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混養(yǎng)四大神獸視頻播放:龍魚混養(yǎng)搭配
- 像龍魚的魚
- 請問樣觀賞魚說的四大神獸是什么,青龍對應的是龍魚,白虎是泰國虎魚,朱雀是飛鳳魚,那么炫舞是什么,是不是隨
- 妄想山海龍魚值得培養(yǎng)嗎
- 赑屃怎么讀
- 紅龍魚和印尼虎魚老是打架,請問有什么辦法嗎
- 金龍什么時候開始變色
像龍魚的魚
虎紋恐龍王魚像龍魚
請問樣觀賞魚說的四大神獸是什么,青龍對應的是龍魚,白虎是泰國虎魚,朱雀是飛鳳魚,那么炫舞是什么,是不是隨
青龍——龍魚
妄想山海龍魚值得培養(yǎng)嗎
妄想山海龍魚值得培養(yǎng)。龍魚輸出高,有音波技能,可以遠程攻擊,是五星靈獸,值得培養(yǎng)。龍魚是骨舌魚目、輻鰭魚綱的大型淡水魚
赑屃怎么讀
赑屃(bì xì)
赑屃,中國古代神獸, 又名霸下、鰲、龜趺(fū)、填下、龍龜?shù)龋瑐髡f中龍的兒子之一。龍和龜兩情相悅的結(jié)晶,形似龜,有齒,喜歡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是碑下龜。
上面三圖中的,就是赑屃,一般出現(xiàn)在寺廟、道觀、陵墓等地方。其中第三幅圖,是北京明十三陵的“大明長陵神功圣德碑”,這幅圖中大家可以看到赑屃負碑的全貌。
為什么會有赑屃負碑的傳統(tǒng),這是有傳說的,而且還有不同的版本。在這個回答中,我引用其中一個版本:
赑屃本是神龜,在上古時候,它經(jīng)常馱著三山五岳四處游蕩、興風作浪。后來被大禹收服,幫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治水成功后,大禹擔心赑屃再繼續(xù)興風作浪,于是讓赑屃背著頂天立地、記載著治水功績的大石碑,讓它不能四處游行。這就是赑屃負碑的起源。
后來,人們凡興建寺廟、道觀等大型建筑,必刻石碑以作紀念,而且仿照傳說中大禹的做法,把碑安置在赑屃的背上,讓它馱著。
一般的皇家廟宇,或皇帝敕建的廟宇、陵寢都會安放有這種赑屃背著的“功德碑”。
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尺寸最大、最重的赑屃負碑在河北正定縣的開元寺。
不過只有赑屃(見上圖),石碑暫時還沒有找到(全)。
這是在2000年6月,在河北正定城內(nèi)府前街一處建筑工地上出土的。
同時出土的,還有若干塊殘碑及碑帽。碑身找到了約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約二分之一,其余殘塊可能壓在附近住宅之下,暫時無法發(fā)掘。
據(jù)文物部門推算,碑高度(連碑座)應該達14到15米,寬度在3.6米之內(nèi),厚度也有將近1米。
巨大的赑屃(bìxì)殘碑基座,長 8.4米,寬3.2米,高2.6米,重 107噸。僅憑這個數(shù)據(jù),人們已經(jīng)可以認定,這是世界是最大、最重的赑屃負碑。
我們期待著殘碑及碑帽的未出土部分,早一天重見天日。
赑屃的樣子,總是向前昂著頭,四只腳頑強地撐著地面,顯示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它身上,體現(xiàn)了厚德載物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沉淀的結(jié)晶。
而且,赑屃是祥獸,象征長壽和吉祥,據(jù)說撫摸他能帶來祥瑞。
本文的開頭我們提到說,赑屃是龍的兒子之一。那為什么它就是龍的兒子?為什么它不像龍卻像龜呢?到底是它爹戴了綠帽,還是它媽出了軌呢?它的兄弟姐妹又有誰呢?
反正閑來沒事,我就擺上一壺酒,邊喝小酒,邊把我了解的一點信息分享給大家。想聽想看你就接著往下看。沒興趣的話,你可以點贊后劃走,去別的地方找樂子。哈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有“龍生九子”的說法,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成龍”,合起來就是“龍生九子不成龍”。而大家熟知的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對吧?
