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印圖案大全(馬印章)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90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4、介紹一些有些歐洲家族的紋章的知識,
本站是一個關于水族行業(yè)的一個網(wǎng)站,本文給大家介紹馬印圖案大全,和馬 印章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魚友有所幫助,謝謝關注我們祥龍魚場。
本文目錄一覽:
- 1、蒙古族中類似三叉戟的東西是干什么的?
- 2、本多忠勝的武具裝備
- 3、今川家家紋不是二引兩嗎?那信野里畫的那又是個神馬東西?
- 4、介紹一些有些歐洲家族的紋章的知識。
- 5、中國馬的郵票有哪些
- 6、法拉利的標志飛馬和保時捷中間的飛馬是一樣的嗎
蒙古族中類似三叉戟的東西是干什么的?
戰(zhàn)旗馬印圖案大全,鼓舞士氣。
類似三叉戟的東西叫蘇魯錠或蘇勒德。蘇魯錠一般是黑白兩色馬印圖案大全,分別叫做“哈喇蘇魯錠”和“查干蘇魯錠”,就是“黑”和“白”的意思,黑色象征著戰(zhàn)爭與力量,白色象征著和平和權威。
由金國來到蒙古的金帳第一謀士耶律楚材派俘獲的俄羅斯能工巧匠按此圖案打造了一個標志物,取名蘇魯錠,設在成吉思汗金帳的頂部,并作為蒙古軍隊的軍旗和軍徽圖案。從此,蘇魯錠代表著戰(zhàn)神,代表著成吉思汗,表示著至高無上。
擴展資料:
蘇魯錠是成吉思汗統(tǒng)率的蒙古軍隊的戰(zhàn)旗,蒙古民族的守護神,戰(zhàn)無不勝的象征。蘇勒德雖然不在成吉思汗八白室之列,但是她仍然受到蒙古民族的崇拜祭奉,與成吉思汗八白室如同大小之別,作為另一個系統(tǒng),受到鄂爾多斯部的守護、管理、供奉、祭祀。
在鄂爾多斯部內的專司祭祀的達爾扈特人,史稱中有大達爾扈特和小達爾扈特之別,其中大達爾扈特人指的是守護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的人,小達爾扈特人指的就是守護供奉蘇勒德的人,這種區(qū)別是從忽必烈時代留傳下來的,有嚴格的規(guī)定,任何相互間的職責替代都是不允許的。
由此可見,蘇魯錠的重要地位僅次于成吉思汗八白室。蒙古族在每年 陰歷 3 月 17 日 ,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借以表達對成吉思汗的敬仰,緬懷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魯錠
本多忠勝的武具裝備
他一身獨特的武裝是其代表之一,武裝包括:
頭盔:鹿角脅立兜
甲胄:黑糸威胴丸具足
刀槍:蜻蛉切(槍)、野太刀鍔、稲剪りの太刀(似割稻用的鐮刀,其常將之掛于肩)。
坐騎:三國黑(名馬)、一本杉鐙、牛人形鞍。
馬標:鐘馗馬印
家徽:立葵紋
部分武裝后來更被參照到相關的游戲上,如戰(zhàn)國無雙1代中本多忠勝第二套服裝,全身的武裝就是參照他于史料中的形象。 亦稱蜻蛉切。全長一丈四尺四寸三分(423 公分),刃長一尺四寸三分(43公分)。
戰(zhàn)國時代最有名的槍,柄上鑲著青貝裝飾,與御手杵和日本號合稱為天下三槍。
此槍為村正派刀匠所造。
傳說蜻蜓落于槍尖時會由于自身重力而被斬為兩截,故得名“蜻蛉切”,顯示出槍尖之鋒利。
持有者本多平八郎忠勝是曾經(jīng)五十七次進出戰(zhàn)場,身為德川軍前鋒卻能毫發(fā)無傷的勇將,有“家康有所不及”之稱,為日本戰(zhàn)國第一猛將。武田信玄的近習小杉左近曾經(jīng)這樣唱:「家康之過物有二,唐頭平八」(配給家康太可惜的東西有兩個,就是唐之頭冠與本多平八郎忠勝)。蜻蜓切雖然是現(xiàn)存的名槍,而且有傳其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chǎn),但是存放處不明,暫時只有搜尋到曾經(jīng)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岡崎城展出的記錄。 馬印:馬蹄印圖案的旗幟。在戰(zhàn)場上,武將為了夸示敵我的識別和自己的存在,常會使用特別的專屬記號的旗幟。鐘馗馬印即上畫鐘馗的馬印。
今川家家紋不是二引兩嗎?那信野里畫的那又是個神馬東西?
