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紅小丑魚和金透紅小丑魚的區(qū)別(透紅小丑魚好養(yǎng)嗎)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88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最好用圖片回答,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透紅小丑魚和金透紅小丑魚的區(qū)別,和透紅小丑魚好養(yǎng)嗎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小丑魚的主要種類
公子小丑魚
學名:amphiprion ocellaris
分布于中國南海、菲律賓、西太平洋的礁巖海域透紅小丑魚和金透紅小丑魚的區(qū)別,體長10~12cm,橢圓形。體色橘紅,體側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分別位于眼睛后、背鰭中央、尾柄處,其中背鰭中央的白帶在體側形成三角形,各鰭橘紅色有黑色邊緣。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海水硬度7~8度dh。餌料有豐年蝦、海藻、切碎的魚肉、顆粒飼料等。它喜歡躲在??校韬?啻痰募毎Wo自己,與??纬晒采P系。
紅小丑魚
中文名:紅小丑
俗名別名西紅柿(香港)
英文名:Tomato Clownfish、Red Clown、Tomato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frenatus
命名者年份:Brevoort,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泰國灣至帕勞群島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北緯25度和南緯35度之間
特征
軟條部延長而呈方形;成魚體黑色,頭部、胸腹部以及身體各鰭均為紅色。眼睛后方具一鑲白緣之寬白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亞成魚體一致橙黃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豎帶。隨著成長,體色逐漸轉紅,且身體后方出現(xiàn)黑斑并擴散至整個身體。
習性
棲息于瀉湖和海灣水深1~12米之間的水域,與奶嘴珊瑚(Entacmaea quadricolor)共生。
紅小丑屬常見魚種,價格便宜,購買時注意與印度紅小丑(Amphiprion ephippium)的分別。紅小丑和印度紅小丑(Amphiprion ephippium)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印度紅小丑成魚的眼睛后方不具白色豎帶,很容易辨認。
黑雙帶小丑魚
學名:amphiprion sebae
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10~15cm,橢圓形。全身紫黑色,體側在眼睛后、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垂直環(huán)帶,嘴部銀白色,經(jīng)眼睛有一條黑帶。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9度dh。水質要求澄清,餌料有豐年蝦、魚蟲、切碎的魚蝦肉、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躲在花朵般的??|手中。
透紅小丑魚
學名: PREMNAS BIACULEATUS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10~15cm,橢圓形。全身紫黑色,各鰭紫紅色,體側在眼睛后、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非常美麗,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9度dh。餌料有海水中的藻類、動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魚顆粒飼料等。透紅小丑多飼養(yǎng)在有無脊椎動物的水族箱中,棲息在微微搖的??|手中,楚楚動人,美艷絕倫。
紅雙帶小丑魚
學名:amphiprion clarkii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和臺灣、中國南海及菲律賓等地,屬雀鯛科,體長10~12cm,橢圓形。全身鮮紅色,體側在眼睛后、背鰭中間、有兩條銀白色環(huán)帶。雙帶小丑的體色多變,有鮮紅、紫紅、紫黑等,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9度dh。餌料有海水魚顆粒飼料、切碎的魚肉、海藻等。水質要求澄清,喜歡躲在多彩的??小?/p>
咖啡小丑魚
學名:amphiprion perideraion
分布于菲律賓、臺灣、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5~8cm,橢圓形。全身淺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條白色環(huán)帶,猶若套在脖子上的銀圈。嘴銀白色,從嘴沿著背部到尾柄連同背鰭都是銀白色。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餌料有藻類、魚蟲、豐年蝦、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棲息在??蛏汉鲄仓?。小丑魚體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護自己不受??碳毎那趾?,它躲藏在??ǘ浒愕挠|手中,與??纬梢环N共生關系。
黑豹小丑魚
基本資料
中文名:黑豹小丑
俗名別名:寬頻小丑(臺灣)
