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和鐵甲武士魚混養(yǎng)嗎圖片:和龍魚配的魚

祥龍魚場2024-12-23 13:17:021.3 W閱讀0評論

戰(zhàn)場上的大刀與長槍,誰更厲害

這是兩種屬性不同的武器,可以說各有各的優(yōu)勢。在混戰(zhàn)或者單兵作戰(zhàn)中,大刀具有更明顯的優(yōu)勢;而結(jié)陣作戰(zhàn),就是長槍的天下了。

通常來講,大刀這種武器,是古代的長柄刀,而非近代抗日時期的大軍刀。長柄刀成熟于五代十國末期北宋初年,是隨著具裝騎兵和重甲步兵的興起而興起。大刀的使用方法很多,可刺、可挑、可撩、可劈、可砍、可勾,在歐洲人的眼里,大刀就是中國的“教皇戟”。通常實戰(zhàn)用的大刀,質(zhì)量在10到15斤左右,再沉就很難控制使用了。

宋代大刀種類很多,用途也很廣泛,騎兵用的有眉間刀、掉刀,步兵作戰(zhàn)用的鳳嘴刀、屈刀、筆刀,儀仗隊用的戟刀,訓(xùn)練使用的偃月刀,城防用的驩耳刀。其中到了明朝還依舊使用的是眉間刀、鳳嘴刀和屈刀,戟刀和偃月刀都成了儀仗隊的標志性武器。大刀使用時,對于輕裝步騎,講究一刀砍死;如果是面對重裝步騎,那就是像大斧大錘一樣砸死對方。一般來說,使用的大刀的士兵都是重裝武士,身著鐵札甲或者棉鐵復(fù)合甲,像明末清初的鄭氏鐵人軍就是身穿五六十斤鐵札甲、手拿屈刀的重裝步兵,其威力之大,給清軍和荷蘭人都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象。之所以要周密的保護,恰恰說明了大刀的使用特點--適合單兵作戰(zhàn)。

而對于長槍來說,結(jié)陣作戰(zhàn)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普通士兵自然是很少能有像功夫高手那樣把大槍耍得虎虎生風的,多數(shù)士兵用長槍基本就是四個動作--刺、挑、格擋和砸。再就是面對重型札甲(宋代那種),除非借助馬匹的沖擊力,單憑人力是基本扎不透鎧甲的。雖然破甲能力有限,但是當長槍結(jié)陣以后,就又是另一種局面了。當鋒利的長槍組成一道墻時,馬匹和士兵都會因為內(nèi)心的恐懼而不敢硬沖,而一旦停下來,就會給后面遠程部隊發(fā)威的機會,其他的重裝士兵也可以借機沖出去斬殺敵人。在南宋和金國的戰(zhàn)斗中,宋軍就是以長槍手挑掉鐵浮屠的頭盔,然后給大斧兵劈砍敵人頭顱的機會。西班牙人憑借西班牙方陣對抗法蘭西板甲騎士時,也是用矛墻阻擋了騎士們的步伐,然后用火繩槍擊斃騎士或者劍士上前把騎士從馬上拖下來。

龍魚和鐵甲武士魚混養(yǎng)嗎圖片:和龍魚配的魚 鐵甲武士

所以總的來說就是各有各的修羅戰(zhàn)場,不能就斬釘截鐵的說誰更厲害。

匈奴西遷滅亡古羅馬帝國,靠譜嗎

“匈奴西遷滅亡羅馬帝國”的說法那是“相當不靠譜”。

首先是匈奴不能等于匈人(huns);其次即使匈奴等于匈人,那匈人也沒有滅亡了羅馬帝國;最后,二者時間上差的太遠,實在是看不出彼此之間有任何的必然因果關(guān)系。

先說第一點,匈奴和匈人不是一回事。歷史上的匈奴是個文化多元、歷史悠久、民族成分復(fù)雜的“大帝國”,比如一些匈奴人的遺骨顯示他們偏塞種或偏現(xiàn)代突厥語民族,而另一些和現(xiàn)在華北地區(qū)的“漢族”很相似。

現(xiàn)代人想象中的匈人劫掠羅馬帝國。

尤其明顯的是匈奴人和匈人在外表上差異很大——據(jù)中國的史書記載匈奴男子中不乏相貌英俊者,比如金日?少年時期就是外表氣質(zhì)都十分出眾。而《晉書》說劉淵“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又說赫連勃勃“身長八尺五寸……美風儀”;鮮卑化的匈奴人獨孤信更是歷史上有名的“精神小伙”。但是所有的記錄匈人的文獻,都強調(diào)匈人相貌丑陋。羅馬歷史學家威格爾的話作這樣的描述:

“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上唇胡須濃密,而頷下僅有一小撮硬須,長長的耳垂上穿著孔,佩戴著一只耳環(huán),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p>

另一位史學家阿密阿那斯在《歷史》中有這樣記載:

“匈人比歐洲所有的蠻族還要野蠻很多。他們天生丑怪,四肢粗短,軀干壯碩,大腦袋,羅圈腿,整個身體的線條就好像是上帝用斧頭在一塊老樹根上隨便砍出來的一樣。他們吃半生不熟的獸肉,或者是地里挖出來的草根,從來不用調(diào)料;穿粗糙的亞麻布衣服,或者是鼠皮袍子,一件衣服上身以后就再也不洗不換,直到破爛不堪。”

而曾經(jīng)親眼見過阿提拉的據(jù)說,普里斯庫斯在《匈奴史殘稿》中描繪了阿提拉的相貌:

“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寬廣,頭很大,眼睛小,散發(fā)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臉是黑的。”

所有的記載都表明匈人沒有匈奴人中間常見的大個子、大胡子,而且匈人剃發(fā),而匈奴大多留長發(fā)。而且匈人文明落后到了極點,羅馬的史料中多次記載了匈人一開始沒有金屬盔甲沒有冶金工藝,但是我們都知道匈奴人的冶金技術(shù)雖然不能和中原王朝相比,但卻也能在兩千五百年前給自己打制精美的金飾和青銅板甲。

匈奴人的金飾。

商周之際戎姜武士的青銅板甲,匈奴人也有配置,但效果比漢軍的魚鱗鐵甲差多了。

其次,即便是匈人,也沒有滅亡羅馬帝國,因為直到阿提拉的匈人帝國土崩瓦解之后,羅馬帝國依舊是歐洲最富強的超級大國。歷史上匈人第一次和羅馬帝國發(fā)生沖突是在395A.D.。是年初夏,匈人酋長巴西克與庫爾西克率眾沿頓河南下高加索,經(jīng)亞美尼亞一路直抵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沿途燒殺搶掠。此后匈人不斷的和羅馬沖突——結(jié)盟——再沖突——再結(jié)盟……因為匈人部族眾多,互不統(tǒng)屬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個匈人部族與羅馬結(jié)盟,而另一個就在羅馬邊境制造事端。匈人的表現(xiàn)也證明他們更適合搶劫而不是打仗。比如第一批入侵波斯帝國的匈人在大肆劫掠平民后立刻被趕來的波斯士兵打得落花流水;而日耳曼部落在對陣匈人時大多數(shù)時刻也是武德充沛,所向披靡。

所以早期匈人的軍事勝利更多是因為對方無防備與或者是匈人自己抱大腿、會站隊。而日后阿提拉的那轉(zhuǎn)瞬即逝的“輝煌歲月”,也是因為不斷的吸收日耳曼步兵戰(zhàn)術(shù)和羅馬工程技術(shù),建立了真正的軍隊,從而建立了一支真正的軍隊。 也就是說,匈人的成功,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向文明的學習,而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樣,靠著“野蠻”甚至是“殘忍”來取得勝利。

最后,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大破匈奴之時,正值羅馬共和國政治家格拉古兄弟改革徹底失敗后不久,此時羅馬帝國的出現(xiàn)還要再等上百年的時間、據(jù)羅馬大帝羅穆洛斯退位也有將近五百的時間,如果這要是能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那這蝴蝶效應(yīng)也太遲鈍了。

《權(quán)利游戲》中馬王的形象是歐洲人對于游牧民族各種思想的集合

靖康之變時,被俘的北宋達官顯貴為何大多選擇了屈辱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也就是說,即使某個士兵無能,也只是他一個士兵而已;但是到將領(lǐng)就不同了,如果將領(lǐng)無能,將會影響的是整個部隊。同樣這句話用到國家上也是相同的道理,北宋靖康之變時,選擇逃避、接受屈辱的豈止達官顯貴而已,國家的最高當權(quán)者(宋徽宗、宋欽宗)都選擇了烏龜政策,以至于在身邊形成一批投降派。

宋徽宗,這個已經(jīng)坐了二十六年寶座的皇帝,在金兵南下相繼攻克燕山府、真定府、信德府、中山府,距離京城尚有十日路程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時間組織有效抵抗,而是想著棄國南逃。面對主戰(zhàn)派李綱、吳敏等大臣的反對,宋徽宗都急的暈了過去,醒過來直接甩鍋給兒子,讓太子趙桓即位,也就是宋欽宗。