二引兩是足利家的家紋,今川家是足利家的分家因此也可以使用二引兩,但是在游戲中為了區(qū)分勢力,這里把今川家的馬印 赤鳥紋 也就是你發(fā)的這個圖案作為今川家的標志
介紹一些有些歐洲家族的紋章的知識。
章(Coat of Arms)馬印圖案大全,指一種按照特定規(guī)則構成馬印圖案大全的彩色標志,專屬于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在歐洲中古時代就有自己的紋章體系。
亦稱盾章,指誕生於12世紀戰(zhàn)場上,主要是為了識別因披掛盔甲而無法辯認的騎士馬印圖案大全;而認為紋章是貴族專利的普遍觀點就源自於此。
從13世紀起,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遵守紋章術的規(guī)則,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和使用紋章。至今,它用以識別個人、軍隊、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yè)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的使用、展示和規(guī)則的科學和藝術。
————————————————
紋章
紋章是個日文漢字名詞,它類似中國的徽章,而又不同,比徽章用途更廣。紋章是國家、城市、團體、家族、公司、學校等的標志。紋章又是藝術和美學的一部分,它不僅有鑒賞價值,而且有使用價值,難怪日本有一門紋章學。紋章是極為簡單但非常明了又易于識別的幾何圖案。
日本的紋章是隨家紋誕生、發(fā)展的。所謂家紋,是一個家族的標志。從各種資料都可看出,家紋的歷史就是紋章的歷史。家紋在日本始于平安時代中期,它問世的具體年代,在日本有兩種說法,一說在保元、平治年間(1156-1159);一說是在源賴朝(1182-1204)初年。不論哪種說法,文章都是先在公卿貴族生活中問世。當時詩歌音樂等藝術流行,公卿貴族經(jīng)常外出參加社交活動,多乘牛車前往,很多人的車又都是黑漆涂面,難于辨認彼馬印圖案大全我之輦,有人便在車的某個部位鑲嵌上金絲圖案,它就是家紋的起源。
隨著人們生活的多樣化,家紋的適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家族在織布時索性將家紋織于衣料上,這種家紋也稱地紋。穿在身上不僅有了家族的標志,而且給服裝增加美的色彩。這種做法流傳至今。
家紋剛剛問世之際,圖案多采用較為吉祥的植物形態(tài),如果那種植物本身是草藥,能除妖避邪,又表示家景繁榮昌盛,便是人們喜歡的家紋圖案的植物。比如,天皇家族的家紋是十六瓣多重菊花。傳說菊花可驅除邪惡,又莊重大方,被皇室所看中,定為家紋圖案。一旦定為家紋,則世世代代沿用。
平安時代后期,日本有資格任攝政職務的五門,人稱五攝家----近衛(wèi)、九條、二條、一條、鷹司,他們注重門第名閥,在宮中炫耀自己的權勢,選擇典雅秀麗的紋章,展現(xiàn)在正式場合或公眾面前,客觀上促進了紋章這一美學的發(fā)展。
鐮倉幕府成立后,政權由公卿貴族轉向武士階級。家紋是時代的產(chǎn)物,總是反映當時的政治。較之公卿貴族,武士的家紋欠優(yōu)雅而重實用。因為內亂及戰(zhàn)爭,需要很快識別敵我,不只戰(zhàn)旗、武器、馬印、車蓬幕布有家紋,就連平日的衣服、用具上都有家紋。當時群雄割據(jù),一軍上下不熟識家紋就不能克敵制勝,由于時代的要求,初次出版發(fā)行了與家紋有關的書籍《見聞諸家紋》。
到德川家康執(zhí)政時,天下太平,戰(zhàn)爭時使用的家紋變得無用武之地。后來武士定了身份等級,因而在禮儀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上也有不同規(guī)定,在出勤換班、登城相會時,都需要了解家紋,為此發(fā)行了載有各大名家紋的《御紋盡》一書。由于較長一段和平生活,統(tǒng)治者生活變得奢侈,家紋出現(xiàn)裝飾化并多樣化,如伊達紋、加賀紋、鹿子紋、比翼紋、草體紋等。由于貨幣的流通,商業(yè)的發(fā)展,有錢的庶民百姓也喜歡異體異樣的紋章。
江戶時代家紋最為盛行,就其題材而言,不僅植物,還有代表自然的日月、星辰、江海波浪、風花雪月。也有人類制造的船舶、車馬轅輪、武器、弓箭。生活中的數(shù)字:一、二、三、萬字、十字等也進入了紋章的題材。
