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魚池建設(shè)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84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看看河南省最難讀的40個地名吧。河南歷史悠久,很多地方的地名,流傳了幾千年前,所以地名中有生僻字,很普通。同樣的情況在陜西、湖北、河北、山東也存在。神垕古鎮(zhèn)盛產(chǎn)鈞瓷,以鈞瓷聞名,鎮(zhèn)內(nèi)有許多古建筑。鬼谷洞鬼谷洞又稱鬼谷山洞,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的國家AAA景區(qū)云夢山之上,相傳為高道鬼谷子隱居所在地。宋景右、嘉右中敕修,元至元中,上清紫薇道院道士吳與順受真人之命與徒金蘭重建之,觀外有澗,澗上有“滌煩亭”,并于觀之東建有“天樂道院”。2006年12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鶴壁魚池建設(shè)
1、鶴壁魚池建設(shè),河南有很多易讀的地名嗎? 2、鬼谷子洞在哪里? 3、為什么有些人說鬼粟才是歷史上最牛的神人? 4、你的家鄉(xiāng)有什么歷史之最嗎? 5、但是極其安靜的歷史名城? 河南歷史悠久,很多地方的地名,流傳了幾千年前,所以地名中有生僻字,很普通。 同樣的情況在陜西、湖北、河北、山東也存在。
鶴壁魚池建設(shè),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讀就錯?
看看河南省最難讀的40個地名吧。 你能讀一半嗎?河南歷史悠久,很多地方的地名,流傳了幾千年前,所以地名中有生僻字,很普通。 同樣的情況在陜西、湖北、河北、山東也存在。
接下來的40個地名,外地人經(jīng)常讀錯。 數(shù)一下。 能讀幾個正確的東西?
1、鄭州祭城
“祭”字讀作zh。 眾所周知,祭字有ji4的讀音。 但鄭州的這座祭城,來源于周朝的祭國,自古就是這個讀法。
2、開封洧川鎮(zhèn),用“洧”字讀圩3。 那是一個縣,但和旁邊的縣合并后下降到了鎮(zhèn)上。
3、罟里,“羑”字讀作you3。 這個字平時完全不能用,但精通歷史的人應該知道。 罟里是當時周文王被囚禁的地方,現(xiàn)在是AAA景區(qū)。
4、鄭州中牟縣,“牟”字讀作mu4。
5、瀛河為洛河支流,“瀍”字讀作chan2。
6、洛陽偃師縣緱氏鎮(zhèn),“緱氏”字讀gou1。 是中原四大名町之一,境內(nèi)有很多古跡。
7、三門峽澠池縣,“澠池”字讀作mian3。
8、焦作市武陟縣,“陟”字讀支4。
9、許昌禹州市神垕鎮(zhèn),“垕”字讀hou4。 神垕古鎮(zhèn)盛產(chǎn)鈞瓷,以鈞瓷聞名,鎮(zhèn)內(nèi)有許多古建筑。
10、鶴壁市浚縣,“?!弊肿x墟4。
11、泌陽,“分泌”字讀bi4。 這個字我們一般讀作mi4,但在古代讀作bi4。
12、滎陽市,“滎陽”字讀作“邢2”。 荸薺字本是指古代的沼澤,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了。
13、商丘市柘城縣,“柘”字讀作zhe4。
14、鄢陵縣,“鄢”字讀作yan1。 鄢陵一馬平川,由于戰(zhàn)略要地,古代曾在此發(fā)生過多次重大戰(zhàn)役。
15、簾川縣,“簾川”字讀作luan2。 欒木是比較常見的綠化樹木,但欒川的名字來自鸞鳥。
16、商丘睢縣,“睢字讀sui1。
18、修武縣郇封鎮(zhèn),“郇”字讀xun2。
19、濟源之輸之城,“輸”字讀之。