這兩個不同的說法,差別就有點大了?!案鞑幌嗤眰?cè)重于表述龍子們獨特的形態(tài)、能力;而“不成龍”大約就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了。
中國人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始于伏羲氏時期。伏羲氏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蒼鷹的爪等等素材,創(chuàng)造了“龍”這種強大且非常有神秘感的生物。龍成為中國等東亞區(qū)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常用來象征祥瑞。
據(jù)明代一部著名的隨筆札記《五雜俎》中記載:“龍性淫 ,無所不交……”
《萬歷野獲編》中也記載:(龍)遇牝必交,如得牛則生麟,得豕則生象,得馬則生龍駒,得雉則結(jié)卵成蛟……蓋與鹿交,遺精而成……
也就是在明代,才逐漸形成了“龍生九子”的傳說。這個傳說也有不同的版本,各版本里,龍子的名稱和排序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李東陽的說法和他的學生楊慎的說法流傳最廣。
這個楊慎大家應該更熟悉一點?!度龂萘x》的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就是出自楊慎之手。
扯遠了,回到龍生九子這個話題上來。
因為龍性淫,所以龍的孩子很多。我認為,龍生九子應該不是說龍一共生了九個兒子。大家都知道九在古代有“極致”的意思,是個虛數(shù),也是個貴數(shù),非一定的地位,可不敢用到“九”這個數(shù)字。比如,九五之尊,表示沒有人比他更高貴了,九天,表示極高的地方……所以,記數(shù)龍的兒子的數(shù)量,也用了數(shù)字九,“龍生九子”大概也表示龍生了很多兒子,并不止九個。要不然,沒法解釋不同的版本里,不同的名字加起來要不止九個這種現(xiàn)象。
本問題里的赑屃,有的版本把它排在首位,作為龍的長子。有的版本里卻把它排在第六位,把“囚牛”排在首位,作為龍的長子,赑屃只是第六子。
所以,下面我說的這些,就不排序了,盡量把民間說法中,龍的兒子們都拎出來跟大家見個面。
赑屃
龍和龜生的兒子。這個就不多說了,上面已經(jīng)說得比較清楚了。
負屃[fù xì]
看名字,負屃、赑屃比較像吧?但長得不像,是吧,一個矮胖,一個細長,一個似龜,一個似龍。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爹雖然都是龍,但媽不是同一人。
赑屃的媽是龜,負屃的媽是青龍。
這哥倆經(jīng)常是同時出現(xiàn)的,就像上面第二張圖里那樣:赑屃趴在地上,馱著沉重的石碑;石碑的頂部盤著的,就是負屃。
負屃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頂部。因為碑大多是功德碑,記載功德就需要行文作賦,而負屃平生好文,特別擅長書法這事,所以人們就把它刻在碑的頂部,以寓意這碑上的文字是通過了神獸負屃的判定、審閱,是無尚正確和光榮的。
囚牛
囚牛,龍種,龍頭蛇身,是龍和牛的兒子。它性情溫順、不嗜殺、不逞狠、好音律。
囚牛的聽力絕佳,能辨萬物聲音,所以人們就把它雕刻在琴頭上,一方面讓它在琴頭上欣賞人們彈撥弦拉的音樂;另一方面也意在向聽音樂的人顯示——看,連囚牛這個音樂權(quán)威都在這里,我這把琴和這把琴所奏出的音樂,肯定是頂尖的,不用懷疑。
所以,如果大家以后看到傳統(tǒng)的樂器上,有這種雕刻物的,可別說外行話,把它叫成“龍頭”,那是“囚?!?,是龍的兒子呢!
狴犴(bì àn)
狴犴,龍種,龍和虎的兒子,又名憲章。形似虎,平生好訟,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zhí)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而且因為它威風凜凜,長得就很威武,對于監(jiān)獄這種壞人的集中地,有它在就能保證這里的安全,所以古人就把他作為是監(jiān)獄門上的神獸。
因為形象威風凜凜,除裝飾在獄門上外,它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cè),它虎視眈眈,環(huán)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也有它的形象。
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是正義的代表。
補充一個和狴犴類似的神獸獬豸(xiè zhì)。這個不是龍的兒子,但因為也是神獸,常常有人把它劃歸為龍的兒子。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
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fā)現(xiàn)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這種神獸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地方,大多是公檢法機關(guān)的大門前。如果你哪天路過這些機關(guān),看到大門左右兩側(cè)有石雕,那就是我們這里講的“獬豸”。你可千萬別把它們叫成“石獅子”,那樣會讓人笑話的。同理,如果哪個公檢法機關(guān)的門兩側(cè)真的擺上了兩座“石獅子”,而不是“獬豸”那也是天大的笑話,這個機關(guān)的領(lǐng)導會迅速被人嘲笑得無地自容。
為什么獬豸會和公檢法機關(guān)聯(lián)系起來呢?