日本人雖頒布過帶刀禁止令,但從未公布過家紋禁止令。所以當時不僅上層人物有家紋,就是一般商人、職工、農民都有家紋。
關于家紋尚有很多美好的傳說,如比翼紋,是兩位戀人家紋的重疊,表示比翼雙飛,祝賀永結良緣。在耐用物品上設法標上家紋成為當時的一大時髦。特別是在出嫁姑娘的嫁妝上標有家紋,如梳妝臺、化妝品之類。
家紋對人的行為可起約束的作用。身穿有家紋的衣服,使用有家紋的物品,不必通報姓名,他人便知何家之人。所以家族首領隊所屬臣民進行教育,出門后要注意維護家族的利益。如行為不端,則敗壞整個家族的名譽。
繁花似錦的家紋,給江戶元祿文化增添了絢麗多姿的色彩。從而也說明元祿時代家紋盛行。
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了西方文明,從而西服代替了和服,過去家紋在服裝上用得最多,由于西服代替了和服,家紋的使用率一時下降了。
近現(xiàn)代以來,由于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企業(yè)為更多推銷自己的商品,讓顧客認識自己的商標,家紋又開始廣泛使用。當今日本所使用的紋章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代。據(jù)日本人統(tǒng)計,紋章總共有12000多種。
————————————————
紋章是一種按照特定規(guī)則構成的彩色標志,專屬于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紋章在12世紀誕生在戰(zhàn)場上,主要是為了從遠處可以識別因身上穿戴的鎖子甲風帽(直到下巴)和頭盔護鼻遮住了面部變得難以辨認的騎士們。當時歐洲最大的盔甲產(chǎn)地是米蘭和歌特,質量最好也是這里,歐洲各地的騎士都使用這兩地產(chǎn)的盔甲(GOTHIC PLATE),因此也無法從外觀的盔甲式樣上辨認敵我雙方的騎士。
于是騎士們逐漸養(yǎng)成了在自己盾牌的正面展示扁桃狀圖案的習慣,作為在混戰(zhàn)中以及在早期比武時辨認的符號,從而引發(fā)了紋章的發(fā)展和流行,為了從遠處容易辨認,他們大多采用對比強烈的純色,以及十分明顯的單線條勾勒圖案,這些圖案通常呈幾何、動物或花草形狀,而為了顯示主君在戰(zhàn)場上的位置,不同的圖案還表明紋章使用者的身份。人們對紋章的認識有一個誤區(qū),人們常常將歸屬于貴族階層與佩戴紋章兩者混同起來。
很多外行人始終認為紋章是貴族的標記,只有貴族才能佩戴紋章。然而事實卻是,在歷史上任何時候,每個人,每個家族,每個人群或團體,始終而且到處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自由地采用紋章,并且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去使用它,唯一應該遵守的條件是不得盜用他人的紋章。當然,盡管人人擁有使用紋章的權力,卻并不是說人人都佩戴紋章,某些階級和社會階層(尤其在古代),相對于其他階層或階級使用紋章的頻率更高,如貴族、高層行政官員與商人、富有的手工藝者(行會)等。這如同現(xiàn)代社會地名片,人人都可以擁有名片,但并非人人都會去制作自己的名片。紋章興起的時間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其出現(xiàn)與封建時代西方社會新秩序密切相關,“紋章為正在重新組織的社會帶來了新的身份象征。它有助于將個人置于團體之中,并將團體置于整個社會體系之中。”至13世紀初,各中小貴族都擁有了紋章,紋章的使用同時向非武士、非貴族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人群延伸。教會本身起初對這一完全在其影響之外形成的體系持謹慎的懷疑態(tài)度,直到14世紀紋章的使用已經(jīng)深入各行各業(yè)(有些自耕農也使用紋章了),教會也也轉而完全認同。從此,教會建筑成為名副其實的紋章博物館。在地面、墻面、彩繪玻璃、天花板、祭祀物品和主教服裝上到處可見。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和巴洛克時代藝術中,紋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紋章的歷史和歐洲紋章學
