)的設計理念,NIKE旗下隸屬于Huarache理念的球鞋都有一個最為突出的共性——輕盈透氣。
Adidas
Adidas Ultra Boost
算不上經典鞋型,2015年剛剛面世,如今已是Adidas的王牌產品。號稱史上最強跑鞋,配備了全掌Boost以及Primeknit針織面料,外形十分時尚,日常出街和運動都十分合適。
Adidas Superstar
經典人氣款貝殼頭,Adidas最具代表性的鞋款,沒有什么風格它駕馭不了?,F(xiàn)在還有各種配色和聯(lián)名,大家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Adidas Stan Smith
曾經的一雙網(wǎng)球鞋,如今成為了時尚和潮流的代表,簡約的設計外形俘獲了不少人的心。Stan Smith各類配色與鞋面非常多,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
Adidas Yeezy 350 Boost V2
雖然這款鞋的存在時間不長,但是一直活躍在時尚舞臺上,走在街上幾乎隨處都可以見到這雙鞋。鞋款簡約,有著對時尚的精準定位,街拍中也有不少它的身影。
看完這些經典款,是不是覺得都想入手,雖然某些款式不貴,但是要想一連入手好幾雙,就意味著錢包要被掏空。如果只是為了簡單搭配的話,完全可以選擇品質不錯的莆田鞋。莆田鞋現(xiàn)在的做工基本都可以做到以假亂真,有圖有真相,直接來看一組Nike Air Force 1的真假對比!
via:一天一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點擊關注,了解跟多潮鞋資訊!
2018年就是狗年了,有沒有什么可以贊美的詩詞或者對聯(lián)
辭舊迎新里里外外張燈結彩,
忙前忙后老老小小同歡新年。
橫聯(lián),(喜迎新年)
鸚鵡的種類
中文名:公主鸚鵡英文名:PrincessParrot整體概述:在所有的澳洲長尾鸚鵡中公主鸚鵡是外表最優(yōu)雅嬌柔的種類之一,長尾及出眾的外表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它們不害羞,喜愛親近主人,尤其是手養(yǎng)的幼鳥,在臺灣它們的售價不高,一些美麗的變種價位則較高,公鳥的尾羽通常比母鳥長6-8cm,頭頂?shù)乃{羽顏色較亮,在主要飛行羽的第三根尾端也較突出,而母鳥的背部、頭部、腰部的藍色部分較稀疏;國際間的圈養(yǎng)數(shù)量很多,但野外的數(shù)量已愈來愈少,主要歸因于棲息地的破壞與開發(fā),還有人為捕捉的行為,受澳洲當?shù)氐姆杀Wo,主要變種有藍化、黃化與白化3種。??中文名:虎皮鸚鵡英文名:Budgerigar整體概述: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shù)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只鸚鵡,也是最常出現(xiàn)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fā)現(xiàn)與突破后,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xiàn)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澳洲原生種虎皮鸚鵡的羽色主要是黃色、綠色,加上黑色的紋路,而一般所稱的"大頭"是在英國基因改造培育出來的種類(EnglishBudgerigar),體型比原生種大,頭部與胸部較大,前額較突出,胸前的斑點較圓,羽色較鮮明,比較不活潑,一般在鳥展中參展的虎皮鸚鵡幾乎全為英國種的虎皮鸚鵡,而其它如原生種大小的變種虎皮鸚鵡(小鸚哥)則稱為美國種虎皮鸚鵡(AmericanBudgerigar)價格則比英國種便宜許多,虎皮鸚鵡的確是入門者很好的選擇之一,而英國種虎皮鸚鵡也有許多愛好者,由于羽色變化多,外型差異性也較一般虎皮鸚鵡大,且從國外不時都有虎皮鸚鵡選美比賽可看出它們在寵物鳥中的地位。??中文名:深紅玫瑰鸚鵡英文名:CrimsonRosella整體概述:深紅玫瑰鸚鵡是羽色十分美麗鮮艷,深紅玫瑰鸚鵡幼鳥時期的羽色與成鳥差異甚大,幼鳥的羽色為橄欄綠與灰綠色,隨著時間會慢慢改變,之后羽色會呈紅綠藍參雜,到了15個月大時才會完全蛻變?yōu)槌渗B的顏色,公鳥的頭部較大較平,喙部也較大,若要分辨幼鳥性別,頭部及喙部是較明顯的分辨部位中文名:快速鸚鵡英文名:SwiftParrot整體概述:快速鸚鵡(電報)因行動迅速敏捷而得名,飼養(yǎng)照顧上較一般草科鸚鵡來的容易,生命力也較強韌,叫聲清脆不吵雜,是十分活潑種類,且價位也不高,是除了一般澳洲長尾鸚鵡外不錯的選擇,在野外,快速鸚鵡的食物與吸蜜鸚鵡很類似,母鳥的羽色較公鳥深,較呈暗色,面部的紅色也較稀疏。??地理分布:分布在澳洲東南部,即維多利亞與新南韋爾斯東南部,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及貝斯海峽上的弗里克斯群島。飼養(yǎng)摘要:以籠養(yǎng)鳥來說,快速鸚鵡是不錯選擇,聲音清亮不惱人,進入新環(huán)境后能很快的適應環(huán)境與飼主,適應期間不會敏感與不安,安置一段時日后即十分健壯,喜愛洗澡,最好能定期提供一些無毒、有嫩芽與花苞的樹枝供其啃食,由于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它們的數(shù)量在澳洲是相當受威脅的,現(xiàn)今澳洲總數(shù)量應不超過1300對。??