20、蘭考縣堌陽鎮(zhèn),“堌”字讀gu4。
21、禹州芊莊鎮(zhèn),“芊”字讀作chang2。
22、平頂山鄆縣,“邉”字讀jia2。
23、鄆縣有(三)郎廟。 括號內(nèi)的字是“毛”的開頭。 這個字就算讀作三,也是三的意思。 康熙字典上有記載,但電腦完全打不了。 這里的牛肉很有名。
24、開封杞縣圉鎮(zhèn)。 “圉”字讀作yu3。 另外,你知道杞字嗎? 《杞憂》中的杞憂,讀qi3。
25、商丘市永城市酂城鎮(zhèn),“酂”字讀作cuo2。
26、新鄉(xiāng)市延津縣胤城鄉(xiāng),“胤”字讀作zuo4。
27、內(nèi)黃縣亳城鄉(xiāng),“亳”字讀作bo2。
28、三門峽陜州區(qū)碣石鄉(xiāng),“碓”字讀作xia2。
29、南陽市唐河縣昝崗鄉(xiāng),“時”字讀zan3。
30、焦作市孟州市西虢鎮(zhèn),“虢”字讀guo2。 這個沒問題吧。 因為有句成語叫“偽途虢”。
31、鶴壁市淇濱區(qū)大隈店鎮(zhèn),“富”字讀lai4。
32、三門峽市靈寶市閿鄉(xiāng)縣,“閿”字讀文二。 該縣建國后撤銷,已并入靈寶縣(現(xiàn)為靈寶縣級市)。
33、滎陽市汜水鎮(zhèn),“汜”字讀作si4。 我覺得這個很多人也能正確閱讀。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評論和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汜水關(guān)”,也就是虎牢關(guān)。 例如,關(guān)羽斬殺華雄,是在汜水關(guān)之前。
34、濮陽縣有白堽鄉(xiāng),“堽”字讀作gang1。
35、周口市項城市秣陵鎮(zhèn),“秣”字讀作mo4。
36、許昌的椹澗鄉(xiāng),“椹”字讀shen4。
37、駐馬店遂平縣嵖岈山,“嵖岈山”讀cha2ya2。 這兩個字雖然不生僻,但應該也有不少人能正確讀出來。 嵖岈山是比較有名的風景名勝區(qū),是河南省14個5景區(qū)之一。
>38、平頂山魯山縣瀼河鄉(xiāng),“瀼”字讀rang4。
39、南陽市潦河鎮(zhèn),“潦”字讀liao2。
40、南陽市鄧州市濦灘鎮(zhèn),“濦”字讀yin1。
鬼谷子洞在哪里?
鬼谷洞
鬼谷洞又稱鬼谷山洞,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的國家AAA景區(qū)云夢山之上,相傳為高道鬼谷子隱居所在地。著名景點有“五里鬼谷”。
景點情況
鬼谷,相傳為高道鬼谷子隱居所在地,位于云夢山。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谷內(nèi)有鬼谷洞,《淇縣志》鬼谷洞:“世傳鬼谷子隱居處”。鬼谷因人而名,或鬼谷子因谷而名。李悝(商鞅之師)也曾在此隱居過。
《明一統(tǒng)志》:“鬼谷先生春秋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詡,嘗入云夢山采藥,合服得道,顏如少童,居青溪之鬼谷,因此為號?!?/p>
歷代天師及文人雅士,對云夢山鬼谷洞多有吟詠之作。北宋時第30代天師張繼先(虛靖真人)有《懷鬼谷山思真洞天》詩:“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欽,山花笑兮松竹蔭,流潺潺兮千古音,何時一造清神襟,攀石蘿兮共笑吟?!痹髸亿w孟頫有《鬼谷巖》:“鬼谷巖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元代詩人袁桷也有“鬼谷巖”詩:“縱橫太古石,短長千歲藤;感彼巖居子,獨飲古澗冰?!痹氖吭恿紕t有《 凝真觀》詩:“獨往因循愿未酬 ,冷然弄我此時游;松聲夾道人歸洞,竹影平池日漾秋;古井能知漢興事,清泉欲洗說韓羞;山中老宿應無恙,聞?wù)f端居甚好修 ?!薄朵靠h志》還記載,在鬼谷洞周圍有“蘇秦臺、張儀井 、孫臏寨、龐涓井”等,是聞名千古的遺跡。