紋章的規(guī)則和習慣紋章由圖案和色彩兩部分組成,它們位于周邊限定的盾形框線內。盾形并非必須遵守的形狀,只不過是最為常見而已。事實上,常見的還有圓形、橢圓形、方形、菱形(15世紀起在女性紋章中較為常見)等形狀。同時以旗幟、馬甲和衣物等為支撐物所構成紋章框架的情況也很多。而色彩和圖案的運用和組合則并非是任意的,他們應服從于一些組合規(guī)則。紋章學最重要的規(guī)則就是涉及色彩的運用。色彩的運用嚴格限制在6種之中,在法國紋章學中,他們分別為金黃色(azur)、銀白色(argent)、紅色(pourpre)、黑色(sable)、藍色(gueules)、綠色(sinople)。此外,少數(shù)紋章也有使用紫色,但由于它的使用十分罕見,因而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紋章色彩。。
色彩搭配的規(guī)則————紋章學把六種色彩分為兩組馬印圖案大全:第一組為白色和黃色。第二組為紅、黑、藍、綠。色彩運用的基本原則是禁止將屬于同一組的色彩并列或疊加運用。這似乎也是從紋章起源時出于可見性和容易辨認的角度而規(guī)定的,千百年來也得到人們的自覺遵守。圖案最初限制為40幾種常用圖案,多集中為動物和幾何圖案,也有少量武器和日常用品。后到了17世紀逐漸放松,任何圖案都可以自由進入紋章的式樣,但仍然必須嚴格遵守色彩的規(guī)定。有不少紋章在其盾形框架周圍,增加了一些外部圖案作為附屬成分,如盔飾(casques)、冠飾(couronnes)、布邊(lambrequins),統(tǒng)稱飾章(cimier),它們有的僅僅起裝飾作用,有的則有助于辨認持有者的身份、等級、職位或者爵位。飾章常常是紋章的重要補充之一,而且被很多貴族用在紋章上作為家族的特征和標記,有的甚至將飾章的名稱作為整個家族的姓氏(族名)。
飾章作為紋章圖案的附加,設計甚為華麗,或被夸大比例,或增加倍數(shù),一般都不遵守紋章學有關色彩和圖案的規(guī)則。除了用幾何圖案分割紋章以及常見的將兩個或更多的紋章組合為一外,紋章結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層次。在不同的層面依次累積時,應首先從最底下的底層開始解讀。底層確定紋章最初結構和基本成分,中間層面與上層面是相繼底添加成分,一般用以區(qū)分同一家族的兩個支系或兩位屬于同一支系的個人。以諾曼第領主紀堯姆·德·熱庫公爵(Guillaume de Jencourt)的紋章來舉例,它的底層(第一層)為黃色底,第二層是紅色十子形和那四只黑色直立獅子圖案,第三層是十字中心的白色圓形,最后應該是在圓形圖案上所綴的紅色鐵錘圖案(第四層)(圖片暫缺) 紋章在系譜學中的規(guī)則紋章的圖案可以確認一個人在某個家族或某個團體中的地位,甚至其姻親狀況、職務和社會地位,以及封號和特權的歷史等等豐富的內涵。這些都是從紋章圖案中細微差別之處所顯示出來。在同一家族里,只有宗子(長房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完整的家族紋章,而其他任何人都必須對紋章作細小的改變,以表示自己不是紋章的繼承者及在家族中的地位。這就是所謂的“區(qū)別紋章”。 女兒可以合法使用飾有完整家族紋章的衣服,在婚后則將丈夫和父親兩個家族紋章圖案組合在一起使用。
中國馬的郵票有哪些
有《庚午年》(特種郵票)、《壬午年》(特種郵票)、《甲午年》(特種郵票)、《天馬》(工藝品)、《天馬》(工藝品)、《馬踏飛燕》個性化郵票。
1、《庚午年》
發(fā)行時間: 1990年1月5日
《庚午年》特種郵票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和皮影畫手法。票面采用綠底色,使紅鬃黑馬顯得鮮明而又充滿生機。
設計者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剪紙和皮影畫的手法,綠底色上的黑色馬身、火紅的馬鬃、雪白的三蹄、飾紅荷花圖案的鞍韉、鮮紅的轡頭以及脖子上帶穗的鈴鐺等十分醒目,更顯得色彩繽紛。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辭舊迎新的喜慶的氣氛。