英文名:Wide-band Anemonefish拉丁學名:Amphiprion latezonatus
命名者,年份:Waite,1900
參考文獻:Allen, G.R., 1991. Damselfishes of the world.. Mergus Publishers, Melle, Germany. 271 p. 第43頁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澳大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一帶海域。
氣候帶:亞熱帶,南緯25~32度之間
特征
形態(tài)特征:背鰭鰭棘(總數(shù)):10條 眼中大,上側位。口大,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鈍圓形。成魚體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緣之白帶,體側中后方具一大塊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寬帶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寬闊的白環(huán)帶。身體各鰭與體色一致。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習性: 棲息于巖礁區(qū)和沿岸礁區(qū)水深10~45米之間的水域,與紫點??℉eteractis crispa)共生。
印度紅小丑
中文名:印度紅小丑
英文名:Saddle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ephippium
命名者,年份:Bloch,1790
地理分布:分布在東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圍包括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泰國、馬拉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Sumatra)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北緯15度和南緯11度之間
特征
背鰭鰭棘(總數(shù)):10~11條
成魚軟條部延長而呈方形;成魚體紅色至棕色,體側1/2~2/3部分為黑色,身體各鰭均為紅色至棕色。幼魚體紅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豎帶,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體側后上方具一不明顯至黑色斑塊。隨著成長,白帶逐漸消失,而黑斑點則逐漸擴大至全身。印度紅小丑和紅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紅小丑成魚的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緣之白色寬豎帶,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很容易辨認。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生物特征
棲息于泥濘的沿岸海灣水深2~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對活動于能見度較低的地方。
補充說明印度紅小丑屬常見魚種,價格便宜,購買時注意與紅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分別。
印度洋銀線小丑
中文名:印度洋銀線小丑
俗名別名:茶公(香港)
英文名:Skunk Clown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akallopisos
命名者,年份:Bleeker,1853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東非洲、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群島(Comoro Islands,非洲島國)、塞舌爾、安達曼海、蘇門答臘島(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島群島(Seribu Islands,位于爪哇海)一帶海域。沒有在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發(fā)現(xiàn)其蹤跡。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銀線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與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
氣候帶: 熱帶,北緯23度和南緯35度之間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1cm
習性
棲息于較淺的沿岸珊瑚礁區(qū)水深3~2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強流區(qū)水深15米左右的地方。每只??灰粭l較大的雌魚盤據(jù),同時還有一條體型較小的功能性雄魚(functional male,意思是只提供雄性功能、但其性別并不是永久雄性的魚,因為它可根據(jù)需要而轉變自己的性別)以及數(shù)條成長受阻礙的幼魚。如果雌魚被趕走或自行離去,那么功能性雄魚就會變性為雌魚,而體型最大的幼魚也就承擔功能性雄魚一職,周而復始。
生物特征
背鰭鰭棘(總數(shù)):8~9條 背鰭軟條(總數(shù)):17~20條 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12~14條