景點傳說
在云夢山鬼谷洞附近民眾中,至今流傳著很多有關(guān)鬼谷子的傳說。據(jù)說鬼谷洞是鬼谷先生的出生地,他有家有兒子,洞源人的女兒是他的妻子,他算不準兒子的生死,由此從斷生死命到難斷生死命。山中有寶劍石,老祖天師的雌雄寶劍從這里取出。鬼谷先生修煉的山洞中,洞頂有一月亮形石會移動。鬼谷留言:“當月亮下山時,天下就太平了?!倍粗械脑茐舸财教善渖?,就能體會到道教修煉睡仙—胎息,神奇的小洞是辟谷煉內(nèi)丹的場所,林泉井(丹井)即煉丹取水處。2000多年過去了,但古樸的面貌依舊,幾十丈高的豆科紫藤(龍?zhí)?在洞邊是歷史活的見證物。地處半山的雄獅金銀倉,傳說能打開時,便財源滾滾 。山中清溪流水,與云夢山瀘溪河匯于一處。山間松竹茂密,有一條婉延4公里長的深谷,名為鬼谷,相傳鬼谷與天相連,故稱鬼谷先生為“圣天福主”。
有關(guān)云夢山鬼谷洞的史料記載,可見之于洞源劉英先生發(fā)現(xiàn)的古老殘碑,有《老君碑》、元代趙孟頫詩、《貴元思真洞天碑》等。據(jù)考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南康中主李璟及其子李煜(李后主)因喜愛劉英發(fā)現(xiàn)的古碑拓本,由皇室出資,為之建觀,取名“凝真”后陳希聲即山修醮,選道士韋悠然、吳寶華結(jié)庵于鬼谷山。宋景右、嘉右中敕修,元至元中,上清紫薇道院(現(xiàn)正一觀南車劉家處)道士吳與順受真人之命與徒金蘭重建之,觀外有澗,澗上有“滌煩亭”(舊址現(xiàn)水池處),并于觀之東建有“天樂道院”。
鬼谷洞古跡1986年列為淇縣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為什么一些人說鬼谷子才是歷史上最牛的神人?
鬼谷子究竟是什么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嗎,司馬遷寫得靠不靠譜?
春秋戰(zhàn)國時華夏大地戰(zhàn)火紛飛,導致這一切的除了社會的發(fā)展,還有一批優(yōu)秀天才的人為因素。把各諸侯玩弄于股掌之間的縱橫家張儀、蘇秦,開疆擴土的優(yōu)秀軍事家孫臏、龐涓,運籌帷幄的政治家范雎、李斯,還有奇人異士如徐福、毛遂、鄒忌等...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聲名顯赫的人物都有同一個老師,那就是中華歷史上充滿神秘色彩的“鬼谷子”,他被譽為史上“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最多的名師”。鬼谷子在歷史上是和孔孟平起平坐的存在,他首創(chuàng)連橫之學是縱橫家的鼻祖,這為華夏歷史的進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墒乔陙砉砉茸拥拿曤m響,但從沒人知曉他的出生卒年,也沒人能說清楚他的生平,更沒人了解他到底是何地人。甚至有人認為,根本就沒有鬼谷子這個人。據(jù)說鬼谷子名為王詡,也可以叫作王利或王禪,又號玄微子。相傳鬼谷子為朝歌人,他的母親是仙界的彩云星,食用奇谷懷孕生下了他。因經(jīng)常到云夢山采藥修道,因為常年在周陽城清溪的鬼谷中隱居,所以自稱為“鬼谷先生”。鬼谷子博覽群書、通天徹地,并通曉星象之術(shù)和六韜之學,在醫(yī)學、政治、建筑、外交、軍事等諸多領(lǐng)域都有精深的造詣,后著《鬼谷子》留世。這樣的人物似乎過于玄幻,那么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鬼谷子這個人呢?目前有三種說法!一、存在