退位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在聽說金兵渡過黃河之后,直接帶著蔡攸及內(nèi)侍數(shù)人,以“燒香”為名,匆匆逃出東京,一路南下。皇帝在前面跑,自己的親信大臣童貫、高俅也帶著軍隊和禁衛(wèi)在后面追。君臣們一路向南,留下老百姓給金兵蹂躪,這時長久壓抑在人們心中的憤怒和仇恨,一起迸發(fā)了。

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童貫集團的罪惡。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說“六賊異名同罪”,請把他們處死,“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面對指責,宋欽宗只好舍卒保帥,蔡京被流放后死于流放途中,王黼被罷免后派武士斬殺,童貫被流放后被派監(jiān)察御史斬殺,梁師成被賜死,李彥被賜死,朱勔被流放后被派監(jiān)察御史斬殺。

宋欽宗,這個在關(guān)鍵時刻接鍋的皇帝,在性格上軟弱無能,依然沒有樹立堅決抵抗的決心。就在金兵兵臨城下的時刻,宋欽宗竟然撤銷李綱、種師道主戰(zhàn)派的軍權(quán),任聽投降派的建議下令不得得罪金兵,甚至出現(xiàn)了一個炮手在開炮之后竟然被梟首處死的混賬決定。

投降派,這些面對金軍腿的變軟的奴才,比如李邦彥、李棁、張邦昌等人身居宰臣高位,一心想著的都是屈膝求和來渡過這次難關(guān)。為了討好金人,投降派竟然作出了出賣同胞的舉動,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就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彥、李棁為逼主戰(zhàn)派李綱、種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鄧圭所致。

面對如此局面,面對這些禍害,估計在金人將宋徽宗、宋欽宗及這些投降派們擄掠北上的時候,老百姓就當送瘟神的心態(tài)也未可知。

如果在萬歷末年,滿清崛起并和侵朝日軍碰撞,誰會贏

我的回答就是當然是清軍會贏。

糾正一下問題的錯誤,萬歷末年清王朝根本還沒有建立,也沒有滿洲這個概念。當時只有努爾哈赤整合的后金八旗軍,開始反明的時候人數(shù)只有約6萬人,看來題主是在問這支軍隊懟上女真軍會怎么樣?答:還是會被暴打!

當然,有人會拿加藤清正在征朝鮮時越過中朝邊境攻擊海西女真部大獲全勝的事情說事,不過我所看到的明清史料并沒有這件事的記載,倒是日本人在自己大書特書,就比如說賴山陽的《日本外史》,特意給加藤清正加個戲。附圖。

上面寫道,加藤清正帶著八千人進入女真境內(nèi),擊敗女真騎兵,攻陷一城,帶著搶去的財物,從容退出女真境內(nèi),并且退出之后很裝逼的向國內(nèi)的富士山遙拜。

但是,我想對大家說關(guān)于萬歷援朝之戰(zhàn),鑒于日本相關(guān)史書各種吹牛不上稅的尿性,大家看看就好。就比如說這本《日本外史》在記載碧蹄館戰(zhàn)役時這吹起牛來簡直就想讓人作嘔,天上有很多牛在飛??!我請大家看一下相關(guān)記載,尤其注意劃線部分,大家別笑。

我軍兵銳刃利,縱橫揮擊,人馬皆倒,莫敢當其鋒。我兵呼聲動天,斬首一萬,殆獲如松。

看下劃線部分,斬首一萬,我呵呵!請看《萬歷野獲編》,李如松就帶著2000家丁上的。附圖。

當然,日本學界倒是也有清醒的,沒有被這種吹牛逼的節(jié)奏帶歪,承認加藤清正是因為受到女真的四處圍攻,傷亡慘重才退出境內(nèi)的。附圖。

而且即便是日軍占到點便宜,當時的女真部落還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能說明什么問題,何況這場戰(zhàn)役水分還那么大。

好!讓我們說回正題。努爾哈赤的女真軍如果遇上侵朝日軍會怎么樣呢?