成魚軟條部延長而鈍圓形;成魚體一致橙色,從頭背部經(jīng)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紋帶,背鰭軟條白色或黃色,余鰭與體色一致。印度洋銀線小丑與太平洋銀線小丑(Amphiprion sandaracinos)非常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的白帶自上嘴唇開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則與體色一致,不難分辨。
太平洋銀線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銀線小丑
俗名別名:茶公(香港)
英文名:Orange Anemonefish、Yellow skunk Clownfish、Yellow Clown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sandaracino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圣誕島(Christmas Island)和澳大利亞西部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臺灣、菲律賓、新幾內(nèi)亞、當特爾卡斯托群島
氣候帶: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25度之間
生物特征
形態(tài)特征:9條 背鰭軟條(總數(shù)):6~18條 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12條
成魚體一致橙紅色。太平洋銀線小丑與印度洋銀線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非常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的白帶自上嘴唇之后開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白帶則自上唇開始往后延伸,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習性:棲息于瀉湖和外礁區(qū)水深3~2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
補充說明:太平洋銀線小丑屬常見魚種,價格便宜,購買時注意與印度洋銀線小丑(Amphiprion akallopisos)的分別。
太平洋雙帶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雙帶小丑
英文名:Orangefin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chrysopterus
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圍包括澳洲昆士蘭和新幾內(nèi)亞至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和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北緯15度和南緯15度之間
瀕危狀態(tài)不在IUCN紅皮書中
生物特征
形態(tài)特征:10~11條,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13~14條。
尾鰭呈截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成魚體呈棕黑色,胸腹部和臀部黃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半環(huán)帶,向下延伸至鰓蓋下方且向下收窄;背鰭中段至肛門間另具一較窄的白豎帶。胸鰭和背鰭黃色,腹鰭和臀鰭黑色,尾柄和尾鰭白色。太平洋雙帶小丑與大堡礁雙帶小丑(Amphiprion akindynos)以及阿氏雙帶小丑(Amphiprion allardi)較為相似,區(qū)別在于大堡礁雙帶小丑的體色為一致棕褐色,且體中央的白帶為跨越背鰭的環(huán)帶,而太平洋雙帶小丑則為黃黑色,且白帶只達至背鰭基部,并不向上穿越;與阿氏雙帶小丑的區(qū)別在于,阿氏雙帶小丑的胸鰭和臀鰭均為黃色,而太平洋雙帶小丑則為黑色。除此之外,太平洋雙帶小丑與其透紅小丑魚和金透紅小丑魚的區(qū)別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尾鰭的顏色,前者為一致白色,后者則為黃色,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7cm
太平洋三帶小丑
中文名:太平洋三帶小丑
英文名:Maroon Clown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tricinctus
命名者,年份:Schultz Welander,1953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一帶海域。報告顯示在新喀里多尼亞也可見其蹤跡。
氣候帶:熱帶,北緯0~15度之間
形態(tài)特征
背鰭鰭棘(總數(shù)):10~11條。成魚體前半部棕黃色,后半部黑色。體側具3條白色豎帶,分別在眼睛后方、體側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鰭、腹鰭和臀鰭棕黃色,背鰭末端和尾鰭黑色。太平洋三帶小丑與毛里求斯三帶小丑(Amphiprion chrysogaster)較為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體色為黑色,體中間的白帶達至背鰭頂部,且尾柄上的環(huán)帶較寬,不難分辨。此外,報告顯示部分太平洋三帶小丑體一致為黑色,經(jīng)生物學家研究后,初步認為太平洋三帶小丑的體色會因不同種類的共生??兴煌?。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2cm
習性
