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斧圖片(奇石石斧圖片)

南平花鳥魚蟲市場2025-01-25 00:22:211.46 W閱讀0評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97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圖片很模糊,看不清,不知道真假,看形質屬于紅山文化時期玉石斧,真品目前市場價格在幾百元到一千多元一個,石斧圖片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奇石石斧圖片、石斧圖片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站,本文給大家介紹石斧圖片,和奇石石斧圖片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斧鉞:“父”“王”的象征

大英博物館曾策劃過一個展覽: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這個展覽曾在2017年登陸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都辦過,當時的翻譯是“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

這個翻譯點出了這個展覽的思路——大英博物館要挑100件文物來講200萬年的人類史。

“百物展”里有一件奧杜威手斧,發(fā)現(xiàn)于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距今一百二十萬至一百四十萬年。

大英博物館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曾在同名圖書《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中文版叫《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里說:

不管是誰, 如果想用一百件物品來講述歷史, 都會把石斧包括在內。

這話很有道理,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待了上百萬年,石斧可以看作這個時代的代表:

石斧看上去很簡單,但制作起來十分需要技巧,在長達百萬年的時間里,一直屬于最尖端的技術。

它伴隨我們的祖先度過了人類一半的歷史,使他們得以遍布非洲,再走向全世界。

中國在舊石器時代也有石斧,但制作那些石斧的不一定是我們的祖先。

因為按分子人類學知識,今天的中國人是七萬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的后代,所以下面還是分享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吧。

新舊石器時代的一個區(qū)別是,舊石器時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那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什么區(qū)別呢?簡單理解,就是更光滑、更精細了。

讓我們來看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吧,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這件石斧出自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文化,現(xiàn)在在新鄭市博物館,裴李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距今8500—7000年。

比裴李崗文化晚一點的仰韶文化,還出過一件和石斧有關的陶器。

怎么會有陶器和石斧有關呢?很簡單,陶器上有畫,畫上有石斧。

這個彩繪陶缸距今六千多年,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上面的畫我們稱之為“鸛魚石斧圖”,里面的石斧是帶柄的。

彩繪陶器在當時并不常見,所以專家們覺得陶缸的主人可能是當時的酋長,而“鸛魚石斧圖”背后或許也有故事:

鸛和魚可能是氏族的圖騰,鸛叼住魚或許是說鸛氏族打敗了魚氏族;

至于帶木柄的石斧,應該是類似權杖的東西,是酋長地位的象征。

當然,這都是猜測,但說石斧在古代可以象征地位,可以得到文字學的支持。

有一種說法是,“父”在甲骨文中是手持石斧的樣子,是“斧”的本字。

因為手持石斧從事勞動的多是男性,所以“父”后來引申為對成年男子的尊稱,而“父”的本義則在底下加一“斤”字來表達。

說明一下,這種現(xiàn)象在漢字演變史上并不罕見,比如“莫”字。

“莫”的甲骨文是日在草中,落日的意思,但后來“莫”字更多的是表否定。

于是要表落日就得在“莫”字底下再加一個“日”,這樣就有了另一個字“暮”。

除了“父”,“王”字也有石斧的痕跡。

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這個說法很妙,但古文字好像并不支持這個說法。

金文中的“王”很明顯像一個巨斧,或者說像鉞。

十八般兵器里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斧”和“鉞”該是兩種不同的兵器,但這兩個東西真的很難區(qū)分。

有人說,小的叫斧,大的叫鉞;有人說,刃窄的叫斧,刃寬的叫鉞。

還有人說,斧鉞的區(qū)別不在形制,而在用途,老百姓實際使用的叫斧,統(tǒng)治者彰顯地位的叫鉞。

不管怎樣,鉞應該是由斧發(fā)展而來的,而且成了王權的象征。

至少在商周時代是這樣的,有文獻為證。

《尚書·牧誓》里說“(周武)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禮記·王制》里說“諸侯賜弓矢而后征,賜鐵鉞而后殺”。

最后不妨上一張“鉞”的圖片結束今天的文章。

1965年,學者們發(fā)掘了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這是殷墟以外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商代墓葬。

里面出了兩件青銅鉞,形制基本相同,一件被送往國家博物館,一件留在了山東省博物館,留在山東省博物館的就是這個著名的表情包——亞丑鉞。

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具,對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

C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我國古代生產工具出現(xiàn)石斧圖片的先后順序的認識石斧圖片,觀察三個圖片石斧圖片,②石斧,石錛是原始社會時期出現(xiàn)的生產工具,①青銅農具是商代生產力的代表,③六角形鐵鋤是春秋后期出現(xiàn)的鐵制農具,因此,本題選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在我國古代,生產工具的變化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衡量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就是生產工具的發(fā)展,原始人使用石器,所以社會經濟落后,商代實行青銅器,生產力水平發(fā)展了,到春秋時期出現(xiàn)鐵制石器,戰(zhàn)國時期普遍使用,推動了社會從奴隸社會進入了封建社會。

石斧圖片(奇石石斧圖片) 觀賞魚

石斧值錢嗎?能值多少錢

石斧圖片的石斧也不值錢石斧圖片,歷史文獻價值遠遠大于它的經濟價值石斧圖片,100多萬買個普通的石頭石斧圖片你覺得可能嗎?就算是玉不是全羊脂白玉也不知這個錢啊!青銅器為什么值錢,因為藝術價值上來了,但是總體上來說都是靠炒作!希望能幫上石斧圖片你!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4590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