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品種)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06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修仁 Xiurenbagrus xiurenensis , 俗稱延長的身體約10cm, 較短的背鰭,具有非常小的眼,被皮膚薄膜蓋著了, 背鰭、臀鰭的邊緣與尾鰭是淡黃色的,褐色的背面,淡黃色的腹部,最特別的特征,是它們的口有兩排犁齒,得名于發(fā)現(xiàn)這個物種的所在地,即中華人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紅水河流域的修仁鎮(zhèn),1、?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和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品種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 1、紅水河里有些什么魚
- 2、遼寧野生淡水魚類有哪些 ?
- 3、廣西有一種魚體形與泥鰍一樣但是頭卻不一樣頭像塘角魚的頭嘴巴上有須是什么魚?
- 4、農(nóng)村河里常見的魚有哪些?
- 5、河流常見魚類
- 6、紅水河魷魚叫什么魚?
紅水河里有些什么魚
除四大家魚外,還有羅非、鯰魚、翹嘴、白條、鳡魚、叉尾鮰等。
遼寧野生淡水魚類有哪些 ?
東北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我大概給你介紹一下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遼寧現(xiàn)在主要是精養(yǎng),吉林黑龍江多為大水面養(yǎng)殖,遼寧地區(qū)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的經(jīng)濟養(yǎng)殖主要是以黃磉 烏鱧 鯰魚為主。(要求當?shù)匾须u腸或海川丁的供應)現(xiàn)在烏鱧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黃桑主要是上色問題 裂頭問題。您也沒有說你具體是在東北哪里 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我實在不太好給你介意。不過最好是找當?shù)赜袖N路的產(chǎn)品。否則銷路很麻煩.
適合東北地區(qū)的幾個品種介紹如下。
1 澎澤鯽
又名蘆花鯽,為廣溫、雜食性的魚類,營底棲生活,喜在底質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淺水區(qū)棲息和攝食。彭澤鯽對不良環(huán)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在各種水體中生長,抗高溫,水溫達38℃時也不影響它的生存,耐嚴寒和低氧,即使在冰封的水下,彭澤鯽亦能較好地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生長期為5~10月,其中6~9月生長最快。
澎澤鯽為雜食性的大型鯽魚,食物來源廣泛,在天然水域中以生長快、個體大而著稱,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尾達6.5kg。在池塘養(yǎng)殖中,一般情況下,當年繁殖的彭澤鯽魚苗,經(jīng)6個月左右的養(yǎng)殖平均個體可達19cm以上,體重可達200g,成魚常見的個體重多在400~500g左右。這種較快的體重增長速度是其他魚類養(yǎng)殖品種中所不多見的。
該品種在生產(chǎn)中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生長特性,而且適應能力和抗病力強。近年來東北地區(qū)的養(yǎng)殖面積不斷擴大,取得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2 東北六須鯰
東北六須鯰,又稱東北大口鯰,土名懷子、懷頭,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中,喜棲息于水流平緩,水質清新的江河水域,白天隱居于水色深暗的底層,夜晚活動攝食。它的生存水溫是0~38℃,最適水溫是25~28℃,較不耐低氧,在水中溶氧3mg/l以上時正常生長,低于2mg/l則出現(xiàn)浮頭,低于1mg/l就會導致缺氧死亡。
東北六須鯰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攝食輪蟲、水蚤、搖蚊幼蟲及野生魚苗;成魚階段攝食底魚、蝦、青蛙、蝌蚪,也吞食畜禽內臟等下腳料,甚至吃動物腐尸,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同類相殘現(xiàn)象較嚴重。冬季食量減少或停食。東北六須鯰生長速度極快,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1齡魚重可達1~2kg;2齡魚可達1.5~2.5kg;3齡魚體重可達3~5kg;3齡以上魚生長減慢。