首先,如果大家在沒有火器加持的情況下野戰(zhàn),女真軍騎兵和重裝步兵打那些日本的足輕武士就是一邊倒的暴打,我之前的問答里面已經(jīng)引用過《徐光啟集》和《建州聞見錄》里的內(nèi)容對女真軍的裝備情況和戰(zhàn)斗水平已經(jīng)有了相應(yīng)的解答,大家可以看看。

當然日本軍唯一優(yōu)勢就是大量的持有火銃。然而當時的火銃對付騎兵仍然效果不佳,據(jù)朝鮮人寫的《建州聞見錄》記載,日本軍曾嘗試過在稷山之戰(zhàn)中利用火銃阻擋副總兵解生明軍騎兵,結(jié)果根本扛不住。

雖以倭賊之善炮,稷山之戰(zhàn),解總兵以鐵騎蹂之,此其驗也。

而且當時的火銃破甲效果在他眼里看來都沒有弓箭好,女真軍的鎧甲質(zhì)量相當高,除非是強弓,否則居然還射不穿他們的鎧甲,所謂“賊之甲胄,極其堅致,除非強弓,必不能貫穿于百步之外”,而且使用片箭破甲。女真軍騎兵突擊能力也強,當時的火銃發(fā)射速度慢,更容易被騎兵沖擊壓制??偠灾?,“決非與鐵騎角勝之利器”。

上年我軍專恃炮手,當其沖突,未及再藏,而賊騎已入陣中矣。

我再以薩爾滸會戰(zhàn)舉例,在這場會戰(zhàn)中專門使用“火銃”對敵的朝鮮軍怎么敗的呢?努爾哈赤麾下的重裝步兵身穿重甲,強頂火力,將朝鮮兵設(shè)置的拒馬強行撤去,而朝鮮的火銃手竟然無可奈何,最后被女真騎兵靠近擊敗。

故鮮營對壘,被奴步兵驟進,將拒馬木登時撤去,鮮兵非無銃箭,而無可奈何者、甲堅也。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在東亞地區(qū)雖然算不上強國,但該國的火器相當發(fā)達,與日軍差距不會太大。

當然,朝鮮在當時比較弱雞,不值一提。那我們再來看看薩爾滸會戰(zhàn)中的其他戰(zhàn)役,事實上薩爾滸會戰(zhàn)的明軍,如馬林軍也用火銃、火炮加挖掘工事對陣過后金軍主力,效果非常不佳。

在尚間崖戰(zhàn)役,馬林將自己的軍隊分為三部分駐扎,分別是他的本部、潘宗顏部和杜松殘部龔念遂部。

首先,我們來看看馬林軍,馬林軍在女真軍到達后立刻撤兵布陣,來看看他的陣形。資料來源于《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四面而立,繞營鑿壕三道,壕外列大炮,炮手皆步立,大炮之外,又密布騎兵一層,前列槍炮,其余眾兵皆下馬,于三層壕內(nèi)布陣。

這樣的防御陣型嚴密程度比起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防御工事強度只高不低,最后怎么樣?沒扛??!“我兵發(fā)矢沖擊,大明兵勢不能敵,大敗而走”。

再說龔念遂部,也是“繞營鑿壕列炮”,結(jié)果被八旗的重裝步騎兵突入,步兵推倒明軍的用來掩護的楯車(和打朝鮮軍的套路差不多),沖入戰(zhàn)陣內(nèi)部射殺明軍,龔念遂部全軍覆沒。附圖。

潘宗顏全軍覆沒的套路也一樣,所謂“我兵突入,摧其戰(zhàn)車,遂破其營”。面對有強固工事加上銃炮皆有的明軍,八旗簡直就是一招吃遍天,一樣的套路玩四遍,這樣的戰(zhàn)法日軍根本就扛不住,至于和八旗近身肉搏,就足輕武士的裝備和肉搏能力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事實證明,稷山之戰(zhàn)解生的2000明軍騎兵,裝備火銃的倭兵就已經(jīng)搞不定了,如果野戰(zhàn)與努爾哈赤的6萬后金八旗兵,倭兵扛的住一輪否?

當然,倭兵也不是毫無勝算,他們可以建造堅固的城池,利用火銃拒守,讓八旗兵仰攻,還是有勝算的,至于野戰(zhàn)就是找抽的節(jié)奏。

話說一些達人也已經(jīng)引用過朝鮮的史料,參加過援朝會戰(zhàn)的李如梅不是說過“此輩七千,足當倭兵十萬”,這就已經(jīng)足夠說明問題了。

誰能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冷兵器戰(zhàn)爭電影

我比較喜歡歐美題材的史詩片,這里就例舉還算合我口味的十部電影給大家吧

《法老與眾神》 (出埃及記)2014

本片講述的就是猶太教的先知摩西帶領(lǐng)被法老奴役的猶太人逃離埃及的故事。不過本片的摩西成了一名戰(zhàn)功赫赫的埃及將軍。開頭埃及戰(zhàn)車沖擊蠻族營地的場面十分吸引眼球,但這部電影因為敘事需要可能節(jié)奏出了一些問題,中間部分顯得有些冗長。后半段的各種災(zāi)難場面以及分離紅海仍舊十分精彩。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2004