繁殖:由于在臺灣市場上數(shù)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與幼鳥不常見,然而難度并不高,可以群養(yǎng)繁殖,不過還是成對繁殖效果較好,窩卵數(shù)約為3-5顆,孵化期約20天,5-6周后羽毛長成,之后經過3-4星期幼鳥即會離巢獨立行動。??習性:由于所居住的森林遭嚴重的開發(fā),捕捉販賣一直沒間斷,加上在塔斯馬尼亞島?? ?族群常因食用農作物而遭農民捕殺,雖然有當?shù)卣姆杀Wo,快速鸚鵡的數(shù)量已日漸稀少,也是澳洲珍稀的鸚鵡種類之一,快速鸚鵡有遷徙的習慣,常往返澳洲本土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通常會在冬天時遷徙至澳洲東南部過冬,且主要集中在維多利亞中部與南部;棲息在森林、尤佳利樹林、鎮(zhèn)上、草地及有花木的開闊地區(qū),常敏捷快速地活躍在枝頭間,主要在樹木的頂端枝頭間活動,經常以身體倒掛的吸食花蜜,只有在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它們許多的習慣、飲食都很類似于吸蜜鸚鵡,連刷舌狀的構造都一樣,可以如吸蜜鸚鵡般地吸食花蜜,繁殖期在9月底至1月初,約于10-11月時會下蛋,一窩產3-5顆蛋,母鳥獨立孵雛,早上與傍晚各會離巢一次讓公鳥喂食,孵化期約20天,雛鳥需60天羽毛長成。??體形特征:體長25cm(9。8吋)。食性:昆蟲、水果、漿果、種子及許多植物都是它們的主要的食物。中文名:超級鸚鵡英文名:SuperbParrot整體概述:許多人剛見到超級鸚鵡(三日月)的印象就是它那優(yōu)雅美麗的外表,這種澳洲長尾鸚鵡在國內的價位不高,但是在澳洲卻是數(shù)量不多的鸚鵡,并受當?shù)卣姆杀Wo,全球的數(shù)量可能只有5千只左右而且還在下降中,主要是因棲息地的破壞與人為捕捉;公鳥與母鳥的外表差異很明顯,母鳥的前額與面頰沒有如公鳥般的鮮黃羽色,脖子上也無紅色兜狀紅羽,母鳥身上綠色的較公鳥暗且呈棕綠色,面頰有淡藍色,喉部呈淡棕色,而超級鸚鵡幼鳥時期長的就像母鳥一般;因為新進口的超級鸚鵡折損率高,幼、成在臺灣都不是很普遍,它們應被飼養(yǎng)于寬敞的鳥舍而非狹小的籠子內,一般來說,大部分的超級鸚鵡都是當作鳥類養(yǎng)殖的籠養(yǎng)鳥較多,很少作為寵物鳥。??地理分布:它僅分布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的內陸地區(qū)與維多利亞的北部。習性:部分的超級鸚鵡會因過冬而有遷徙的行為,它們常棲息在尤佳利林間、灌木叢、農地、鎮(zhèn)上、近水源區(qū)的森林、稀樹草原區(qū)等地,它們是群居性的鸚鵡,活動與覓食的時候通常都會一小群的活動,群集的數(shù)量通常不會太多,活動或覓食時常和雞尾鸚鵡(玄鳳)與黃玫瑰鸚鵡(黃草)聚集在一起;繁殖期多在9至12月間,繁殖期間公鳥會持續(xù)與其族群一起覓食來喂食母鳥,繁殖時大多是6、7對筑巢在彼此附近,并不常發(fā)現(xiàn)單對繁殖的情形,一窩產4-6顆卵,孵化期約20天,5至6星期后幼鳥羽毛長成。??飼養(yǎng)摘要:剛進口的超級鸚鵡并不是很好照顧,可能常因氣候、濕度等問題而生病或死亡,也常因臺灣濕度高的關系而有眼睛感染的問題,剛引進飼養(yǎng)的時候避免在寒冷或溫差大的季節(jié),也要避免持續(xù)的風吹,最好能替它們做定期驅蟲,但是在良好飼養(yǎng)照顧下,適應環(huán)境后也會變的強壯,它們并不吵雜,聲音與雞尾鸚鵡很相似,宜飼養(yǎng)在寬敞的鳥舍內,以一般2、3尺的籠子飼養(yǎng)很不理想,喜愛洗澡。??繁殖:臺灣成功的繁殖超級鸚鵡的案例不多,同于一般大型的澳洲長尾鸚鵡,繁殖籠舍以可供飛行的鳥舍為佳,以供其或得較足夠的空間與運動量,一般用小型籠子的繁殖成功率并不高,宜使用較深的規(guī)格的巢箱或天然中空木頭繁殖,母鳥約莫在1歲時成熟,公鳥則約于2歲時成熟,一窩約產4-6顆蛋,孵化期約20天左右,幼鳥在35-45天大時羽毛長成,幼鳥約在7-10個月時會完全長成如成鳥般的美麗羽色。??形體特征:體長40cm(15。5吋)。食性:常至尤佳利樹上與草原找尋尤加利種子與草根種子食用,其它的天然食物還包括谷物、水果、漿果、花蜜及花苞等。??中文名:澳? ??國王鸚鵡英文名:AustralianKingParrot整體概述:國王鸚鵡依地區(qū)性共分3個種類,共有10個亞種:1。??澳洲國王鸚鵡有2種亞種;2。安波伊那or摩鹿加國王鸚鵡有6種亞種;3。綠翅or巴布亞國王鸚鵡有3種亞種。澳洲國王鸚鵡是體型最大的澳洲長尾鸚鵡,也是體型最大的國王鸚鵡,而兩種澳洲國王鸚鵡的亞種主要差異在于體型大小,羽色上則幾近相同,它們的個性相當友善,羽色非常鮮艷美麗,說話能力并不突出,很少被飼養(yǎng)為手養(yǎng)寵物鳥,與其它澳洲長尾鸚鵡一樣,它們易受寄生蟲感染,飼主需多加留心,公鳥頭部至胸腹部為紅色,母鳥為綠色。??地理分布:分布在澳洲東岸沿海地區(qū),包括了從維多利亞、新南韋爾斯、昆士蘭到約克角半島的東部地區(qū)。飼養(yǎng)摘要:若要飼養(yǎng)國王鸚鵡須提供足夠的空間供其飛翔及活動,因為它們常會變的體重過重而導致肥胖及懶惰,啃咬力不強,喜愛至地面上活動,飼主需為它們定期驅蟲,以防寄生蟲感染,個性友善,對其他的種類沒有攻擊性,剛引進飼養(yǎng)后很快能適應主人與新環(huán)境,適應環(huán)境后即變的健壯。??繁殖:要配對兩只兼容且協(xié)調的成鳥并不容易,最好從小就將它們配對,或購買原配對成鳥或種鳥來繁殖較理想,親鳥在繁殖期間對巢箱檢查可能較為敏感,最好避免時常開翻巢箱,一窩通常產4-5顆蛋,可是偶爾會有6、7顆,孵化期約20天,在幼鳥約4-5星期時羽毛長成,7-8周后會獨立行動。??