2、《壬午年》
發(fā)行日期馬印圖案大全:2002年1月5日
《壬午年》特種郵票也體現(xiàn)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特色。2002年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中獎號碼,《壬午年》特種郵票的版式二為三等獎,不出售。
3、《甲午年》
發(fā)行日期:2014年1月5日
《甲午年》特種郵票的設計則參考了中國古代馬雕塑,特別是唐三彩馬的特征。同時發(fā)行《甲午年》郵票版式三(整張枚數(shù):4枚馬印圖案大全;整張規(guī)格:120×130毫米),用于贈送給預訂2014全年紀特郵票的預訂戶。
5、《天馬》(工藝品)
發(fā)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天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尾巴末梢還打了一個結。馬的一只后足踏在一只龍雀的背上。據(jù)說,龍雀是傳說中的神鳥,也叫飛廉。龍雀是風神,飛行的速度特別快,而這匹馬卻踏著它,賽過了它。
6、《馬踏飛燕》個性化郵票整版
發(fā)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郵票主票圖案為中國旅游的標志馬踏飛燕--銅奔馬的側影,同時發(fā)行的附票圖案為“中國旅游日”的標志和宣傳口號。這是馬踏飛燕第五次入郵。
1973年11月20日發(fā)行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編號郵票,其中第六枚圖案“銅奔馬”,圖案為淺棕色襯底上的馬踏飛燕側面造型。這是馬踏飛燕首次進入我國郵票。
1992年4月17日發(fā)行的《'92中國友好觀光年》紀念郵資明信片,全套1枚。郵資圖是圓形的中國旅游標志中間長城上方為馬踏飛燕的剪影;片圖為著名的“泥人張”第四代傳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張昌先生創(chuàng)作的水粉畫“92中國友好觀光年”吉祥物“阿?!?。
1996年,聯(lián)合國發(fā)行了一枚“馬踏飛燕(銅奔馬)”郵票,圖案為淺棕色襯底上的灰白色的馬踏飛燕側影。
1997年1月1日發(fā)行的《中國旅游年》紀念郵票,全套1枚。圖案為長城上空騰飛的馬踏飛燕側面剪影。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把天馬行空、快速騰飛的“馬踏飛燕”造型作為自己的標志,象征改革開放后前程似錦的中國旅游業(yè)如神馬騰飛,預示旅游業(yè)燦爛輝煌的美好明天。
2002年1月10日發(fā)行的《馬踏飛燕》普通郵資明信片,全套1枚。郵資圖為馬踏飛燕的側影。
2012年8月1日發(fā)行的《絲綢之路》特種郵票,其中第三枚“大漠雄關”,圖案中的近景配圖為“馬踏飛燕”。
7、《奔馬》
發(fā)行日期:1978年5月5日
中國珍郵—奔馬為紀念奔馬郵票發(fā)行35周年,永恒紀念徐悲鴻大師悲鴻人生及藝術成就,重溫經(jīng)典郵票的文化魅力,經(jīng)徐悲鴻紀念館獨家授權,廖靜文女士題字,徐悲鴻長孫徐小陽先生作序。
中國第一代郵票設計大師劉碩仁大師設計并題名,由國家權威機構中國郵政和中鈔長城聯(lián)合出品,中國珍郵系列之扛鼎之作——《奔馬》純金/純銀珍藏版面世,含貴金屬郵票金銀磚和紀念珍藏冊。
擴展資料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現(xiàn)一一對應關系,分別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現(xiàn)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jīng)》為最早?!对娊?jīng)·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
在中國,主要包括每到馬年發(fā)行的生肖紀念郵票。在外國,也有以馬為題材的郵票。近年來,部分外國郵政也開始發(fā)行生肖馬的紀念郵票。