池塘主養(yǎng)東北六須鯰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產(chǎn)量高、效益大的特點,是目前養(yǎng)殖東北六須鯰的主要推廣模式。
3 烏鱧
烏鱧,又名烏魚、黑魚等。烏鱧喜棲息于水草茂盛且易混濁的泥底水體中,常潛伏于光線暗淡的水底。水體溶氧低時,可離水靠鰓腔內的鰓上器官呼吸,因此烏鱧生存能力很強,在無水的潮濕環(huán)境中也能維持生命。生活的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
烏鱧是一種兇猛型肉食性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魚蝦以及水生昆蟲都是它喜愛的食物。烏鱧的生長速度非???。在自然條件下,1齡的體長為19~40cm,體重110~753g;2齡的體長為40~47cm,體重625~1395g;3齡的體長為47~60cm,體重在2kg左右,最大個體可達5kg以上。
烏鱧是東北近年來新興的養(yǎng)殖品種,它適應性強,生長快、易飼養(yǎng),肉質細嫩、具有滋補保健功能。
4 黃顙魚
黃顙魚,俗名嗄牙子、嗄魚、黃鰭魚,黃姑等。在東北分布較廣,特別是嫩江流域及附屬的湖泊和水庫中廣泛分布。黃顙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江河、湖泊、水庫、溝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棲息于靜水緩流中,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于水底層,夜間則游到上層覓食。生存水溫0~38℃,較耐低氧。
黃顙魚是一種廣譜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魚類。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齡魚體重15~40g,2冬齡體重100g以上。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當年體重達30g以上;第二年100g以上。
該魚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肌間刺少、營養(yǎng)豐富,是我國優(yōu)質名貴魚類之一,也是一種適合養(yǎng)殖、垂釣的優(yōu)良品種,近年市場需求大,在東北池塘養(yǎng)殖取得很高的效益。
5 鱖魚
鱖魚,俗稱桂花魚、鰲花魚等,在我國南北各大水系都有分布,尤以長江水域出產(chǎn)的鱖魚久負盛名。鱖魚喜歡在水草豐富、生物餌料豐富的江河湖泊中生活,棲息于光線暗弱的水體底層,鱖魚白天很少活動,夜晚覓食活躍。對水質要求較高,不耐低氧。
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終生以活魚蝦為餌,寧肯餓死,也不吃其他食物。鱖魚的生長速度較快。當年仔魚可長到100g;二齡魚可達300g,三齡可長到1kg左右。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最大者可長至5kg。鱖魚是享譽海內外的淡水珍品,價格穩(wěn)定,是名優(yōu)水產(chǎn)的代表,畝產(chǎn)效益高,在東北已有一定的友展。
6 泥鰍
泥鰍為溫水性魚類,分布廣,適應性強。適宜水溫10~30℃,喜棲息于底層腐殖質淤泥的表層。水溫在5℃以下或在34℃以上時,潛居于泥底深10~30cm處。
泥鰍為雜食性魚類,吃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昆蟲,水生植物碎屑,藻類等,有時也吃水底腐殖質。
泥鰍肉質肥美、營養(yǎng)豐富,是消費者喜愛的水產(chǎn)食品,也是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chǎn)品之一,且因易飼養(yǎng)、效益高,養(yǎng)殖泥鰍一直是南北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一個好項目。
廣西有一種魚體形與泥鰍一樣但是頭卻不一樣頭像塘角魚的頭嘴巴上有須是什么魚?
鈍頭鮠科 ? ?Amblycipitidae ? ? ?修仁【魚央】屬 ?Xiurenbagrus ? ? ? 魚類
下圖為 ? ?修仁【魚央】 Xiurenbagrus xiurenensis , 俗稱
延長的身體約10cm, 較短的背鰭,具有非常小的眼,被皮膚薄膜蓋著了。 背鰭、臀鰭的邊緣與尾鰭是淡黃色的,褐色的背面,淡黃色的腹部,最特別的特征,是它們的口有兩排犁齒。
得名于發(fā)現(xiàn)這個物種的所在地,即中華人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紅水河流域的修仁鎮(zhèn)。
農(nóng)村河里常見的魚有哪些?