棲息于瀉湖和外礁斜坡水深3~40米之間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橈腳類動物、無脊椎動物以及各種海藻為食。
補充說明 太平洋三帶小丑在市場上極少看見,價格不詳,購買時注意與毛里求斯三帶小丑(Amphiprion chrysogaster)的分別。
塞舌爾雙帶小丑
中文名:塞舌爾雙帶小丑
英文名:Seychelles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fuscocaudatus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塞舌爾和阿爾達布拉環(huán)礁(Aldabra Atoll)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南緯3~10度之間
瀕危狀態(tài)不在IUCN紅皮書中
生物特征
形態(tài)特征背鰭鰭棘(總數(shù)):11條 背鰭軟條(總數(shù)):15~16條 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14條
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眼睛后方具一寬闊白豎帶,向下延伸至鰓蓋下方;體側中后方另具一白色豎帶,自背鰭緣向下延伸至肛門處。背鰭灰黑色,尾柄灰白色,尾鰭棘條黑色,余部淺灰色透明,上下葉具白色緣帶。塞舌爾雙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背鰭和尾鰭,前者的背鰭和尾鰭為灰黑色相間,而其他雙帶小丑的背鰭和尾鰭顏色一致,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習性:棲息于瀉湖和面海珊瑚礁區(qū)水深5~30米之間的水域,與地毯??⊿tichodactyla mertensii)共生。
毛里求斯三帶小丑
中文名:毛里求斯三帶小丑
英文名:Mauritian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chrysogaster
命名者,年份:Cuvier,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毛里求斯(Mauritius,非洲島國)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南緯19~21度之間
生物特征
成魚體黑色,喉峽部和胸腹部均為黃色。體側具3條白色豎帶,分別在眼睛后方、體側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鰭和腹鰭黃色,背鰭和尾鰭黑色,臀鰭黑色或黃色。毛里求斯三帶小丑與太平洋三帶小丑(Amphiprion tricinctus)較為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體色為棕褐色,體中間的白帶只達背鰭基部,且尾柄上的環(huán)帶較窄,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5cm
習性: 棲息于瀉湖和外礁區(qū)水深2~40米之間的水域,與念珠??℉eteractis aurora)、斑馬??∕acrodactyla doreensis)、白地毯??⊿tichodactyla haddoni)以及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mertensii)共生。
補充說明:毛里求斯三帶小丑在市場上極少看見,價格不詳,購買時注意與太平洋三帶小丑(Amphiprion tricinctus)的分別。
克氏雙帶小丑
中文名:克氏雙帶小丑
英文名:Yellowtail Clownfish、Chocolate Clownfish、Clark
拉丁學名:Amphiprion clarkii
命名者,年份:Bennett,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波斯灣(Persian Gulf)至西澳大利亞,印澳群島各處(Indo-Australian Archipelago)和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在西太平洋中的所屬島嶼,北至臺灣,南至日本和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一帶海域。
生物特征
成魚體黑色,頭部和胸腹部黃色,眼睛后方和體側中后方各具一條寬闊的白豎帶。背鰭黑色,軟條部為黃色,余鰭均為黃色,尾柄處具一白色窄環(huán)帶。在不同的分布區(qū)域中,克氏雙帶小丑也有幾種不同的形態(tài),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是尾鰭前端白色,后端灰白色透明,上下葉具黃色緣;另一種則更為特別,眼睛前方至吻部為灰白色,尾鰭灰白色透明且上下葉具黃色緣,余鰭和胸腹部均為黑色??耸想p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尾柄上具一白色窄環(huán)帶,且身體中后方的豎帶非常寬闊,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5cm
習性: 棲息于瀉湖和外礁斜坡水深1-5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對生活,行一夫一妻制。與拿破侖地毯??–ryptodendrum adhaesivum)、夏威夷??℉eteractis malu)、班馬??∕acrodactyla doreensis)。
補充說明克氏雙帶小丑在市場上較為常見,價格便宜,購買時注意與其他雙帶小丑的分別。
紅海雙帶小丑
中文名:紅海雙帶小丑
英文名:Twoband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bicinctus
命名者,年份:Ruppell,1830