習性:澳洲國王鸚鵡主要棲息在海拔1625m以下的山區(qū)森林中,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有遷徙的行為,繁殖期間主要棲息在潮濕濃密的森林、峽谷區(qū)森林、開闊的尤佳利樹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區(qū),而繁殖期外會出現(xiàn)在農作物園區(qū)、公園、郊外、住家的花園等地區(qū)經常造訪公園與花園讓人類喂食,通常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但繁殖期外會有許多未成熟的亞成鳥聚集在一塊,數(shù)量約50只或更多,覓食的時候常與玫瑰鸚鵡(Rosella)或鋼鋼巴丹(Gang-GangCockatoo)等其它鸚鵡聚集在一起,天氣熱時活動力低,到下午時分會恢復活力,繁殖期在9-2月間,一次約產3-6卵(大多為4顆),孵化期20天,5星期后幼鳥羽毛長成。??體形特征:體長38-44cm(15-17吋)。食性:食物包含了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蟲幼蟲等,會至果園及農田內覓食,而造成農產品損失。??中文名:紅翅鸚鵡英文名:Red-wingedParrot整體概述:紅翅鸚鵡除了在其原生地澳洲外,在國際間的養(yǎng)鳥業(yè)中是十分少見的種類,為相當美麗的澳洲長尾鸚鵡,公母可由外表輕易地分辨,公鳥翅膀的紅羽及背上整片的黑色十分明顯,母鳥的翅膀邊緣則只有少部分的紅色羽毛,背上也沒有黑色的羽毛,且母鳥身上的綠色毛色與腰際的藍色毛色皆較為淡色,公鳥的虹膜呈紅橘色,母鳥則呈褐色;紅翅鸚鵡共有2種亞種,在歐洲有各式黃色與肉桂色的變種。??中文名:金肩鸚鵡&面罩鸚鵡英文名:en-shouldered&HoodedParrot整體概述:金肩鸚鵡與面罩鸚鵡(胡迪氏)都是一級保育的澳洲長尾鸚鵡,野外數(shù)量都很稀少,野外的金肩鸚鵡更是已屆瀕臨絕種的危機,由于農地開發(fā)等破壞棲息地的行為,而使草類種子等主食大量減少,加上一直有人暗中持續(xù)進行違法盜捕,使得這2種稀有的鸚鵡數(shù)量日益減少,現(xiàn)今野外的金肩鸚鵡約有四個族群,每個族群約30-100只,數(shù)量極為稀少,世界總數(shù)量可能不超過500只,而面罩鸚鵡的全世界總數(shù)量約為1萬5千只左右,但現(xiàn)在的野外數(shù)量也受到很大的威脅;這2種鸚鵡在臺灣與國際間都不常見。??中?? ?名:鮮紅胸鸚鵡英文名:Scarlet-cheastedParrot整體概述: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鸚鵡(GrassParakeet,Neophema)中,鮮紅胸鸚鵡(光輝)是屬于數(shù)量稀少的種類,然而籠養(yǎng)的數(shù)量也很少,澳洲人工飼養(yǎng)的數(shù)量約只有1萬只,野外的數(shù)量更是只介于5千只至1萬只上下;它們是相當溫馴的草原鸚鵡,不太怕人,??山咏^察或喂食,母鳥的羽色較暗,公鳥胸前有鮮紅色的羽毛,母鳥則無,幼鳥約于在4個月大時羽毛的顏色就很接近成鳥,但須2年才能有成鳥般鮮艷亮麗的羽色,有多種顏色的變種。??地理分布:分布面積廣大,棲息在澳洲中南部,范圍東從昆士蘭的西南部、新南韋爾斯西部、維多利亞西北部經北省南部與南澳大利亞,西至西澳大利亞東南部。飼養(yǎng)摘要:籠養(yǎng)鳥叫聲柔和悅耳,不會吵人,剛飼養(yǎng)時對于寒冷與潮濕的天氣較敏感,很快能適應新環(huán)境及飼主,飼主最好能定期地為它們除蟲,與一般草原鸚鵡一樣,它們也喜歡到地面上活動,食物的供應主要以各種混合種子與谷物為主,新鮮的青菜水果也應適量供應。??繁殖:成對繁殖效果較佳,繁殖難度不高,整年都能繁殖,一窩通常產4-5顆蛋,孵化期約18-19天,幼鳥約4周大時羽毛長成,7-8周時即會離巢獨立活動,若將幼鳥抓出手養(yǎng),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幾窩。習性:鮮紅胸鸚鵡主要棲息在干燥的澳洲內陸地區(qū),喜愛在開闊的林地及草原活動,平時多成對或10-20只成群活動與覓食,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覓食,覓食時十分安靜,它們鮮少到水源區(qū)喝水,因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獲得,有季節(jié)性的遷徙行為;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間,但可能發(fā)生在任何季節(jié),通常好幾對會一起筑巢在同一顆樹上,而彼此的巢穴距離都很相近,它們偏愛筑巢于尤佳利樹的樹洞中,以小樹枝、樹葉、羽毛、木屑鋪于洞穴中,一窩產3-6顆蛋,母鳥只有被公鳥喂食的時候才會離巢,孵化期約18天,30天后羽毛長成。??體形特征:體長20cm(7。8吋)。食性:主要以草類種子為食。中文名:紅腰鸚鵡地理分布:澳洲東南部,主要棲息在新南韋爾斯與維多利亞,還包括了昆士蘭南部與南澳大利亞東部及東南部。??