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寫道:蘇秦攤陽人也,至東師于齊,習于鬼谷先生。要知道不管從史學地位還是學術(shù)價值而言,司馬遷《史記》中《蘇秦列傳》地位都是相當高的,同時在《張儀列傳》中也提到了張儀的老師鬼谷子。司馬遷學術(shù)嚴謹且不會道聽途說,他生活的西漢時期離鬼谷子生活的年代不算久遠,并且和張儀蘇秦生活的時期更近,按司馬遷的說法鬼谷子是真實存在的。同時期西漢學者劉向和楊雄也在典籍中印證了司馬遷的說法,這一結(jié)論在近年得到了證實,根據(jù)《鬼谷子注》和《錄異記》等古籍的記載,鬼谷子的故鄉(xiāng)所在地要符合三個條件:地名中有“鬼谷”、屬于“楚”地,應處“濱漢水”,而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只有石泉。有了故居就等于有了“鬼谷子”,這符合司馬遷的觀點,可是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根本沒有鬼谷子這個人。二、不存在
提出世上本無鬼谷子觀點的人,首先便要反駁司馬遷所謂確有鬼谷子的說法。近代史學教育家黃云眉在《古今偽書考補證》里提出:史記之得于傳聞?chuàng)蛔?,其人無證況成書?黃云眉覺得司馬遷先生《史記》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是建立在民間傳聞的基礎(chǔ)上,并沒有多少事實根據(jù),司馬遷在著寫史記蘇秦時,為增加蘇秦學術(shù)的神秘性,故意安排了一位高深莫測的神秘老師,意在強調(diào)蘇秦的學問高深,而在稍晚于蘇秦的張儀身上,司馬遷就故技重施同樣運用了這個方法,而戰(zhàn)國后期的那些名人說師出于鬼谷子,則是為實現(xiàn)抱負和理想而不得已走的捷徑。在《宗教辭典》和《仙傳拾遺》書中,都將鬼谷子當成了傳說人物,更有將鬼谷子看成神仙的說法。三、存在,但不是一個人
除以上兩種觀點外,還有說法認為鬼谷子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持這種觀點的人覺得,鬼谷子并非單獨的個人,而是門派或者門派的領(lǐng)袖。這種門派的模式類似于墨家派,墨家是中華古代一個非常神秘的門派,此門派內(nèi)部分工明細且紀律嚴明,墨家成員稱“墨者”,而墨家領(lǐng)袖稱“巨子”,下屬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而在鬼谷這個地方成立的學派,其領(lǐng)袖就稱為“鬼谷子”,和墨家的“巨子”一樣,“鬼谷子”也分為一代二代以此向后傳承,這樣就能解釋師承鬼谷子的人,為何年齡跨度那般的巨大了。從戰(zhàn)國中期的蘇秦、張儀到戰(zhàn)國后期的李斯、韓非,甚至還有漢代的蔡邕,這些人其實都求學于鬼谷,只是鬼谷學派的領(lǐng)袖“鬼谷子”,其實已經(jīng)換了很多人。總結(jié)
自秦嬴政滅六國統(tǒng)一中華后,鬼谷派最為得意的“合縱連橫”之術(shù)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到了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時,合縱連橫學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鬼谷一派也從此沒落。你的家鄉(xiāng)有什么歷史之最嗎?