1、?鯉魚。又名鯉拐子、毛子。 身扁而腹圓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口似馬蹄狀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兩對須。 背鰭較長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背鰭和臀鰭上均長有一根帶有鋸齒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的粗壯硬棘。 有些鯉魚的體側為金黃色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尾鰭下葉為橙紅色。 鯉魚習慣于棲息在水層的底部,屬于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
2、草魚。又名草根魚、白鯇、厚魚。 體呈圓筒狀,頭較平扁,尾側扁。 口呈弧狀,無須,腹部無棱。 上頜比下頜略長。 身體為淺茶黃色,其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為灰白色,胸部和腹鰭部呈灰黃色,其他各鰭呈淺灰色。草魚喜歡棲身在湖泊、江河等水域的中下層以及近岸多水草區(qū)域。
3、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體態(tài)豐腴,水中穿梭游動的姿態(tài)優(yōu)美。鯽魚一般背脊隆起,身體較寬,體色較淺,側面以銀白色的居多;而野生鯽魚身體紡錘型非常明顯,頭較小,體色發(fā)淺黃,體表光亮。
4、鳙魚。鳙魚外形似鰱魚,體型側扁。頭部較大而且寬,口也很寬大,且稍微上翹,眼位比較低。鳙魚生長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庫、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層。鳙魚是中國特有魚類,在中國分布范圍很廣。
5、鰱魚。在中國各大水系,隨處可見,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tài)和鳙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河流常見魚類
河流常見魚類
河流常見魚類,在現(xiàn)實生活中,魚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我們平時吃的魚一般都是淡水魚,因為生活在淡水的魚會更加的適合我們食用,那么下面就為大家分享河流常見魚類。
河流常見魚類1
1、鯉魚:鯉魚是初級淡水魚,平時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沼的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yǎng)殖歷史最悠久、產(chǎn)量最高者之一。
2、草魚:草魚是很多地區(qū)都養(yǎng)殖的魚,也是農(nóng)村河里經(jīng)??吹降囊环N魚,更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魚。
3、鰱魚:鰱魚是四大家魚之一,其肉質鮮嫩、營養(yǎng)豐富,是很多地區(qū)人工養(yǎng)殖的品種,更是中國主要的淡水養(yǎng)殖魚類之一。
4、鯽魚:鯽魚是最容易釣到魚,且價格賣得也較便宜,也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魚之一。
5、鯰魚:鯰魚在農(nóng)村很常見,特別是在臟水中最常見,鯰魚個頭比較大,其味道很好,營養(yǎng)豐富,在農(nóng)村也有很多人養(yǎng)殖。