中文名:柏克氏鸚鵡英文名:Bourke'sParrot整體概述:伯克氏鸚鵡(秋草)是常見且可愛的草原鸚鵡,安靜、溫和與友善的個性很適合做為家庭寵物,體型約和一般大頭(虎皮鸚鵡)一樣大,容易飼養(yǎng)與繁殖,個性相當溫馴與和善,聲音柔細悅耳,能和平地與其它體型差距不大的鳥類共處,是入門者相當理想的選擇;別于一般草原鸚鵡(Neophema),它們是唯一主要羽色非綠色的種類,而且無法與同屬的鸚鵡雜交,母鳥前額的藍色羽毛明顯較公鳥少,翅上的藍色分布較少,喉部粉紅色較少,母鳥的體型與頭部也比公鳥小,幼鳥的約在8個月大時羽色會發(fā)展至成鳥一樣,它們養(yǎng)鳥業(yè)中已發(fā)展出多種不同顏色的美麗變種。??地理分布:分布地區(qū)從昆士蘭西南部深入新南韋爾斯西部地區(qū)經澳洲中部一直到西澳大利亞的最北部及一些內陸地區(qū)。飼養(yǎng)摘要:伯克氏鸚鵡是容易照料的鸚鵡,很快即能適應周遭環(huán)境與天氣,而且適應之后會相當強壯,但仍需防范太冷與過度潮濕的氣候變化,它們喜歡飛行,最好能飼養(yǎng)在大的籠子內或是鳥舍中,由于生性溫和友善,可以與其它體型相當不具攻擊性的種類一起飼養(yǎng)于較大的籠舍里面,籠養(yǎng)鳥安靜,沒什么破壞力,傍晚時會顯的較活潑一點,由于它們喜歡待在地面上所以定期的除蟲措施會對其健康較有幫助。??繁殖:繁殖伯克氏鸚鵡很容易,它們是相當良好稱職的父母親? ??所以也常被用來當代理父母來孵化養(yǎng)育其它種類的幼雛,非專業(yè)繁殖者不建議使用群養(yǎng)繁殖的方法;它們相當?shù)囟喈a,剛剛撫育完一窩幼鳥后很快會開始準備下一胎,所以須小心觀察有無難產的現(xiàn)象,繁殖期間可多提供一些蛋類食物、蔬果與一些谷類食物,可使用規(guī)格20x20x30-35cm的巢箱,母鳥一次約生下3-6顆蛋,孵化期18天,幼鳥約在4周后羽毛長成離巢,但仍會被公鳥繼續(xù)喂食兩個星期。??習性:在30年代時,伯克氏鸚鵡的數(shù)量曾一度危急,但在今日是常見的鸚鵡,??捎谙嗨紭淞帧⒂燃牙麡淞?、灌木叢與一些河邊的林地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通常都是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但在長期干旱時會有大群甚至上千只聚集在水源地的情形,繁殖季節(jié)大約在8月至12月間,喜愛筑巢在1至3公尺高的樹洞內,雄鳥求偶時會貼近母鳥拍打雙翼與搖動尾巴,母鳥一窩產4至6顆蛋,幼鳥約18天后孵化,母鳥育雛期間一天只會離開巢穴一次讓公鳥喂食,幼鳥約4周后羽毛長成。??體形特征:體長19-22cm(7-8。5吋)。食性:一般都在晨昏時刻覓食,主要在地上找尋各類草類種子與嫩芽為食,在天亮前與日落后才會到水源區(qū)喝水,日落后會開始顯得比較活躍。??中文名:林肯港鸚鵡英文名:PortLincolnParrot整體概述:這個種類共由3種亞種組成—林肯港鸚鵡(林肯,Barnardiusz。??zonarius)、淡色林肯港鸚鵡(Barnardiusz。occidentalis)與二十八鸚鵡(二十八**arnardiusz。semitorquatus),二十八鸚鵡的喙部與體型最大,腹部呈綠色不像其它兩種有鮮黃色的腹部,淡色林肯港鸚鵡體型最小,體色較淡也較不鮮艷;母鳥的頭部、喙部均較公鳥小,身體的羽色亦較淡,在野外或是籠中都不靜,在野外各亞種間偶有雜交的情形,若自幼鳥養(yǎng)起可成為不錯的寵物,也可學會吹口哨;在1993年時作的數(shù)量估計,全球總數(shù)約有10萬只,國內與國際間的飼養(yǎng)情形并不普遍。??地理分布:廣布于澳洲西部、中部及南部。飼養(yǎng)摘要:雖然體型大且鮮艷,但在臺灣籠養(yǎng)的數(shù)量一直不多,林肯港鸚鵡十分強壯,咬合力強,最好提供堅固的鳥舍和巢箱,提供玩具或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將它們飼養(yǎng)于籠子內是十分不理想的,應該飼養(yǎng)于大的飛行籠舍內,由于公鳥相當有侵略性,所以成對飼養(yǎng)較為理想;林肯港鸚鵡與二十八草鸚鵡的變種數(shù)量相當?shù)叵∩倥c昂貴。??繁殖:繁殖上并不容易,而且在小的籠內繁殖更是效果不彰,在大的籠舍中則是成功機率較大,為防止啃咬破壞巢箱最好提供它們堅固的巢箱或者將其外掛于籠舍外,以天然中空的樹木作巢穴效果也會較好,而若使用一般巢箱深度必須夠深(至少70公分以上),它們約在2歲時性成熟,并不建議太早讓它們繁殖,繁殖季約始于春天,但有可能更早,一窩約產4-7顆蛋(通常為5顆),孵化期約20-22天,孵出后前10至14天由母鳥單獨喂雛,之后公鳥也會加入喂食幼鳥的行列,幼鳥約于5周后羽毛長成。??習性:它們大多棲息在干燥的地區(qū),由于分布地區(qū)廣,其所棲息的地區(qū)包括了開闊的尤加利樹林、灌木叢、農地果園、海岸地區(qū)、沙漠區(qū)、郊外、公園等,但是二十八鸚鵡對棲地的要求較有限制,它們偏好棲息在海岸邊的尤加利森林;包括林肯港鸚鵡在內的三種亞種都是群集性強的種類,經常成對或群體一起活動或覓食,且十分吵雜,在澳洲北部的族群會有季節(jié)性的遷徙;它們在6月至2月間會開始筑巢(北部的族群則較早),繁殖期間很具領域性,通常會由母鳥挑選巢穴,而且大多選擇在近水源區(qū)較高的尤加利樹上,一窩產5-7顆蛋,約19天后孵化,前一個?? ?期由母鳥獨自喂食雛鳥,之后公鳥也會加入喂食,幼鳥約會在4周后離開巢穴,但還是會與親鳥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體形特征:依亞種不同約36-40cm(14-15。7吋)。食性:它們大多在地上覓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類種子、水果、花、昆蟲等等,有時會因對農作物造成損失而被獵殺。??