我的家鄉(xiāng)是山西省運城市。
地理位置
運城市,古稱“河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與山西省臨汾市接壤,南臨河南省三門峽市,西跨黃河至陜西省渭南市,東倚山西省晉城市。
運城市因“鹽運之城”而得名,歷史燦爛,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是堯舜禹曾經(jīng)活動過的地方,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
歷史之最
1.最早靈長類猿類化石
1995年5月,中美科學家在運城市垣曲縣發(fā)現(xiàn)了眾多的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征的猿類化石,主要是牙齒化石和頜骨化石,被命名為“世紀曙猿”。
2.最早叫
在1998年和2005年的全國高考語文題里有“最早叫的地方在哪里?”正確答案是“山西省運城?!?/p>
2015年1月16日,來自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史學會等10余家單位和高校的30余名專家學者,從歷史、文物、文化層面剖析,解讀“古”,最后一致認定:運城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區(qū)域,堯初蒲坂,后遷平陽。運城區(qū)域在萬國之中,是“古”的由來,古時也稱“華夏”。
3.最早用火
運城市芮城縣西侯度遺址是目前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是目前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jù),距今180萬年。太原市舉辦的全國二青會圣火采集就是在西侯度遺址。
4.最早的奴隸社會王朝
運城市夏縣,因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范文瀾《通史簡編》記載:“啟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建安邑”。
5.最大的武廟
關(guān)羽出生在運城市鹽湖區(qū)解州鎮(zhèn),作為武圣的家鄉(xiāng),這里擁有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關(guān)帝廟,為武廟之祖。在解州,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關(guān)公游街活動,聲勢浩大。
6.最大的關(guān)公銅像
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關(guān)公銅像坐落于關(guān)公故里——運城市鹽湖區(qū)解州鎮(zhèn)常平村。圣像整體高達80米,銅像高61米,寓意關(guān)公在世61年,底座高19米,寓意關(guān)公19歲時成家立業(yè)。
7.最早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
后土祠是民間廣泛信仰的神袛,總司土地之神。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的后土祠,是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1996年,后土祠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重點文物之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省是山西省,地級市最多的是運城市,擁有90處,排名全國第一。正所謂“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華夏起源看運城”。
9.最大的宰相村
位于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zhèn)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該家族曾經(jīng)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jié)度使、觀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王室聯(lián)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可謂是“將相接武、公侯一門”,宰相村因此而得名。
10.最古老的鹽池之一
運城鹽池的開發(fā)約有四千年的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池之一。據(jù)傳說,在舜帝當政的時代,人們就開始在夏天撈采水池內(nèi)天然結(jié)晶的鹽。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運城鹽池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晉問》中,曾這樣形容過墾畦引水曬鹽的情景:“溝塍畔畹,交錯輪群,若稼若圃,漁兮鱗鱗,邐彌紛屬,不知其根。”在漢代,運城鹽池的鹽就遠銷豫、魯、冀、甘、陜等地。
11.飛天次數(shù)最多
曾經(jīng)擔任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航天員的景海鵬就出生在運城市鹽湖區(qū),目前是我國飛天次數(shù)最多的航天員。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wù)院授予景海鵬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wù)拢@評三巡蒼穹的英雄航天員。
12.名家眾多
運城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名家輩出。荀子、范蠡、張儀、關(guān)羽、薛仁貴、王勃、王維、柳宗元、司馬光、關(guān)漢卿等。
但極為低調(diào)的歷史名城?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近兩年去邯鄲市旅行的多一些,對邯鄲有多了解,這里歷史悠久,迄今3000多年了,唯一一個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是國家首批文化歷史名城。