6、餐條魚:餐條魚也叫白條,經(jīng)??梢栽诤舆呩灥竭@種魚,在農(nóng)村很是常見。
7、翹嘴魚:翹嘴魚學名叫做“翹嘴紅鲌”,因其嘴部十分有特點,故而在民間也有著許多有意思的稱呼,比如翹鲌子、鲌刺魚、白魚、撅嘴鰱子、撅嘴巴、翹嘴白、翹嘴巴等。
河流常見魚類2
1、鳑鲏魚
洛陽本地被稱為小河鯧,洛陽常見有2、3種,在魚鰭顏色和體型上略有差別。
鳑鲏身體側扁,側面看接近圓形,小型淡水魚類,通常成群游動,個頭一般不超過10厘米。這種魚在春天繁殖季節(jié)會變成彩色,非常漂亮。雄魚額頭上出現(xiàn)凸起的珠星點,雌魚伸出長產(chǎn)卵管。繁殖的時候,母魚會將魚卵產(chǎn)到河蚌外套腔里,小魚在河蚌體內孵化后,才游出來。
2、中國斗魚
現(xiàn)在花鳥市場上常見有泰國斗魚,其實中國也有斗魚。中國斗魚比泰國斗魚略微大一些,體長5-10厘米。主要分為圓尾斗魚、叉尾斗魚、香港黑叉尾斗魚、越南黑叉尾斗魚四種,其中圓尾和叉尾最常見。
圓尾斗魚在北方廣泛分布,不過現(xiàn)在野生的斗魚不好找了,有人說龍門那里的伊河可能有斗魚。
前幾年,澗西一位養(yǎng)原生魚的朋友給了一些圓尾和叉尾斗魚魚苗,我和伙計兩人各養(yǎng)一種。我放在一個小魚缸里養(yǎng),長得很快,但是成年后,斗魚相互斗而死亡,最后只剩了一條。伙計養(yǎng)在一個大魚缸里,缸里有水草,背景顏色暗,斗魚長大后都活了。
中國斗魚比泰國斗魚更兇,如果專門養(yǎng)斗魚觀賞的話,需要把魚缸分成多個格子,每個格子只養(yǎng)一尾斗魚。
3、棒花魚
洛陽俗稱為趴地虎魚,這種魚突出特點是嘴向下歪著,通常是貼著水底游動和覓食。這種魚個頭也只有幾厘米長,食性很雜,啥都吃。
由于游動速度慢,在有別的小魚搶鉤吃食的時候,趴地虎魚一般搶不到。只有別的小魚少了,它才有機會咬鉤。
4、鰕虎魚
個頭不大,一般5厘米長,長得虎頭虎腦,樣子非??蓯邸vy虎魚也是底棲魚,一對胸鰭呈現(xiàn)半圓狀,合起來成為一個圓形,像吸盤一樣可以吸附在石頭上。
別看長得可愛,鰕虎魚喜歡食肉,用蚯蚓最好釣,咬住餌以后就不放松。
鰕虎魚養(yǎng)在魚缸里很漂亮,可以吸附在缸壁上。
5、麥穗魚
這種魚體型細長,體型像一個麥穗大小,因而得名。
麥穗魚從水上層到底層都有,個頭小嘴小,見到魚餌就瘋狂咬鉤。搶吃魚食,又很難釣住,讓釣魚人非常頭疼。
想要釣麥穗魚,只能選用無倒刺的最小袖鉤。
6、銀鮈魚
也是一種長不大的魚,,體長一般不超過10厘米。
不過,銀鮈魚和麥穗魚相比,頭部大一些,嘴大一些,體型也比較肥。嘴大一些就相對好釣。
7、黑鰭鳈魚
體背上有間隔的豎道黑色紋路,到繁殖季節(jié)會發(fā)色。雄魚身體上呈現(xiàn)黑紋和黃色間隔,胸鰭、尾鰭呈黃色,十分漂亮。雌魚色彩沒有雄魚那么鮮艷。
這種小魚很少見,在新區(qū)的景觀水系里只見過幾次。
8、白條魚
洛陽河流里非常常見,在新區(qū)的景觀水系里都能見到。身體呈細長流線型,游動非???,經(jīng)常成群貼著水面來回游弋。
白條也是小型魚,一般長度都在20厘米以下,較小的白條搶食,讓釣魚人不勝其煩。不過個頭大的白條多了,專門釣白條也不錯,這種魚味道很鮮美。
白條魚作為觀賞魚,成群來回游動,在魚缸里觀賞也不錯。
9、馬口魚
也是一種游動很快的小魚,嘴大、性情兇猛,嘴的形狀像馬戴嚼子的樣子,因而得名。在繁殖季節(jié)時,馬口魚身上會發(fā)色,額頭上也會出現(xiàn)魚星,非常漂亮。
馬口魚通常在一兩以下,長到三、四兩的都很罕見。這種魚是北方路亞的最常見的魚種,路亞上的馬口魚通常比較大。在伊河的一些淺灘激流處,適合路亞馬口魚。去年在伊河橡皮壩下的落水池里,曾經(jīng)手竿釣過不少馬口。
馬口魚在魚缸里觀賞,也不錯。
10、寬鰭鱲
和馬口魚習性相近,不過口小,也沒有馬口魚那種嘴型。寬鰭鱲比馬口小一些,1兩到2兩重的很罕見。
寬鰭鱲對水質要求很高,伊河里常見一些,洛河里很少見到。
寬鰭鱲常作為觀賞魚,魚缸里養(yǎng)一群,配上水中植物襯托。如果養(yǎng)得好,到繁殖季節(jié)色彩非常漂亮。