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紅海和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印度洋中部)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北緯31度和南緯7度之間
生物特征
成魚體呈黃色至橙黃色,背部顏色較深。眼睛后方具一鑲黑邊之白色半環(huán)帶,向下延伸至鰓蓋下方;背鰭中段至肛門間另具一較窄的鑲黑邊之白豎帶。身體各鰭與體色一致或稍淡。紅海雙帶小丑與查戈斯雙帶小丑(Amphiprion chagosensis)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后者的體色偏橙色,而前者則偏黃色。此外,后者的體型較長而窄,而前者則較短而寬,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習性: 棲息于瀉湖和外礁區(qū)水深1~3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對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補充說明:紅海雙帶小丑屬常見魚種,價格比其他雙帶小丑稍高。
大堡礁雙帶小丑
中文名:大堡礁雙帶小丑
俗名別名: 雙帶小丑、新娘
英文名:Barrier reef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akindyno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圍包括澳大利亞東部(大堡礁和珊瑚海,以及新南威爾士北部)、新喀里多尼亞以及羅亞爾特群島(Loyalty Islands)一帶海域。
氣候帶:亞熱帶,南緯10~32度之間
生物特征
形態(tài)特征:10~11條
成魚體成棕褐色,眼睛前方灰紅色。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緣至白色寬環(huán)帶,背鰭中段至肛門間另具一鑲黑緣之白環(huán)帶。背鰭棕褐色,胸鰭、腹鰭和臀鰭均為棕黃色,尾柄和尾鰭白色。大堡礁雙帶小丑與阿氏雙帶小丑(Amphiprion allardi)以及太平洋雙帶小丑(Amphiprion chrysopterus )較為相似,而后兩者則為黃黑色;在體中央的白帶方面,前者為跨越背鰭的環(huán)帶,而后兩者的白帶只達至背鰭基部,并不向上穿越。除此之外,大堡礁雙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尾鰭的顏色,前者為一致白色,后者則為黃色,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9cm
習性:棲息于瀉湖和外礁區(qū)水深1~25米之間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查戈斯雙帶小丑
中文名:查戈斯雙帶小丑
英文名:Chagos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Amphiprion chagosensis
命名者,年份:Allen,1972
地理分布: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圍僅在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南緯5~7度之間
生物特征
形態(tài)特征:10~11條
成魚體呈橙黃色,查戈斯雙帶小丑與紅海雙帶小丑(Amphiprion bicinctus)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體色偏橙色,而后者則偏黃色。此外,前者的體型較長而窄,而后者則較短而寬,不難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1cm。
怎么分辨小丑魚的性別
1、首先,最直觀的是可以通過成年小丑魚的體型大小來進行區(qū)分。因為雌性小丑魚和雄性小丑魚在個頭上會有明顯的差異,其中最明顯的當屬透紅小丑,雄性的體型往往只有雌性的一半,甚至是更小。
2、行為習性。雌性的小丑魚處于主導的地位,為了展示首領的威嚴,通常都會通過非進攻的姿態(tài),向其它企圖謀權篡位的小丑魚展示她的權威,比如說像是輕微的抖動或者震顫。
而雄性小丑魚呢,比較專注于雌性小丑魚,它們有時候會去討好雌性,比如雄性透紅小丑魚會去親吻雌性的鰓刺。
擴展資料:
小丑魚棲息于珊瑚礁與巖礁,稚魚時常與大的???,海膽或小的珊瑚頂部共生。形成小群到大群魚群,胃內(nèi)含物包括藻類,橈腳類的動物與其他的浮游性甲殼動物。
小丑魚在裸缸飼養(yǎng)時,夜間水流要小一些,魚夜間要躺在缸底睡覺,水流太大易造成魚的疲勞,影響魚生長。
小丑魚在長到成魚前光線一定要充足,此間魚長得非???,如光線不足影響魚的色彩和生長。
小丑魚哪個品種貴
金透紅小丑。金透紅小丑不只貴還是繁殖力之王,每次產(chǎn)卵量少則1000,多則2000,看著陶罐內(nèi)密密麻麻一大片的橙紅色魚卵,真令人振奮。透紅小丑魚則是一個地理變異種,其身上的條帶是金色而非白色的,條帶比普通的透紅小丑更寬而且中間的條帶通常不完整,因而被稱為金透紅小丑,其受歡迎程度比透紅小丑更甚。
小丑魚有什么顏色?多少種?最好用圖片回答。
—— 小丑魚是雀鯛科??~亞科魚類的俗稱,已知有28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其馀來自雙鋸魚屬,小丑魚與??兄采P系,故稱??~。主要種類:— 公子小丑魚為橢圓形,體色橘紅?!?紅小丑魚俗稱西紅柿,成魚體黑色,頭部胸腹部及各鰭均為紅色?!?黑雙帶小丑魚,橢圓形,全身紫黑色。— 透紅小丑魚,全身紫黑色,各鰭紫紅色?!?紅雙帶小丑魚,全身鮮紅色或紫紅, 紫黑色?!?咖啡小丑魚為橢圓形,全身淺棕色?!?黑豹小丑魚,體色棕黑至黑色?!?印度紅小丑魚,體紅色至棕色?!?印度銀洋線小丑魚,成魚體為橙色。— 太平洋銀線小丑魚,體為橙紅色,與印度銀線相似。— 太平洋雙帶小丑魚體呈棕黑色,胸腹部和臀部黃色?!?克氏雙帶小丑魚,成魚體黑色等。
小丑魚有哪些種類,都有哪些特點?