繁體的“法”字是這樣寫的——灋(fǎ ),其中的“廌”(zhì)就是我們這里講的獬豸,是一種神獸,也叫“獨角獸”或“神羊”。
獬豸是一種能辨曲直的神獸,古籍中記載:
“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咬、啃的意思)不正者。
“中國司法的鼻祖”——皋陶,傳說就是就用獬豸治獄的。
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
皋陶決獄明白,執(zhí)法公正。遇到曲直難斷的情況,便放出獨角神羊,依據(jù)獬豸是否頂觸來判定是否有罪。
這個在今天看來有點像笑話的做法,其初心依然是公平、公正。所以,法和獬豸就這么聯(lián)系起來了。
“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公平裁判、明斷曲直,是基本涵義;同時,也有“應該對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應該堅決除去”的含義。雖然法字被簡化了,但意義從未改變。
椒圖
椒圖,龍種,龍和螺蚌所生(這個龍的口味忒重,是吧?)。
椒圖經(jīng)常是以一種銜環(huán)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門上,如果我們在大門上看到銜著環(huán)的一般就是它了。尤以古建筑的大門上最為常見。為什么呢?
因為椒圖形像螺蚌,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有椒圖就有了“緊閉”之意;還因其面目猙獰,可以鎮(zhèn)邪;又因椒圖“性好僻靜”,忠于職守,所以常常被飾為大門上的鐵環(huán)獸或擋門的石鼓,庇佑一家人的平安。
椒圖可以說是龍的九子中,最親民的一個,低頭不見抬頭見,每天都伴在普通人左右。
蒲牢
蒲牢,龍種,龍和蛤蟆所生(再一次吐槽龍的重口味),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歡鳴叫。
古籍中有記載:
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為鯨魚。”后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
大概意思是說:海里有大鯨魚,蒲牢就生活在海邊。而蒲牢很怕鯨魚。一遇到鯨魚調(diào)戲它、襲擊它,蒲牢就大聲吼叫不止,類似今天的一個美女看到小老鼠時的尖叫作派。
這個膽小得,著實有點給他爹丟臉,好歹你也是神獸,是龍的兒子啊,你怕它一條鯨魚作甚?他還敢吃了你不成!
于是人們就利用這個現(xiàn)象,把蒲牢的形象鑄在鐘上,作為鐘紐(提手?),而把敲鐘的木杵做成鯨魚的形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響亮。
人們敲鐘時,鯨魚木杵一下又一下撞擊飾有蒲牢鐘鈕的大鐘,鐘聲“響入云霄”且“專聲獨遠”。
狻猊(suān ní)
狻猊,龍種,龍和獅子所生。形如獅,喜煙(這個狻猊喜愛“抽煙”)、好坐、喜靜不喜動(一點也沒遺傳它爹媽的強悍基因),它經(jīng)常跑到寺廟中去吞吐一番,所以形象多出現(xiàn)在香爐上,在那里吞煙吐霧。
才女李清照的《醉花陰》中,就有這家伙的形象: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里“瑞腦”指的是一種香料,而“金獸”指的是獸形的香爐,這個獸就是狻猊。
古書上也有記載說,狻猊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神獸,有威武百獸率從之意,所以也常出現(xiàn)在中國宮殿建筑上。如下圖:
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吉祥獸, 這些小吉祥獸不僅排列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而且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吉祥獸的數(shù)量也不同,這是有嚴格的等級界限的,一般最多使用九個吉祥獸。唯一的例外是故宮太和殿,上面裝飾的吉祥獸共有10個,中和殿、保和殿都是9個,天安門上也是9個小獸,其它殿上的小吉祥獸按級遞減。
上圖中的吉祥獸里,最前面的是騎鳳仙人,后面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
另外,在佛教里,佛座上也有裝飾的狻猊,一般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jié)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文殊菩薩像前。我印象中,文殊菩薩的坐騎也是狻猊。不知有沒有記錯,有了解的網(wǎng)友歡迎指正。
睚眥(yá zì)
睚眥,龍種,龍和豺所生。豺身龍首,性格剛烈、好勇擅斗、嗜血、嗜殺(說了這么幾個龍子,終于有一個有點龍的性格和樣子了)。所以借著這個寓意,人們把它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而且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由此,睚眥變成了克殺一切邪惡的化身。
關(guān)于睚眥,有個故事:
傳說睚眥雖為龍子,但身似豺狼,老龍不喜歡他,就有點惱火,想把它扔了。于是豺母苦苦哀求,睚眥才得以保住一條小命。但是因為相貌丑陋,也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老龍依然不認他這個兒子。