11、柳根魚
這種魚在洛河、伊河市區(qū)段看不到,洛陽南部山區(qū)的溪流里非常多。柳根魚是一種冷水魚,適宜溫度10~25℃,適合在山里小河里生活。這種魚通常不大,1、2兩的魚已經(jīng)很大了。
夏季時候,洛陽山里景區(qū)水里這種魚非常多,色彩鮮艷,脊柱上像是有一條金線,若隱若現(xiàn)。
12、泥鰍
在水底淤泥中生活,個頭10厘米多些,身體柔軟,可以扭來扭去。嘴不大,嘴上還有胡須,喜晝伏夜出。
泥鰍嘴小不好釣,有時候用蝦簍子可以網(wǎng)到。在魚缸里養(yǎng)上一條,也很有意思。
在下雨前水中缺氧時,泥鰍喜歡跳出水面。我養(yǎng)的一條就是這么跳出水面,當時沒被發(fā)現(xiàn),掉在地板上干涸死了。
13、中華刺鰍
體形像黃鱔一樣細長,呈圓柱狀,頭小嘴小。這種長相奇怪的魚很兇猛,食肉,捕食小蝦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嘴巴有毒,咬人后傷口愈合很慢。背上的魚鰭很鋒利,很容易劃開皮膚。
以前在龍門水域用蝦簍子網(wǎng)住過兩條,帶回家不敢放到魚缸里,怕它咬其他魚。
14、黃顙魚
洛陽叫黃格亞魚,很常見。這種魚身體滑軟,游動緩慢,通常在水底棲息,習性晝伏夜出。黃格亞魚嘴很大,很貪吃,見到食物一口吞到嘴里。
如果釣到黃格亞魚,魚鉤通常會被吞到肚子里。摘鉤子時要小心,它的背鰭和兩個胸鰭上有毒液,被扎一下會很痛。
曾經(jīng)把釣到的黃格亞魚放到魚缸里,把我的幾條小魚、還有草蝦都給吃了。以后魚缸里,再不敢放黃格亞魚與其他魚混養(yǎng)。
河流常見魚類3
第一種:大肚魚
對于俗稱“大肚魚”的魚類,估計很多人都認識,甚至還厭煩它。這種魚雖然名字很霸氣,卻是一種非常小型的魚類。
大肚魚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柳條魚,大肚子魚,山坑魚等,它的學名叫食蚊魚。別看這種魚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無論是水塘、河流,還是小溪里面,都有它的身影。
并且它還很貪吃,讓許多的釣魚人煩惱不已。
可是大肚魚卻是一種入侵物種,它是原產(chǎn)自美國的一種溫暖性的小型魚類,當初引進它就是因為大肚魚愛吃蚊子的幼蟲,平均一條大肚魚每天要吞食約2000余只蚊子的幼蟲。
這種魚在引進國內以后,因為適應能力很強,再加上強大的繁殖能力,所以在國內很多地方得以快速繁殖。
目前在長江以南的各省份基本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了,在有些地方甚至還呈現(xiàn)泛濫的趨勢。
第二種:麥鯪
北方的朋友們對于這種魚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南方很多的水域都有出現(xiàn)了,不光是有養(yǎng)殖的,而且在野外也有不少分布。
麥鯪的學名叫麥瑞加拉鯪,這是原產(chǎn)自印度的一種淡水魚,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引進國內。
在南方很多的釣友,常在野外釣到一種酷似草魚的野生魚,而它多數(shù)就是麥鯪,不少釣友不認識它,叫它野草魚,并且還把它當成是一種“土著魚”。
就像草魚在我國是四大家魚一樣,而麥鯪在它的故鄉(xiāng)——印度和孟加拉國也一樣是被廣泛養(yǎng)殖的魚類,另外在緬甸、巴基斯坦、越南、老撾和尼巴爾等國家,這種魚都有養(yǎng)殖。
其實麥鯪和草魚的分辨只要掌握了方法還是很容易的,其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眼睛,因為麥鯪魚的眼角是紅色的。
第三種:羅非魚