【ps:下面的都是抄網(wǎng)上的,樓主不要上當】中文名:折衷鸚鵡英文名:EclectusParrot整體概述:折衷鸚鵡(大紫紅)是所有鸚鵡中兩性外表差異最明顯的種類,公母色差極大,母鳥鮮紅色的羽色與公鳥亮眼的綠色形成強烈對比,是非常美麗吸引人的鸚鵡,它們的說話能力十分杰出,在國際間的鸚鵡雜志或網(wǎng)站常常被列為只在灰鸚、亞馬遜鸚鵡排名之后的種類,公鳥生性活潑好奇,喜愛親近人,在中大型鸚鵡中是理想的選擇,母鳥則較不好動有侵略性,母鳥在折衷鸚鵡的世界中是居優(yōu)勢主導地位,絕大部份的母鳥都比公鳥兇,在飼養(yǎng)照顧上,折衷鸚鵡較其它中大型鸚鵡的難度高,主要是它們的消化系統(tǒng)很長,需要大量的纖維質與維生素,所以應主要喂食蔬菜、水果與軟性食物,維他命A的攝取對它們尤其重要;近年來野生成鳥甚至幼鳥大量進口,死亡率非常高,再加上許多野生幼鳥多在冬天進口來臺,所以傷亡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共約有10種亞種,與其它鸚鵡不同,所有折衷鸚鵡的亞種只屬于一個獨立的屬,并無其它血緣關系相近的種類。??地理分布:分布相當廣闊,主要布在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境內的許多島嶼上,分布在澳洲的族群則是在約克角半島的北端。飼養(yǎng)摘要:籠養(yǎng)的折衷鸚鵡很常見,是中大型鸚鵡中較安靜的鸚鵡,但有時仍會嘶叫吵雜,尤其在傍晚;但是一直以來東南亞進口的野生折衷從未間斷過,野生折衷鸚鵡死亡率極高,比許多野生鸚鵡的死亡率高很多,千萬勿因貪便宜而購買;最好飼養(yǎng)在較大的籠舍中,剛引入飼養(yǎng)的折衷鸚鵡適應新環(huán)境與主人較慢,尤其是母鳥,一開始會對新食物不習慣甚至排斥,野生鳥十分容易生病死亡,母鳥對公鳥有時會有侵略性,提供它們新鮮樹枝與玩具,飲食上若只提供種子瓜子等飼料會對其健康相當不利,亦會減短期壽命;手養(yǎng)公鳥活潑親人又友善,適合當寵物鳥,母鳥則較為害羞與內向,性格與外向的公鳥相距甚多。??繁殖:與其它中大型鸚鵡相較之下,折衷鸚鵡的繁殖難度算是較低的,在孵雛的母鳥對公鳥常有攻擊性,整年都能繁殖,通常繁殖過的折衷鸚鵡會穩(wěn)定且持續(xù)的繁殖,但是常有未受精的蛋或發(fā)生親鳥不育雛的情形,尤其沒授精的繁殖常常發(fā)生;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8天,70-80天后幼鳥羽毛長成,小型的折衷鸚鵡約于2歲時有繁殖能力,大型的則須4-5年,但依資深繁殖者的經驗來說,折衷鸚鵡約五六歲以上比較會有穩(wěn)定的繁殖,成功育出幼雛的機會也較大。??習性:折衷鸚鵡約有10個亞種:1。弗斯馬瑞折衷鸚鵡(Eclectus。r。vosmaeri);2。衛(wèi)斯特曼折衷鸚鵡(Eclectusr。??westermani);3。華貴折衷鸚鵡(Eclectusr。roratus);4。紅邊or新幾內亞折衷鸚鵡(Eclectusr。polychloros);5。??艾魯折衷鸚鵡(Eclectusr。aruensis);6。澳洲折衷鸚鵡(Eclectusr。macgillivrayi);7。所羅門島折衷鸚鵡(Eclectusr。solomonensis);8。??比亞基折衷鸚鵡(Eclectusr。biaki);9??聝壤麃喺壑喳W鵡(Eclectusr。cornelia);10。塔寧巴或瑞德利折衷鸚鵡(Eclectusr。riedeli)。??其中體型最大的是澳洲折衷鸚鵡,約38-40cm,最小的是所羅門島折衷鸚鵡,約30-32cm,而一般稱的金尾折衷,也就是弗斯馬瑞折衷鸚鵡體型則是第2大,但?? ?艾魯折衷鸚鵡也差不多大;許多繁殖者并沒有繁殖純正血統(tǒng)的觀念,所以許多的折衷鸚鵡是不同亞種所雜交繁殖的,辨識折衷鸚鵡的亞種很困難,辨識大部分須經由母鳥的外在特征,而大部份公鳥的外表幾近相同,難以辨認,但仍有些跡象可循—只有3種亞種的母鳥眼睛邊緣有一圈藍色的鑲邊,就是澳洲折衷鸚鵡、紅邊折衷鸚鵡與所羅門島折衷鸚鵡,另一個辨認方法是上面所述的10種亞種中第1、2、3種的母鳥的腹部羽色是紫色,第4、5、6、7、8種母鳥的腹部羽色是深藍色,而第9、10種的腹部并無藍色或紫色,全身皆為紅色,這2種亞種在一般鸚鵡養(yǎng)殖中十分罕見,屬珍稀鳥種,而公鳥只能依體型大小及羽色深淺來判別;折衷鸚鵡棲息在各種不同的地形,森林、草原、紅樹林、椰子園以及農作物區(qū)等海拔1900m以下的地區(qū),最常在農作物區(qū)、濱海地帶與低海拔森林出沒,繁殖期外常單獨、成對或一小群聚集,在繁殖期時,常常只有公鳥聚集在一起,聚集時很吵鬧,警戒心強,一般都在樹上覓食,在部分新幾內亞地區(qū)它們被當作破壞農作物的害鳥,雖然在大部分地區(qū)折衷鸚鵡的數(shù)目還算穩(wěn)定,但是盜捕的情形很嚴重,在安本島、沙巴魯亞島和哈魯古島的族群在盜獵者的長期捕捉下這3個島的折衷鸚鵡已經絕種,另外稀有的柯內利亞折衷鸚鵡也瀕臨絕種,全世界折衷鸚鵡的總數(shù)量應超過30萬只;繁殖季節(jié)因地而異,一次產2顆蛋,母鳥在孵蛋期間,一天離巢2次讓公鳥喂食,26天后孵化,3個月后羽毛長成。??體形特征:依亞種不同,約30-40cm。食性:主要食物是水果、嫩芽、花與花蜜、堅果、種子等,特別喜愛香蕉、芒果、無花果及木瓜?!