戰(zhàn)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長達158年。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秦統(tǒng)一后,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漢代與長安、洛陽、臨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東漢末年,曹魏集團在邯鄲南部鄴城一帶建都;北宋時期,邯鄲東部的大名成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
1、 成語之鄉(xiāng)
邯鄲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里被稱為的“成語之鄉(xiāng)”、“典故之鄉(xiāng)”。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涌現(xiàn)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邯鄲是聞名全國的成語典故之鄉(xiāng)。據(jù)考證,直接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多達200余條,邯鄲人對成語典故情有獨鐘,隨口就能說出十幾條,“胡服騎射”、“毛遂自薦”、“紙上談兵”、“一言九鼎”等,每條成語典故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或傳說。
邯鄲成語有:
智者千慮 背水一戰(zhàn) 毛遂自薦 破釜沉舟
南轅北轍 不遺余力 利令智昏 曠日持久
一枕黃粱 奉公守法 黃粱美夢 鷸蚌相爭
邯鄲學步 奇貨可居 紙上談兵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價值連城 胡服騎射 竊符救趙
梅開二度 傷弓之鳥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一日千里 欺世盜名 罰不當罪 拒諫飾非
孤注一擲 不學無術(shù) 梅開二度 白云親舍
以人為鏡 當局者迷 剖腹藏珠 徙宅忘妻
始終不渝 載舟覆舟 犯顏直諫 唱籌量沙
堅壁清野 鹿死誰手 怙惡不悛 生靈涂炭
狗尾續(xù)貂 推心置腹 烏合之眾 疾風勁草
未可厚非 山雞舞鏡 巧奪天工 箭在弦上
袖藏金椎 身無可擊 無出其右 二鮑糾慝
左提右挈 人人自危 死有余辜 聲名狼藉
取而代之 綱舉目張 徐市求仙 舉措失當
一葉障目 志在四方 輕慮淺謀 天下無雙
燕雀處堂 安然無恙 居心叵測 樂極生悲
唱籌量沙 食不甘味 因勢利導 犯顏直諫
無功受祿 載舟覆舟 始終不渝 大儒縱盜
徙宅忘妻 羽毛未豐 剖腹藏珠 坐享其成
爭先恐后 掩耳盜鈴 當局者迷 按兵不動
以人為鏡 天經(jīng)地義 中飽私囊 天奪之魄
董狐之筆 言猶在耳 賞罰分明 退避三舍
河伯娶婦 補天浴日 坐懷不亂 步履蹣跚
難至節(jié)見 市道之交 鹿死誰手 路不拾遺
瓜田李下 以擊石 管窺錐指 前倨后卑
頂天立地 三人成虎 一狐之腋 猶豫不決
攻難守易 圍魏救趙 舍本逐末 竊符救趙
2、磁山文化之鄉(xiāng)/指南針之鄉(xiāng)
這座山所在的州叫做磁州。近代以來,它改名為磁縣,屬河北省邯鄲市管轄。磁山,就是指南針的故鄉(xiāng)。磁山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的發(fā)源地。據(jù)《古礦錄》記載:《明史地理志》說:“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出產(chǎn)磁鐵礦。”《明一統(tǒng)治》說:“磁州武安縣西南有個磁山,出產(chǎn)磁鐵礦?!焙汀豆诺V錄》記錄:《明一統(tǒng)治》說:磁山,30英里西南的縣,生產(chǎn)礦石,這是國家的名字。磁山,指南針之鄉(xiāng)。
3、女媧之鄉(xiāng)
邯鄲市的涉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神話傳說中的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境內(nèi)有國家5旅游景區(qū)——媧皇宮,是我國建筑規(guī)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祀奉始祖女媧的古建筑群,被譽為“華夏祖廟”,涉縣被命名為“女媧文化之鄉(xiāng)”,同時也是河北旅游強縣。
4、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129師司令部和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所在地。
5、古武當山
武當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處,距邯鄲市70公里,景區(qū)面積20多平方公里。古武當山始建于唐貞觀年間。
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此為古武當山,經(jīng)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nèi)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nèi)其它武當山。古武當山上廟主峰海撥1437.7米,真武古廟建在山的極頂處,廟內(nèi)供奉著道教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張三豐。
6、旅游景點眾多
(1)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部山區(qū)的口上村北,亦稱口上水庫,京娘湖有“太行三峽”之稱。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鄲約60公里,位居太行山脈腹地。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長短各3公里。這里山水環(huán)繞,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川谷深幽,赤壁丹崖,色彩斑斕,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風景秀美,造化神奇?,F(xiàn)已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qū)和避暑勝地。據(jù)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便發(fā)生在這里。京娘湖因宋太祖送京娘的故事發(fā)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
