鰩魚咬不咬人,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祥龍魚場2024-12-30 11:17:011.22 W閱讀0評論
本文摘要目錄:,1、,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這句話乍一看有些夸張,但其實說的是事實,不過,在自然界中,動物都在食物鏈之中互相的克制,所以并不會發(fā)生在沒有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物種泛濫的問題,那么,“100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這句話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
本文摘要目錄:

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這句話乍一看有些夸張,但其實說的是事實。不過,在自然界中,動物都在食物鏈之中互相的克制,所以并不會發(fā)生在沒有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物種泛濫的問題。那么,“100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這句話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顯然我們無法回到100年前,而且現(xiàn)在活著的人也極少有知道100年前的情況的,但其實,不需要回到100年前,回到30多年前就與如今大有不同。那時候,農(nóng)村還是青山綠水的,在農(nóng)村附近的一些野生水體內(nèi)(小河、野塘等等),有著豐富的動物資源,尤其是魚比現(xiàn)在就多得多。

記得小時候,我們老家東邊有條小河,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在里面摸魚,那個時候拿一個玻璃的罐頭瓶子,半個小時就能用小鯽魚和麥穗魚裝滿,拿回家簡單的一處理,煎一下,別提多香了。還有小河附近的一個野塘里,那里面可是藏著大魚的地方,那個時候用一個大頭針,在火上燒一會,然后用鉗子將它彎曲一下就能得到一個魚鉤,之后找一根細長的樹枝,一條尼龍線,就能制成一個簡易的魚竿組合。去到池塘旁邊,用一塊石頭在潮濕的地方一挖,就能得到天然的魚餌-蚯蚓。之后,只需要釣一兩個小時,半桶魚是少不了的。

而如今,在十幾年前,村東邊那條小河就已經(jīng)干涸了,而那個大池塘,也變成了一個“臭水池”,每年的夏天還總是會干涸上一段時間,就更不用說里面的魚了。

因此,僅僅是30年的時間,野生水體內(nèi)的魚就已經(jīng)從“取之不盡”到了“枯竭”了。

那么,為何100年前,魚是取之不盡的呢?

首先,這與人對大自然的索取有關,簡單的說就是與捕魚有關。在100年前,新中國還沒有成立,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是比較困苦的,而魚在當時雖然能夠給人提供蛋白質(zhì),但是在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當時,顯然是糧食更能給人力量,而且比起抓魚來,在農(nóng)田里忙才是正事,因此,在當時,除了小孩子和不務正業(yè)的人,幾乎很少有人會去河里抓魚。

而小孩子抓魚都是少量的,而且除了一些學生的假期,魚兒全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自在繁殖和生存,因此,捕魚的人少,讓自己的魚有了足夠的繁殖空間和生存空間。

鰩魚咬不咬人,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觀賞魚 第1張

當然,除了捕魚的人少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工具。在以前,人們抓魚,大多數(shù)是赤手,對于小孩子來說,最多是撿家里或者垃圾堆里的破紗窗,當個簡易小魚網(wǎng),剩下的就是自制的魚竿釣魚了,所以,對于野生水體內(nèi)魚類的整體種群數(shù)量來說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之后就是環(huán)境問題了。在以前,我國工業(yè)相對落后,尤其是農(nóng)村地區(qū),幾乎可以用山清水秀來形容,而且以前農(nóng)藥使用也比較少,這樣也不會污染野生水體,所以在如此的環(huán)境下,魚類的生存是積極的。

最后是水利設施的問題,我國的水利設施基本是都是建國后開始建造的,我們以我國的長江為例,作為我國乃至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多樣性的生物,也哺育了長江兩岸的數(shù)代人。給大家看一組數(shù)據(jù),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僅僅是長江干流的魚類年捕撈量就超過了40萬噸,這就相當于一天的捕獵量就超過了1000噸。

綜上,在100年前,人對野生水體內(nèi)的魚捕撈量較少,對野生水體的污染也少,造成了魚類在以前量大到了“取之不盡”的地步。

100年后的今天有什么變化?

從野生水體魚類的變化來看,最大的變化就是目前許多野生水體已經(jīng)面臨,無魚可捕的現(xiàn)狀,而且即使在一些原本魚的種群數(shù)量密集的水體內(nèi),它們的數(shù)量也已經(jīng)驟減到了不足之前的千分之一。那么這是什么造成的呢?有3個主要原因:

鰩魚咬不咬人,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觀賞魚 第2張

第一:捕魚手段變化。

以前的人捕魚,基本上都是用手摸,但是,如今不同了,“地籠”、“絕戶網(wǎng)”、甚至是“電魚”層出不窮,讓一個水體內(nèi)的魚幾乎會被捕殺殆盡,這樣逐漸的就會失去可以繁殖的個體。

第二:捕撈量變化。

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工作比較繁重,既沒有多少人有時間去抓魚,也沒有多少人去買魚。但是如今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買魚幾乎成為了常態(tài),所以市場上對魚類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沒有大范圍和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之前,這些魚基本上都是從野生水體中捕撈的。我們還是以長江為例,在20世紀50年代,年捕撈達到了40多萬噸,就這樣過了不到30年,再加大捕撈的情況下,長江干流的年捕撈量才僅有30年前的一半。到了2011年后,更先進的設備也沒能增加捕撈量,反而降低到了年8萬噸,也就是說僅僅五六十年的時間,人們就把長江的魚幾乎捕撈殆盡,而這恰恰也是長江宣布禁漁的原因。

第三:水利設施的修建。

鰩魚咬不咬人,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觀賞魚 第3張

其實長江的魚類的減少,除了與過量的捕撈有關外,與水利設施的修建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長江流域中有許多洄游性魚類,它們往返于大海和長江之間,產(chǎn)卵繁殖。而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在長江上建造大壩,這些大壩的存在雖然對兩岸的人們是有利的,但是卻阻斷了魚類天然的洄游通道,使得它們被分割開來,進一步的加劇了魚類的減少。

總結

100多年前,我國的魚確實可以用“取之不盡”來形容,這是因為當時人對魚的捕撈量小,對環(huán)境的破壞也小。但是,如今100年過去了,許多野生水體內(nèi)已經(jīng)無魚可捕了,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需求量大了,捕撈量大了,反而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加劇了,最終導致的。

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認為不僅僅是長江,其他的野生水體也要禁止一些人用網(wǎng)具捕魚,只允許簡單的垂釣,再在環(huán)境污染上下下功夫,這樣才有望逐漸回到水里有魚,山清水秀的以前。

鰩魚咬不咬人,為什么有人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162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