疚锓N名稱】紅領綠鸚鵡 【中文別名】玫瑰環(huán)鸚鵡、環(huán)頸鸚鵡、月輪鸚鵡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huán)頸鸚鵡族外形特征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部、腹部和翅膀內側覆羽為黃綠色;頸部和頭部后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色;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下巴延伸到頸部有著黑色羽毛,頸部也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huán)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huán)狀羽毛;尾巴中間上方羽毛為藍色,尖端黃綠色,外側羽毛綠色,內側尾羽橄欖黃;鳥喙為紅黑色,尖端黑色;虹膜黃白色。??母鳥臉頰沒有黑色和粉紅色的環(huán)狀羽毛。幼鳥和母鳥長相類似,鳥喙為淺粉紅色,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fā)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中文名:亞歷山大鸚鵡英文名:AlexandrineParakeet整體概述:亞歷山大鸚鵡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AsiaticParakeet),分布地區(qū)十分廣闊,橫跨數(shù)個國家,國內市場多是野生鳥,外表有點類似環(huán)頸鸚鵡(月輪),但是體型明顯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有不錯的學話能力,天性溫和,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近年來也出現(xiàn)許多顏色的變種,甚至是頭/身不同色的高階變種,但價格非常的貴,約有5種亞種。??地理分布:廣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捕寨、越南等國。飼養(yǎng)摘要:人工繁殖鳥在適應新環(huán)境及飼主上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環(huán)境后十分強壯且生命力強韌,在鳥舍中是蠻活躍的鸚鵡,這類亞洲長尾鸚鵡如能提供寬敞的飛行鳥舍是更理想的,不宜與其它種類混養(yǎng),啃咬力強勁,最好能提供數(shù)種玩具和新鮮樹枝供其啃咬及玩耍,手養(yǎng)鳥乖巧可愛。??繁 殖:購買人工繁殖成鳥來繁殖的話,難度不高,提供堅固的巢箱,巢箱位置越高越好,且深度宜深一些,它們是很盡職的父母,一窩雛鳥誕生?? ?通常會受到父母完善的照顧,繁殖期間須提供親鳥充足的食物,通常在2月時進入繁殖期,一窩產3-4顆蛋,約28天后孵化,7至8星期后羽毛長成,手養(yǎng)的亞歷山大鸚鵡幼鳥可成為很不錯的寵物,它們個性溫和,體型大,手養(yǎng)鳥安靜又聰明,愛與主人玩耍,說話能力在亞洲長尾鸚鵡算是較好的,在臺灣亞歷山大鸚鵡的幼鳥則較少見。??習 性:大部分棲息于海拔900m以下各種干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農作物區(qū)、紅樹林、椰子園等地,偶爾也在都市郊區(qū)、公園、花園活動,通常活動時是一小群成群,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覓食時間主要在早上與傍晚,在許多地區(qū)亞歷山大鸚鵡的主要食物是農作物,造成農民很嚴重的損失,繁殖季節(jié)約在11-4月間;捕捉野生的亞歷山大鸚鵡至鳥市交易的行為很常見,斯里蘭卡的族群由于遭大量捕獵,現(xiàn)今的數(shù)量已很稀少,只剩北部有少量族群,在泰國由于幼鳥的過度捕捉,其數(shù)量也直線下降,這種情形同樣發(fā)生在泰國鄰近的中南海國家中。??形體特征:體長58cm(23吋)。食 性:天然食物包含了野外與農田的種子、花、花樹的嫩芽、花蜜、水果、谷類及蔬菜。中文名:紫紅頭鸚鵡英文名:Plum-headedParrot整體概述:有人常稱紫紅頭鸚鵡為花頭鸚鵡,實際上花頭鸚鵡應是Blossom-headedParakeet,而不是Plum-headedParakeet,二者外貌上差異不大,紫紅頭鸚鵡公鳥頭部的顏色較花頭鸚鵡深色且鮮艷,花頭鸚鵡則是較淺色,看起來有點像紫紅頭鸚鵡的幼鳥,花頭鸚鵡體型較紫紅頭鸚鵡小,且數(shù)量卻少的多,這2種鸚鵡在國內都不常見,紫紅頭鸚鵡的公鳥是十分漂亮迷人的鸚鵡,有數(shù)種美麗的變種,但數(shù)量很少。??地理分布:從巴基斯坦東北部到尼泊爾境內的低喜馬拉亞山脈丘陵地帶起,包括不丹、孟加拉國、整個印度、斯里蘭卡與瑞斯瓦蘭島。飼養(yǎng)摘要:籠養(yǎng)的紫紅頭鸚鵡很安靜,外表鮮艷繽紛,適合居家飼養(yǎng),剛飼養(yǎng)時比較害羞,破壞力不強,它們對于過于潮濕、寒冷的環(huán)境敏感,剛引進時在適應期間其溫度不宜低于攝氏20度,或是溫差過大的季節(jié)與寒流,這類時節(jié)引進飼養(yǎng)的話生病機率高,不適合飼于小籠子里,飛行鳥舍較合適。??中文名:大緋胸鸚鵡英文名:DerbyanParakeet整體概述:在亞洲長尾鸚鵡中,德拜鸚鵡(大緋胸)是屬于數(shù)量較少的種類之一,它們在Psittacula這個屬的長尾鸚鵡中也是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性別可由外表輕易地分辨,公鳥的上喙部為紅色,母鳥為黑色,這個明顯的性征約在15-18個月大時會完全呈現(xiàn),一般而言,在國內大緋胸鸚鵡較常見,不過一般所見大多為違法走私的野生鳥,由于它們分布不廣,加上人為盜捕,野外數(shù)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地理分布:大緋胸鸚鵡分布于印度阿薩姆省的東北部、西藏東南部、中國的四川西部及云南東北部。