小丑魚主要種類一:紅海雙帶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紅海和查戈斯群島(Chagos Archipelago,印度洋中部)一帶海域。氣候帶:熱帶,北緯31度和南緯7度之間
2、生物特征:成魚體呈黃色至橙黃色,背部顏色較深。眼睛后方具一鑲黑邊之白色半環(huán)帶,向下延伸至鰓蓋下方;背鰭中段至肛門間另具一較窄的鑲黑邊之白豎帶。身體各鰭與體色一致或稍淡。紅海雙帶小丑與查戈斯雙帶小丑(Amphiprion chagosensis)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后者的體色偏橙色,而前者則偏黃色。此外,后者的體型較長而窄,而前者則較短而寬,不難分辨。
3、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4、習性:棲息于瀉湖和外礁區(qū)水深1~30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成對生活,行一夫一妻制。
小丑魚主要種類二:黑豹小丑魚
1、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澳大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一帶海域。氣候帶:亞熱帶,南緯25~32度之間
2、形態(tài)特征:背鰭鰭棘(總數(shù)):10條 眼中大,上側位。口大,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鈍圓形。成魚體棕黑色至黑色,吻部白色。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緣之白帶,體側中后方具一大塊呈梯形的白斑,因此也得名“寬帶小丑”,尾柄上另具一寬闊的白環(huán)帶。身體各鰭與體色一致。
3、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4cm
4、習性:棲息于巖礁區(qū)和沿岸礁區(qū)水深10~45米之間的水域,與紫點海葵共生。
小丑魚主要種類三:紅小丑魚
1、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泰國灣至帕勞群島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一帶海域。氣候帶:熱帶,北緯25度和南緯35度之間
2、形態(tài)特征:軟條部延長而呈方形;成魚體黑色,頭部、胸腹部以及身體各鰭均為紅色。眼睛后方具一鑲白緣之寬白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亞成魚體一致橙黃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豎帶。隨著成長,體色逐漸轉紅,且身體后方出現(xiàn)黑斑并擴散至整個身體。
3、習性:棲息于巖礁區(qū)和沿岸礁區(qū)水深10~45米之間的水域,與紫點??采?。
小丑魚主要種類四:黑雙帶小丑魚
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10~15cm,橢圓形。全身紫黑色,體側在眼睛后、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垂直環(huán)帶,嘴部銀白色,經(jīng)眼睛有一條黑帶。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9度dh。水質要求澄清,餌料有豐年蝦、魚蟲、切碎的魚蝦肉、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躲在花朵般的??|手中。
小丑魚主要種類五:公子小丑魚
分布于中國南海、菲律賓、西太平洋的礁巖海域,體長10~12cm,橢圓形。體色橘紅,體側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分別位于眼睛后、背鰭中央、尾柄處,其中背鰭中央的白帶在體側形成三角形,各鰭橘紅色有黑色邊緣。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海水硬度7~8度dh。餌料有豐年蝦、海藻、切碎的魚肉、顆粒飼料等。它喜歡躲在??校韬?啻痰募毎Wo自己,與??纬晒采P系。
小丑魚主要種類六:透紅小丑魚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10~15cm,橢圓形。全身紫黑色,各鰭紫紅色,體側在眼睛后、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非常美麗,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9度dh。餌料有海水中的藻類、動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魚顆粒飼料等。透紅小丑多飼養(yǎng)在有無脊椎動物的水族箱中,棲息在微微搖的??|手中,楚楚動人,美艷絕倫。
小丑魚主要種類七:太平洋三帶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僅在馬紹爾群島一帶海域。報告顯示在新喀里多尼亞也可見其蹤跡。氣候帶:熱帶,北緯0~15度之間