取材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講述希臘城邦聯(lián)盟圍攻特洛伊城邦的故事,不過消去了神話色彩,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戰(zhàn)神阿喀琉斯十分搶眼。片子里有很多大場面,筆者最喜歡赫克托爾與阿喀琉斯的對決一段,堪稱可歌可泣?!短靽醭防锏蔫F匠巴里安(奧蘭多·布魯姆)在本片飾演帕里斯王子,也是一大亮點。

《斯巴達300勇士》 2007

B級暴力與溫泉關(guān)史詩的完美融合,當年萬惡表情包的來源,希臘最強的軍事城邦斯巴達抵抗波斯入侵的故事。由于拍攝采用了全數(shù)字合成背靜,所以影片的不少場景看著都很震撼刺激。不同于大多數(shù)史詩電影在戰(zhàn)爭中還要夾雜冗長的敘事,這部片基本上就是一個字形容“干”,爺們兒十足。續(xù)作《帝國崛起》沒有第一部那么精彩,但也很好看。

《賓虛》1956

美國現(xiàn)代電影史上的一代神片,2016年有過翻拍,但完全沒有當年的韻味。和《法老與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點,就是披著戰(zhàn)爭皮的宗教電影,講述猶太人賓虛的救贖之路,片中最經(jīng)典的一幕就是斗獸場里的馬戰(zhàn)。

(2016新版本的海報就是致敬當年的斗獸場馬戰(zhàn)對決)

《角斗士》2000

強烈推薦的一部電影。講的是羅馬“五賢帝”晚期的風云動蕩。將軍馬克西姆斯被皇帝康茂德陷害,販賣為奴,化身為競技場上的斗劍奴在競技場上一路殺回羅馬,最后成功復(fù)仇的故事。除了斗獸場上的腥風血雨,影片前部分羅馬方陣對陣蠻族也十分宏大,堪稱經(jīng)典。有趣的是,主角在歷史上是虛構(gòu)人物,但歷史上的帝康茂德卻是實實在在死在了摔跤奴隸的手上,本片也算對那段歷史的另類解讀了。

《天國王朝》2005

十字軍東征時期,法國鐵匠巴里安跟隨父親來到耶路撒冷,卻陰差陽錯地成為圣城保衛(wèi)者。場面宏大,薩拉丁與鮑德溫四世兩軍對壘時的場景堪比黑云壓城。片尾耶路撒冷圍城戰(zhàn)十分精彩,城破時基督徒與穆斯林在缺口處廝殺最后尸體成山極度慘烈。不過有趣的是,真實歷史上守衛(wèi)圣城時的巴里安爵爺已經(jīng)是個六七十多的老人,也不會和公主有什么愛情,與薩拉丁的妥協(xié)也并不是那么“正義”:伊貝林的巴里安以放火燒城為威脅,使薩拉丁與之達成和平。倒是薩拉丁在電影中和歷史中都有的權(quán)謀和高風亮節(jié)顯得十分真實。此外,醫(yī)院騎士和圣殿騎士在片中的矛盾也是有一定的加工成份。

《鐵甲衣》2011

說真的,雖然是中世紀電影,但因為講“七人小隊守護城堡”,顯得格局很小。不過片中的廝殺場面絲毫沒有縮水,刀刀見血,暴力致極。這部電影還有續(xù)作,不過相比前作沒有進步,前作好歹還有“大憲章簽署”的歷史背景框架兜著,第二部有點為殺而殺,退化成了完全的古裝B級片。

《勇敢的心》1995

這部片就不用多說了吧。不少人兒時在影碟和錄像廳都見過這部片。導(dǎo)演梅爾·吉布森后來拍了《血戰(zhàn)鋼鋸嶺》,也是經(jīng)典??梢哉f蘇格蘭和英格蘭恩怨情仇都濃縮在這里了,華萊士行刑前一聲“freedom”的高呼至今都響徹耳際。

《傭兵傳奇》2005

“三十年戰(zhàn)爭”中的傭兵傳奇。雖然不完全屬于冷兵器時代,但火槍手、長戟兵的組成的西班牙大方陣值得一看。這部片的戰(zhàn)爭場面不算多,但拍得十分用心,筆者尤其喜歡封面海報上的護腕細劍,很有文藝復(fù)興時那種時代交替的美感。

文章版權(quán)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951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