這應該算得上是入侵我國最成功的的一種外來魚類了,它不僅在國內被廣泛養(yǎng)殖,還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羅非魚是一種原產(chǎn)自非洲的熱帶魚類,因為它長得很像我國的鯽魚,再加上野生的羅非魚也有不少,特別是在兩廣的一些河流、湖泊里面,這種魚更是快要泛濫了。
好些不太了解羅非魚的人,就常認為它是土著魚類。
羅非魚在我國雖然養(yǎng)殖的比較多,但是卻并不怎么受待見。而這些養(yǎng)殖的羅非魚,大部分都是加工成魚片、魚排等產(chǎn)品出口到國外了。
因為羅非魚的魚肉鮮美,魚刺少,蛋白質含量高,并且還富含了人體所需要的8種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別高。
在日韓和歐美等國家就很受歡迎,它還有著“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的美稱。
再加上它養(yǎng)殖成本低,產(chǎn)量高,近年已成為兩廣地區(qū)養(yǎng)殖、加工、出口的熱點之一,可是在當?shù)厮踔帘会烎~人稱之為“垃圾魚”,就是因為這種魚常在臭水溝也能生存,一些人認為這種魚很臟。
第四種:埃及胡子鯰
看圖片是不是以為這是鯰魚呢?很多人都會把這種魚當成是鯰魚,即便是一些經(jīng)常釣魚的人也不例外。
其實這種魚是來自肥皂尼羅河水系的埃及胡子鯰,在民間也叫它革胡子鯰,埃及塘鲺等。
如今這種魚在我國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并且在市場上也常見,因為養(yǎng)殖它的人不少。但是它進入我國的時間并不長,在1981年才從埃及引進養(yǎng)殖,后來在兩廣地區(qū)推廣養(yǎng)殖。
和我國本土的鯰魚相比,埃及胡子鯰具有食性廣、生長快、個體大、耐低氧的特點,即便是在臭水溝里面也能存活。
其實這種魚和我國的鯰魚相比,區(qū)別也是很明顯的,其中主要的不同點就是埃及胡子鯰的生長快,個頭大,而且體色發(fā)黑,尤其是它嘴巴附近有8根胡須。
近些年有些不良商販,確實會把半大的埃及胡子鯰冒充土著的鯰魚來賣高價,不懂得區(qū)分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希望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提高警惕。
第五種:筍殼魚
最后這種筍殼魚,估計很多資深的釣魚都會以為它是本土的魚類。只因這種魚長得和我國的一些魚類太像了。
筍殼魚的學名叫尖塘鱧,是尖塘鱧屬魚類,它是蝦虎魚家族中的一員。
這魚原產(chǎn)自東南亞諸國及澳洲大陸,之所以有筍殼魚這魚奇怪的名稱,是因為這種魚長得非常有意思,它的頭部較大尾巴較小,身體又是圓柱形,看起來很像是竹筍殼,就連它身上的斑紋也很像竹筍殼,所以就得名。
筍殼魚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從國外引進的,當時主要是在珠三角地區(qū)當成特色魚類養(yǎng)殖。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樣魚是默默無聞的,并且它沒有像福壽螺、清道夫、小龍蝦等入侵物種那樣造成大的危害,所以很少人知道這種魚。
再加上它很像我國的土著魚,所以很多人就先入為主地把筍殼魚當成了我國的原生魚類。不過因為筍殼魚太過于鮮美,受到了不少吃貨朋友的青睞,現(xiàn)在野生的筍殼魚數(shù)量并不多。
紅水河魷魚叫什么魚?
紅水河有魚,叫什么魚?反正這個是有魚的話都統(tǒng)稱為魷魚,或者是八爪魚
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品種、紅水河常見野生魚類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