飼養(yǎng)摘要:新進的鳥兒在初期較為敏感,往年市面上常可見小達磨幼鳥,這些鳥兒多是出生沒多久即被從野外捕捉進口來臺,死亡率高,成鳥在適應環(huán)境后會十分健壯,有時會吵鬧,飼養(yǎng)或繁殖它們時,除非有大鳥舍,不然還是建議成對飼養(yǎng),與其它亞洲環(huán)頸鸚鵡(Psittacula,如亞歷山大、德拜、環(huán)頸等)一樣,不適合養(yǎng)于小籠子內;主要喂食混合種子/谷物飼料,蔬果也應定期供給。??繁殖:大緋胸鸚鵡約在3歲時會開始繁殖,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野生鳥,繁殖來自野外的鸚鵡是十分困難且非常耗時的,購買野生鳥不但圖利了鳥商,也間接殘害了無辜的鸚鵡,提供堅固的巢箱,它們是很稱職的父母,通常能將? ??鳥照顧的很好,一窩通常產2-3顆卵,孵化期約23天,8-9星期后羽毛長成。??習性:它們棲息于高地地區(qū),在海拔1250-4000m是主要棲息地,主要棲息于喜馬拉亞山脈的丘陵地帶,闊葉林到針葉林區(qū)都是它們活動的地區(qū),會隨著季節(jié)作垂直的遷徙,以避開嚴寒與尋覓充足的食物來源,通常數(shù)十只成群活動,聚集時十分吵雜,很少成對或單獨活動,會至農田與果園覓食,尤其在收成時,因而造成農民的損失,筑巢于樹洞內,6月為它們的繁殖期;籠舍中的大緋胸鸚鵡啃咬力很強,它們是屬于性格較沉靜的鸚鵡,并不十分活潑好動,提供玩具與新鮮樹枝供啃咬,適應環(huán)境后即十分強壯,若飼養(yǎng)于籠內,其籠子宜架高,讓棲木位置高于人的身高。??形體特征:體長50cm(20吋)。食性:食物包括大麥、玉米、農產水果、種子、嫩芽、漿果等,可能還會食用一些昆蟲。中文名:小緋胸鸚鵡英文名:MoustachedParakeet 小緋胸鸚鵡,學名Psittaculaalexandri,又稱緋胸鸚鵡,以同大緋胸鸚鵡(大紫胸鸚鵡)相區(qū)別。??中國民間又稱鸚哥、鶯哥。紅嘴、綠背,喉、胸橙紅色。分布于中國西南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體長為22—36厘米,體重為85—168克。擅長學習人語。主要食物為植物種子、水果、漿果、栗子、花朵、花蜜。繁殖期從2月到3月,每次產卵3-4顆,孵化期21—24天,羽化時間7至8周。?? 檔案回目錄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鸚形目Psittaciformes 科:鸚鵡科Psittacidae 屬:鸚鵡屬Psittacula 種:緋胸鸚鵡P。??alexandri分布回目錄 從中南半島各國到馬來西亞中部,包括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中國的廣西、廣東及海南島、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地,再到印尼的婆羅洲南部與爪哇。整體概述目錄 緋胸鸚鵡體長約33厘米,羽色艷麗、上綠下紅,有長長的楔狀尾,十分漂亮。??雄鳥上嘴紅、下嘴褐色,頭頂藍灰色,額基至兩眼有一條黑紋,下嘴基部至頸兩側有寬闊黑帶,眼圍圍綠色,喉和胸紅色。雌鳥上、下嘴均為黑褐色,喉和胸橙紅色。常在山麓常綠闊葉林間,罕至2000米以上的山地,喜成群活動。平時覓食漿果、堅果和其他各種果實、幼芽和嫩枝等,秋季結群游蕩田間,掠食成熟或將要成熟的谷物。??善攀蹬樹木,飛行循直線而甚急速。夜間常與八哥和鴉類等相混棲宿樹上。3—5月間在落葉樹林或常綠林中的樹洞中營巢,常結群繁殖,一棵樹上可有數(shù)對營巢,每巢產3—4枚白色有光澤的卵。繁殖回目錄 困難度不高,國內每年都有不少幼鳥在鳥店販賣,但無論成、幼鳥大多是野外抓的野生鸚鵡,繁殖期約在2-3月間,有可能更早或較晚,一次約產3-4顆蛋,孵化期約21-24天,7-8星期羽毛長成。?? 關于緋胸纓鵝的孵化期。育雛期觀察的結果不一。有人記載,孵化期23一24天,育雛期20—25天;也有人認為孵化期28-30天,育雛期需30-35天,有待進一步證實。 緋胸鸚鵡的繁殖比虎皮鸚鵡、牡丹鸚鵡(屬)等小型鸚鵡要難一些。??根據(jù)各地飼養(yǎng)的經驗,飼養(yǎng)問題不大,重要的是環(huán)境是否安靜和巢洞是否適宜。一般來說,籠舍周圍僻靜,舍內光線暗,以天然樹洞為巢,比較容易繁殖成功。緋胸鸚鵡初次有繁殖跡象時,先不必過于關心,盡量少驚動。待看到殼掉出或聽到雛鳥叫聲,每天加喂一個熟雞蛋,觀察親鳥取食情況,稍增加愛吃粒料的比例。??順利繁殖幾窩后,再進行系統(tǒng)觀察,積累資料。 鳥的選擇 觀賞飼養(yǎng) 一般愛選擇雄鳥。成鳥雌雄的區(qū)分可根據(jù)上嘴的顏色,雌鳥黑褐色,雄鳥紅色。但幼鳥雌雄區(qū)別若是根據(jù)嘴的顏色,不太容易區(qū)分。因為幼鳥嘴色不僅雌雄相同。??而且隨著日齡而有變化。雛鳥時期呈紅色、近離巢時變褐色,出飛后分別變成紅色(雄鳥)或黑褐色(雌鳥)?! 榱藢W“說話”,或者使其繁殖,最好選擇幼鳥飼養(yǎng)。有人認為嘴基至頸側黑帶下面有粉紅色紋的是雄鳥;無粉紅色而直接與灰色部分相連的是雌鳥。?? 籠的選擇 成對或成群飼養(yǎng)繁殖須設置大的金屬絲籠或籠舍,設有橫的棲木,便于雌雄在杠上依偎和交配。巢箱用木箱或樹洞,內部空間以容下兩只鳥為宜。除一端有直徑8厘米的出入口外,其余全部封閉,整個巢箱或樹洞宜橫置,出入口稍向上.籠或籠舍大小,可依每對鳥4立方米設計。??