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大鯢的功能和作用)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00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大鯢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大鯢的功能和作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大鯢又叫娃娃魚,是隱鰓鯢科大鯢屬的有尾兩棲動物,體長約為600-800毫米,頭部較為寬闊扁平,且雄性大鯢的肛部隆起,內部有乳白色小顆粒,而雌性大鯢無此特征,并且大鯢的多分布在海拔為1000米以下的溪流巖洞、石穴中,白天會躲藏在洞中休息,太陽落山后則會外出覓食,在我國河北、湖北、河南、四川、重慶等地均有分布,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今天給各位分享大鯢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大鯢的功能和作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大鯢是什么東東?
大鯢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是農業(yè)產業(yè)化和特色農業(yè)重點開發(fā)品種;是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中國大鯢經濟價值高,在美食、保健、醫(yī)藥、觀賞等方面均具有廣泛開發(fā)利用的前景,因而頗受社會各界關注。
大鯢是一種傳統(tǒng)的名貴藥用動物?,F(xiàn)代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大鯢具有滋陰補腎、補血行氣的功效,對貧血、霍亂、瘧疾等有顯著療效。其皮膚分泌物具有止血的效果,同時,大鯢也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經濟動物,其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極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大鯢具有提高智力、美容養(yǎng)顏、補血行氣、滋陰補腎、防止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等功效,對治療、貧血、霍亂、痢疾、癲癇、血經等病癥有顯著療效。
大鯢肌肉蛋白富含17種氨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總量高達9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為39.69%。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或者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特許獵捕證,并處以相當于獵獲物價值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的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
對非法利用國家和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作菜肴的;用國家和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名稱或者別稱作菜譜的,沒收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視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種類、數(shù)量處以2000元至50000元的罰款。
非法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作菜肴的,沒收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處以10000元至30000元的罰款。
大鯢是什么動物
大鯢又叫娃娃魚,是隱鰓鯢科大鯢屬的有尾兩棲動物,體長約為600-800毫米,頭部較為寬闊扁平,且雄性大鯢的肛部隆起,內部有乳白色小顆粒,而雌性大鯢無此特征,并且大鯢的多分布在海拔為1000米以下的溪流巖洞、石穴中,白天會躲藏在洞中休息,太陽落山后則會外出覓食,在我國河北、湖北、河南、四川、重慶等地均有分布,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是什么魚?
娃娃魚不屬于魚類,它是一種兩棲動物。
娃娃魚幼體生活在水中,而且用鰓呼吸,經過變態(tài)發(fā)育后,就會生活在陸地上,并用肺呼吸了。
這種動物在我國的分布比較廣泛,在1000米以下的溪流附近都有可能存在,由于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所以叫娃娃魚。它的食性較雜,能吃的東西也很多。
娃娃魚體表皮膚較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刺激時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漿狀粘液。沿體側腋胯間有縱行皮膚褶。體色隨棲居環(huán)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guī)則斑點,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
大鯢指的是什么動物?
大鯢指的是脊索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大鯢屬中的動物。
中國大鯢、日本大鯢和美國大鯢等等。 大鯢是兩棲動物,身體形狀扁而長,前肢和后肢都比較短,尾巴也比較短,比較扁。 大鯢幼體在水中生活,成年后能在陸地上生活,但在這兩個階段,它們所用的呼吸器官是不同的。中國大鯢在它所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頂端的位置,是生物鏈重要的一環(huán)。
生活習性:
大鯢是肉食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于頭寬;很多魚類和甲殼動物都能成為它們的食物。 因此從類別來看,大鯢屬于脊椎動物,也屬于兩棲動物。
成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食性很廣,主要以蟹、蛙、魚、蝦以及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大鯢的視力不好,主要通過嗅覺和觸覺來感知外界信息,它們還能通過皮膚上的疣來感知水中的震動,進而捕捉魚蝦。
大鯢是什么動物呀?
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
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于頭寬;雄鯢肛部隆起,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泄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棲息環(huán)境:
中國大鯢活動在清澈、低溫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棲息在泥中或者陰暗的巖石縫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在岸上樹根系間或倒伏的樹干上活動,并選擇有回流的灘口處的洞穴內棲息,每個洞穴一般僅有一條。
大鯢怎么讀
大鯢拼音dà ní。
大鯢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
大鯢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于頭寬;雄鯢肛部隆起,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泄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成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食性很廣,主要以蟹、蛙、魚、蝦以及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
主要分布于中國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重慶、貴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
生活習性:
大鯢喜歡捕食蟹類,一只體重1.5千克的個體胃內有蟹6只,總重量約140克;2.5千克的個體一次能吞食250~300克食物;曾在四川馬邊縣發(fā)現(xiàn)一尾體重1蠔多的大鯢,胃內竟有一尾體重0.5千克的魚。
對陜西省柞水縣境內干右河上段大鯢的食性分析,其中蟹占48.3%,船釘魚占12.5%,水生昆蟲幼體占7.8%,水鳥占3.1%,木片占3.1%,小石塊3.1%,大鯢幼體占1.5%,空胃者20.3%。
大鯢新陳代謝較為緩慢,停食半月之久,胃內仍有未消化的食物。它的耐饑力很強,只要飼養(yǎng)在清潔涼爽的水中,數(shù)月甚至一年以上不喂食不致餓死。
關于大鯢和大鯢的功能和作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