(2)東太行
東太行景區(qū)位于河北邯鄲武安西北活水鄉(xiāng)境內(nèi),因地處太行山東麓而得名,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28米,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同屬丹霞地貌,是一處集太行山雄、奇、險、峻和巧石、云海、清幽、變幻于一體的山岳型自然景區(qū)。
(3)學步橋
學步橋位于邯鄲市區(qū)北關(guān)街,沁河公園西段,原為木橋結(jié)構(gòu),因常遭水沖,于明代萬歷45年改建為拱券型石橋。橋身長32米,面寬9米,高8米,兩旁各有19塊攔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歷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獅子、猴子等動物。橋下設(shè)有三個大橋孔,橋孔兩側(cè)附設(shè)四個小孔,橋孔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龍頭。
(4)七步溝
步溝景區(qū)位于河北武安活水鄉(xiāng)境內(nèi),河北武安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森林公園腹地,因文化中的“七步蓮花”而得名。景區(qū)占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由門景、休閑度假、百瀑峽、羅漢峽、馬武寨、三棱山六個景區(qū)組成。集生態(tài)旅游、宗教和歷史文化、紅色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
(5)129師司令部舊址
在涉縣的赤岸村,當年129師挺進太行山,在這里設(shè)立了司令部?,F(xiàn)在的舊址景區(qū)分司令部、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其中司令部是農(nóng)家四合院,基本保留了當年的布置。將軍嶺上還有烈士陵園。
(6)廣府古城
城墻雄偉堅固,城河寬廣,周圍環(huán)水,自古以來就有“北國小江南”之美稱。
(7)媧皇宮
上面已有描述。
(8)黃梁夢呂仙祠
是著名的道教建筑,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qū)。創(chuàng)建于宋朝(960-1279年),后來的朝代都曾對其進行過重修和擴建。現(xiàn)存建筑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規(guī)模宏偉、保存較好。
(9)太行五指山景區(qū)
位于太行山東麓涉縣境內(nèi),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83米,山勢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蔥蔥,以“雄、奇、險、秀”著稱。更為神奇的是,這里一列3公里長的山脈,大自然巧奪天工形成一座仰臥大佛的形狀,惟妙惟肖,彌漫著悠遠寧靜,佛瑞吉祥的信息。
(10)長壽村景區(qū)
長壽村四周山體高大,乾象卓著;古木成林,蒼翠可愛;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靜,負氧離子密集。來此者可吐故納新、洗心滌肺,賞美景而健身心。長壽村之貴還在于四季景色各異而夏無暑熱,實太行深處之桃花源,華夏避暑之最佳處也。長壽泉,為天然雨水經(jīng)草木濡養(yǎng),巖石滲濾,千年沉潛,噴涌而出。具有水溫恒定(10℃)、流量恒定(260m3/天)、水質(zhì)恒定(礦物含量穩(wěn)定,污染物優(yōu)于國際標準)。低溫低鈉低礦化度,高鈣高活性,富含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乃健康長壽之源也,堪稱神泉。
(11)武靈叢臺
位于邯鄲市市區(qū)的叢臺亦名“武靈叢臺”,相傳建于趙國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武靈王是趙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國君,為了使國家強大起來,他對作戰(zhàn)方法進行改革,變車戰(zhàn)為騎戰(zhàn),推行“胡服騎射”,并身體力行,訓練兵馬,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使趙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目前已榮獲國家AAA旅游區(qū)、100家名園、國家重點公園等稱號。交通:叢臺位于市中心,交通十分方便,市區(qū)多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12)響堂山石窟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鼓山,分南北兩處,相距約15公里。
(13)弘濟橋
位于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zhèn)東2.5公里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滏陽河上。明萬歷年間重修,俗稱東橋。該橋結(jié)構(gòu)于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jié)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于單孔敞肩石拱橋,結(jié)構(gòu)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還有叢臺公園、趙苑公園等。
近年來邯鄲市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猛,加上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確實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讀就錯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