1950年2月1日,日本發(fā)行了賀年郵票一套,這是世界發(fā)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中國的十二生肖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傳到日本,已融入日本的主體文化之中,日本至今仍有同中國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民俗傳統(tǒng);
隨著宋明清三代下南洋,十二生肖又傳播到了東南亞各國;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結束閉關鎖國,十二生肖也隨之傳播到世界各地。外國發(fā)行的生肖郵票上,一般都印有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馬年”、“狗年”等文字,主題都很明確,一眼就可以看出。
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亞郵局推出了中國農歷新年馬年設計的郵票,此套郵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相當于人民幣9.7元,上面印有中文“馬”字,一枚面值60澳分,約合人民幣3.2元,上面印有藝術設計的馬。
2014年1月為了迎接中國農歷馬年,列支敦士登公國再次發(fā)行了生肖郵票,面值1.90瑞士法郎,由史蒂芬·厄恩設計。郵票選用紅色,因為紅色是中國象征好運的色彩。
設計者采用了金銀絲剪影的馬圖形象,并在工藝上采用體現(xiàn)當前工藝水平的激光技術,使得票圖呈縷空狀,宛若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常見的剪紙窗花。為了更加實用和方便,郵票采用了不干膠的自粘形式,4枚郵票組成一個小全張,小全張為異型剪紙馬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郵票
法拉利的標志飛馬和保時捷中間的飛馬是一樣的嗎
“保時捷”標志采用斯圖加特市的盾形市徽。車標的中間是一匹駿馬,代表斯圖加特市盛產(chǎn)的一種名貴種馬;在車標左上方和右下方是鹿角的圖案,表示斯圖加特曾是狩獵的好地方;在車標右上方和左下方的黃色條紋代表成熟了的麥子,喻示五谷豐登,黑色代表肥沃的土地,紅色象征人們的智慧和對大自然的鐘愛。這一切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象征“保時捷”輝煌的過去和美好的未來。
法拉利,這個名字對于車迷來說就像是一部“圣經(jīng)”一樣,因為“圣經(jīng)”是很難被置疑的,任何一個行業(yè)的革命者和開創(chuàng)者也都是無可置疑的,在成為賽車領域的泰斗后,法拉利也一樣。它幾乎成了其他車隊追趕和想要超越的一道標桿,而這道標桿上銘刻的就是那匹引頸嘶鳴的烈馬。
那匹烈馬是法拉利發(fā)動機強勁馬力的象征嗎?事情并非這么簡單。1923年,恩佐·法拉利在贏得拉文納車賽后,遇到了一對叫巴里卡的夫婦,巴里卡在當時的意大利可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恩里克·巴里卡是一戰(zhàn)時期意大利享譽全國的王牌飛行員,恩佐遇到的是他的父母。巴里卡夫婦看到恩佐后,對這個行為怪異的小伙子很有好感,他們建議恩佐把恩里克生前的愛馬畫在他的賽車上,“他會給你帶來好運的,就像給恩里克帶來的一樣。”這是一個恩佐很難拒絕的要求,結果也是恩佐始料不及的,因為它給法拉利帶來的好運已經(jīng)幾乎持續(xù)了一個世紀。法拉利在1929年開始把這匹馬印在了公司所有的文件和正式出版物上,但由于當時和阿爾法·羅密歐公司的從屬關系,直到1932年,奔馬才出現(xiàn)在法拉利賽車上,并一直延續(xù)至今。在法拉利生產(chǎn)的所有跑車上,都可以看到這個標志,但那種擁有盾形背景的烈馬,只被授權在法拉利的F1和GT競技車隊中使用..
馬印圖案大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馬 印章、馬印圖案大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