在北方,冬季飼養(yǎng)需保溫(8度以上)。單只觀賞宜用小型的弓型金屬架,可掛在屋門口或廊下,馴熟后教會簡單話語?! 【p胸鸚鵡的飼料可用稻子、苧麻籽、葵花籽(或花生)按7:2:1的比例混合做為主食,以各種水果和蔬菜為副食,并常給鮮綠樹枝、砂粒和紅粘土,任其自選。??冬季稍提高脂肪性飼料的比例,比如苧麻籽和葵花籽(或花生)可分別占2成,育雛期補喂熟雞蛋。水果和蔬菜切成方塊或小段喂給,喂前用高錳酸鉀水消毒、洗凈,吃剩下的要及時取出。 鸚鵡架養(yǎng)時要拴住腳,腳鏈宜輕而結實,要經常檢查。緋胸鸚鵡初上架時不習慣,要適應一段時間。??給它愛吃的花生米、水果之類,用手拿著喂,幾天就能馴熟。教其學“說話”的時候,應把它放在安靜的室內,每天清早喂食時教,邊喂邊說簡單的話,每天總是這一句,待學會后再教第2句、第3句,由少到多,由簡到繁,但不要教太復雜的。如有會說話的成鳥帶就簡單多了。?? 籠舍飼養(yǎng)、底宜鋪細砂,便于鸚鵡地面行走,也有利于清掃。每天清理吃剩下的食物,糞便可每周清理兩次。每年初春和秋末分別清理巢箱,更換砂土和消毒籠舍一次?! ⌒逻M的鳥兒在初期較為敏感,往年市面上??梢娦∵_磨幼鳥,這些鳥兒多是出生沒多久即被從野外捕捉進口來臺,死亡率高,成鳥在適應環(huán)境后會十分健壯,有時會吵鬧,飼養(yǎng)或繁殖它們時,除非有大鳥舍,不然還是建議成對飼養(yǎng),與其它亞洲環(huán)頸鸚鵡(Psittacula,如亞歷山大、德拜、環(huán)頸等)一樣,不適合養(yǎng)于小籠子內;主要喂食混合種子/谷物飼料,蔬果也應定期供給。??中文名:巨嘴鸚鵡英文名:Great-billedParrot飼養(yǎng)摘要:人工眷養(yǎng)的數(shù)量不多,巨嘴鸚鵡是個性十分安靜沉著的鸚鵡,即使剛引入飼養(yǎng),面對新環(huán)張境也不太會緊張與不安,一旦適應環(huán)境后十分強壯,在大鳥舍中會表現(xiàn)的較活潑有生氣,雖然它們的喙部很大,但是啃咬力并不是很強,但還是建議提供玩具與新鮮樹枝給它們啃咬,剛飼養(yǎng)時溫度不宜過低,最好不低于22度,溫差也不能過大,即使適應后當溫度低于10度時仍需多注意,個性、行為與飼養(yǎng)和折衷鸚鵡有點相似。??中文名:雙眼無花果鸚鵡拉丁文名稱:Opopsittadiophthalma英文名稱:Doule-eyesFigParrot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雙眼無花果鸚鵡是十分可愛迷人的小型鸚鵡,在臺灣它的價位較其它的無花果鸚鵡便宜,數(shù)量并不多,其繁殖難與飼養(yǎng)較其它小型鸚鵡困難,成功飼養(yǎng)無花果鸚鵡的關鍵在于食物的供給,這類鸚鵡常因為缺少維他命K而死亡,性格上不像吸蜜鸚鵡般愛玩及馴服,雙眼無花果鸚鵡在臺灣也有野生鳥,? ??上飼養(yǎng)照料不易,購買前除了須先確定為人工繁殖鳥以防止野生鳥的高死亡率外,需多加留心注意。?? 整體概述: 棲息于中低海拔的雨林、森林邊緣地區(qū)、干燥森林、溪河旁的森林、開闊的尤加利樹林地等地,在澳洲也會出現(xiàn)在公園、灌木叢、農作物區(qū)及紅樹林林地等地區(qū),食物中,無花果占了最重要的部分,覓食時安靜,動作敏捷快速,不會到地上活動或覓食,繁殖期外通常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在棲息的樹木上會聚集200只左右,而其主要的天然食物除了無花果以外,也會食用水果、花蜜、昆蟲幼蟲,或由樹皮上刮食一些青苔與真菌類植物,覓食時也會與其它的無花果鸚鵡、玫瑰鸚鵡、吸蜜鸚鵡群集在一起。?? 在新幾內亞繁殖期約在3月,澳洲則在8-11月,主要由母鳥負責筑巢的工作,一窩約有2顆蛋,母鳥在2天內會下完,18天左右后孵化,母鳥單獨喂食雛鳥約3-4星期,幼鳥約7-8星期后羽毛長成;源自澳洲的亞種—柯森氏雙眼無花果鸚鵡(Coxen'sDouble-eyedFigParrot)由于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已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一級保育類鸚鵡;雙眼無花果鸚鵡在國際上的鸚鵡養(yǎng)殖中數(shù)量非常稀少,飼養(yǎng)照顧不易以及幼鳥不易存活是主要原因,剛引進飼養(yǎng)時十分敏感,常常因壓力與不安而死亡,尤其是野生鳥,籠養(yǎng)的雙眼無花果鸚鵡很安靜,啃咬力雖不強但最好提供樹枝供啃咬以防止上喙部的過度生長,它們對于低溫也很敏感,一般溫度最好不低于15度,巢內有幼鳥時不要低于20度,食物的提供最重要,避免像飼養(yǎng)小型鸚鵡般只提供種子谷物,蔬菜水果、花蜜、昆蟲、維他命補充劑等食物也都應適量供應;公鳥面部顏色為鮮紅色,母鳥則是淺黃色,但幼鳥時期羽色皆像母鳥一樣,公鳥在14個月大時面部羽色才會完全呈現(xiàn)如成鳥般的紅色。?? 繁殖: 大型的無花果鸚鵡(如愛德華無花果鸚鵡、薩爾瓦多無花果鸚鵡、)均較小型的無花果鸚鵡容易繁殖,雙眼無花果鸚鵡的繁殖并非很容易,而且幼鳥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往往活不過幾天,而且這種情形常一再地發(fā)生,如果遇到這個問題,在幼鳥孵出后將日常提供的食物改為軟性食物(如芒果、木瓜等)可能會有改善,成對分開繁殖,將巢箱安裝于暗處,一窩產2顆卵,孵化期約21天,親鳥對飼主檢查巢箱很敏感,不宜時常打擾它們,羽毛長成約35天,幼鳥一般約40天左右會離巢,公鳥對幼鳥有時有攻擊性,不宜太晚移出幼鳥。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