長到十來歲時,實在受不了老龍的白眼,離家出走了。這一出走,才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禁感慨:
這是出走得晚了呀!雖然不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 又遭父親老龍又以貌取人,有點憋屈。但也就是當兒子的不敢說罷了,現(xiàn)在出來了,一定要混出個龍樣來,以正龍子睚眥之名。
后來,睚眥在渭水邊遇到了周文王,給他講自己的抱負,幫他分析天下大勢,又引周文王找到了姜子牙。再后來大家都知道了,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得了天下,這里面睚眥功不可沒。但睚眥沒有貪戀富貴,悄然歸隱。
對睚眥的不辭而別,周武王心理著實過意不去,為紀念它,親自命工匠鑄睚眥像于刀劍龍吞口,世代相傳,以謝龍子睚眥輔周之恩。
當然,這是人編的故事,不可盡信,聊當酒話,一樂就罷了。
我們對睚眥最熟悉的,應該是“睚眥必報”這個成語。出處是范睢的“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范睢是大秦帝國宰相,對有恩于自己的人,想盡一切辦法回報,對有仇于自己的人,想盡一切辦法弄死。這是另一個故事了,這里我就不再多寫了。
回到龍子的話題。
嘲風
嘲風,龍種,龍和鳳凰所生(終于見到龍鳳呈祥的畫面了)。龍生龍、鳳生鳳,龍鳳交生嘲風。嘲風大概長著鳳頭龍身,算是把爹媽的優(yōu)點特征都繼承了。
民俗傳說中,嘲風好險又好望,意思是說它非常喜歡找刺激,哪里危險就去哪里,就是個喜歡極限運動的主;而且還喜歡站高處眺望,不知道它聽沒聽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但顯然,它是懂得“站得高看得遠”這個道理的。
依著它的本領(lǐng),古人給它安排了個差事,那就是讓它位列“五脊六獸”,作為殿角的裝飾,起到祛邪、避災的作用。
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五脊六獸”:一般中式建筑的房頂都有五條脊,一條水平的主脊,四條垂脊,共5條脊。主脊的兩頭,垂脊的下頭,共6個端點。這5條脊6個端點上給安排一個神獸,作為裝飾,以獸鎮(zhèn)脊,避火消災。
螭吻(chī wěn)
螭吻:龍種,龍和魚交生的兒子。龍頭魚身,但不是金龍魚。其性情好望喜吞,常被用作建筑物的裝飾,大多作屋脊鎮(zhèn)火的獸頭,有驅(qū)兇辟邪的作用。
上面講嘲風的時候說到“五脊六獸”,這六獸里就有螭吻,而且它是作為主脊兩端的神獸存在。
主脊兩端的螭吻,龍首怒目做張口吞脊狀,背上插著一柄寶劍,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稱作“好望者”。
這和嘲風有點相像的意思了,螭吻也特別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除此之外,據(jù)說還能吞萬物,最喜歡吞火,所以被視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飾物。
饕餮(tāo tiè)
饕餮:這個是不是龍的兒子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不是,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說法。我傾向于不是。
如果大家看過《山海經(jīng)》,應該了解一點: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野獸,與“窮奇”、“梼杌(táo wù)”、“混沌”并稱四大兇獸。
作為四獸之一的饕餮,是個美食主義者,性貪吃。見到食物就毫不猶豫的撲上去,狼吞虎咽,根本不咀嚼食物,饕餮的身體能夠裝得下海量的食物。但吃得太多了,最后被撐死了。
現(xiàn)在用饕餮形容一個人能吃、好吃,古時候的青銅器上經(jīng)??梢婘吟鸭y,也是取的饕餮貪吃的意思。
蚣蝮(gōng fù)
蚣蝮,是否是龍子也說法不一,我傾向于是,理由是它長得像。蚣蝮頭部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如果它不是龍子,那也一定是龍妻出了軌,總之它有龍的外形,和龍就脫不了關(guān)系。
蚣蝮好水,又名避水獸。相傳它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于是人就按它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并說這樣就能鎮(zhèn)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宮殿建筑群里經(jīng)??梢钥吹津简蟮纳碛?,用的還是排去雨水的功能。
有點累了,那就不再繼續(xù)了,抽空我來補上貔貅、麒麟、螭(chī )、犼(hǒu)等,這些也是傳說中龍的兒子,但不確定,有的版本把它們納入,有的版本把他們排除。
不管他們是不是龍子,了解一下這些神獸也沒什么壞事。作為傳統(tǒng)的中國人,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抱有興趣,并且去了解、去傳承總歸是沒有壞處的。起碼,當孩子們問起你時,你能說出個一二來,也會招來孩子崇拜的眼神。大家說是吧?
紅龍魚和印尼虎魚老是打架,請問有什么辦法嗎
代表天上、地上、水下三大神獸!有鎮(zhèn)宅的作用。
金龍什么時候開始變色
半年的時候開始發(fā)色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