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魚石斧陶罐(鸛魚石斧陶罐怎么讀)

景德鎮(zhèn)花鳥魚蟲市場2025-02-06 06:50:381.39 W閱讀0評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97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鸛魚石斧圖彩陶缸,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yōu)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fā)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此彩繪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臨汝縣閻村,經專家用碳十四測定,它是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是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鸛魚石斧陶罐,以及鸛魚石斧陶罐怎么讀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關注我們祥龍魚場哦。

本文目錄一覽:

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什么彩陶缸

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約占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yōu)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fā)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此彩繪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經專家用碳十四測定,它是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是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屬于什么文化產物?

代表文化: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產物

補充:

材料性質:夾砂紅陶

制作工藝:泥條盤筑法

器具用途:裝殮成人尸骨的甕棺葬具

文物賞析:構圖一分為二

左邊記載以象征吉祥的鸛鳥(或鷺鷥)為圖騰的部落征服以魚為圖騰的部落

右邊是最初代表勞動工具后演變成崇拜的圖騰的石斧

左右結合構成鸛鳥銜魚呈貢給能帶來豐收的勞動工具的情形

極富遠古色彩

作品意義:1、圖畫以白色物質繪圖鸛魚石斧陶罐,以黑線勾勒鸛魚石斧陶罐,是中國繪畫手法勾勒和沒骨的雛形

2、圖形以物象繪畫為主鸛魚石斧陶罐,代替紋飾繪畫,象征著鸛魚石斧陶罐我國幾何紋彩陶向繪畫性彩陶的過渡

用來裝嬰兒尸骨的古代器皿是什么?

排在國家禁止出國、出境展示文物之首的,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陶缸,名為鸛魚石斧圖彩陶缸。除了不同尋常的歷史價值,它還有很多的奇特之處值得我們去發(fā)掘。

這奇特之一就是它的長相了。一眼看去,這個陶罐并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唯一能勾起人興趣的就是上面的那副畫了,因為畫畫水平幼稚的就像小學生一樣,一只呆呆的鳥嘴里叼著一只魚,被面前的斧子嚇的睜大了眼睛。普通人怎么看也不會覺得它價值非凡,可這幅畫卻是它的價值所在。這奇特之二就是它傳奇般的經歷了。因為長得一般所以總是被人嫌棄,從被發(fā)現到得以正名,它歷經了六次搬家,可謂顛沛流離、“人”生不易。

第一次是被一個叫李建安的河南農民發(fā)現的,而且是在蘋果地里。他發(fā)現的不是一個陶器而是13個,但是其余12個上面都沒有圖案,只有一個上面畫了一幅畫,于是李建安便把這些陶器帶回了家。即使不知道它們的價值,也還可以當做工具來用啊,但是李建安在清洗的過程中,卻發(fā)現這些陶缸里裝的都是人的骨頭!他的家人頓時嚇壞了,覺得這些東西很不吉利,便極力反對,李建安無奈之下只能把它們運到他上班的地方。

后來李建安的辦公室調整,陶器這就跟著他一起搬到了第三個地方。李建安并非唯利是圖之人,雖然不知道這些陶器的價值,他卻多次與當地文化館聯系,希望早日把它們妥善安置。奈何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對陶器了解甚少并且不夠重視,所以直到兩年后才把這些陶器運走,而李建安得到的獎勵只有5雙白線手套而已。

直到1980年,河南省專項調查組進駐臨汝縣調查時,才有人發(fā)現了這件陶瓷的價值,原來它為六千年前的先民所做。它們撰寫的《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報告》一經刊登,便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于是此物被緊急上解到了河南省博物館,最后又收藏進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先后輾轉了六個地方之后,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終于有了安定的歸宿。

還有第三個奇特之處就是它的用處了。你可能會覺得缸是用來的盛水的或是腌菜的,但是這件陶缸卻是一件棺材,之所以小是因為它裝的是嬰兒的尸體。在那個時候的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但是生育力卻極高,這就導致了嬰兒大量夭折,尊重生命的先民們便創(chuàng)造了這種陶缸來安放嬰兒的尸體,這是人類步入文明的重要標志,也賦予了這件陶缸更深層的意義。

除了以上的三個奇特之處,我們還應該知道這個陶缸的歷史意義。它的生產時代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所以無論從民族藝術還是科學角度來講,它的價值都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是是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更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所以被禁止出國展覽也是有原因的。

今日我們有幸得知了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的歷史,在驚訝和感嘆之余,也要銘記先民的良苦用心,學會尊重生命!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屬于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哪個文化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為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臨汝縣閻村。

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人捐出黃帝時期的寶物,當之無愧的鎮(zhèn)國之寶,為何只是換回幾雙手套?

因為這人將文物交出去的時候并不知道這是一件價值很高的文物鸛魚石斧陶罐,而且當時手套的價值還蠻值錢的,所以這人非但沒有覺得虧鸛魚石斧陶罐了,反而還覺得賺到鸛魚石斧陶罐了。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物就是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是黃帝時期的一件文物,對于研究這個時期的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黃帝時期距離現在有兩千多年,是鸛魚石斧陶罐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一個時期。但是當時的文字記錄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時間太過久遠的緣故,該時期遺留下來的文物并不算很多,所以這個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的出現才會顯得如此珍貴。不過這件寶物剛被發(fā)現的時候可是備受嫌棄,因為發(fā)現該寶物的那個村莊的村民們都以為這是一個骨灰土罐。

因此村民們都不想要這個土罐,最后一個名叫李建安的村民勉為其難地將它帶回鸛魚石斧陶罐了家。這個村民雖然把它帶回了家,心里卻還是覺得膈應,所以沒過多久就將它送到了當地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一開始也沒有認出它的“真實身份”,只以為是一件稍微有些年代的土罐,所以就給這位村民拿了五雙線手套以示獎勵。這在當時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獎勵了。

之后這個寶物就一直待在這個博物館中,始終沒人識破它的價值。直到它被該博物館的一位員工帶到北京,它的真正價值才被發(fā)現,眾人也才知道這是黃帝時期的一件寶物。于是自那以后這件寶物就被一直收藏在國家博物館,被妥善保管著。

鸛魚石斧陶罐(鸛魚石斧陶罐怎么讀) 觀賞魚

鸛魚石斧陶罐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鸛魚石斧陶罐怎么讀、鸛魚石斧陶罐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如有雷同請聯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3898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