2、形態(tài)特征:背鰭鰭棘(總數(shù)):10~11條。成魚體前半部棕黃色,后半部黑色。體側具3條白色豎帶,分別在眼睛后方、體側中央以及尾柄上。胸鰭、腹鰭和臀鰭棕黃色,背鰭末端和尾鰭黑色。太平洋三帶小丑與毛里求斯三帶小丑較為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體色為黑色,體中間的白帶達至背鰭頂部,且尾柄上的環(huán)帶較寬,不難分辨。此外,報告顯示部分太平洋三帶小丑體一致為黑色,經(jīng)生物學家研究后,初步認為太平洋三帶小丑的體色會因不同種類的共生海葵而有所不同。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2cm
3、習性:棲息于瀉湖和外礁斜坡水深3~40米之間的水域,主要以浮游生物、橈腳類動物、無脊椎動物以及各種海藻為食。
小丑魚主要種類八:咖啡小丑魚
分布于菲律賓、臺灣、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屬雀鯛科。體長5~8cm,橢圓形。全身淺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條白色環(huán)帶,猶若套在脖子上的銀圈。嘴銀白色,從嘴沿著背部到尾柄連同背鰭都是銀白色。飼養(yǎng)水溫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海水硬度7~8度dh。餌料有藻類、魚蟲、豐年蝦、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棲息在??蛏汉鲄仓?。小丑魚體表面分泌的粘液可保護自己不受??碳毎那趾?,它躲藏在??ǘ浒愕挠|手中,與??纬梢环N共生關系。
小丑魚主要種類九:印度紅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在東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圍包括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泰國、馬拉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一帶海域。氣候帶:熱帶,北緯15度和南緯11度之間
2、特征:成魚軟條部延長而呈方形;成魚體紅色至棕色,體側1/2~2/3部分為黑色,身體各鰭均為紅色至棕色。幼魚體紅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豎帶,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體側后上方具一不明顯至黑色斑塊。隨著成長,白帶逐漸消失,而黑斑點則逐漸擴大至全身。印度紅小丑和紅小丑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紅小丑成魚的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緣之白色寬豎帶,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很容易辨認。
小丑魚主要種類十:印度洋銀線小丑
1、地理分布:分布范圍包括東非洲、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群島、塞舌爾、安達曼海、蘇門答臘島(Sumatra,位于印尼西部)和千島群島一帶海域。沒有在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發(fā)現(xiàn)其蹤跡。西太平洋的族群——太平洋銀線小丑與之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氣候帶: 熱帶,北緯23度和南緯35度之間
2、生物特征:成魚軟條部延長而鈍圓形;成魚體一致橙色,從頭背部經(jīng)背部至尾柄上方具一白色紋帶,背鰭軟條白色或黃色,余鰭與體色一致。印度洋銀線小丑與太平洋銀線小丑非常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的白帶自上嘴唇開始往后延伸,而前者的上嘴唇則與體色一致,不難分辨。
小丑魚的生活環(huán)境和特點是什么?
小丑魚的特點:
1、雌雄同體
小丑魚是磁性同體的動物,所以沒有性別之分,既不能說它是雌雄、也不能說它是雄性。至于是否能變成雄性或者雌雄要根據(jù)它的環(huán)境決定。
2、外形特點
不管什么品種的小丑魚,臉色都會有一條或者兩條白色的條紋,令人印象深刻。
3、生活環(huán)境
小丑魚喜歡棲息在珊瑚礁與巖礁,魚體能分泌粘液,小的時候常常和大的??⑿∩汉黜敳?、海膽等共生。它們喜歡吃食海藻類、橈腳類和浮游類的甲殼動物。
常見的小丑魚種類
公子小丑魚:就是電影里尼莫馬林一家。橘紅的底色,眼后、背鰭中央、尾柄的三條銀白環(huán)帶。
紅小丑魚:別稱是西紅柿,番茄小丑哦。有著桔紅的體色眼睛后方具一鑲白緣之寬白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年齡大后領地意識增強,會有一定的攻擊性。
雙帶小丑魚:也叫克氏海葵魚。身體上有兩道帶紅褐色邊的白色條紋,臀鰭是帶黃邊白色的,性情很溫和。
咖啡小丑魚:身體為桃紅色,頭部后面有一條白色的斑紋,背部也有一條白色斑紋從嘴部延伸到尾部,也叫做粉紅小丑魚。
鞍背小丑魚:身體橘褐色,眼睛后面、背鰭及尾鰭兩邊有白色條紋。它們色澤亮麗,體態(tài)高雅。
透紅小丑魚:它比較特殊,在鰓蓋上有一雙骨質外刺,其頭的后部、腹部及尾鰭前部帶有寬的白色條紋。
關于透紅小丑魚和金透紅小丑魚的區(qū)別和透紅小丑魚好養(yǎng)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