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二戰(zhàn)美國射水魚潛艇)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10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4、二戰(zhàn)中日本最后被擊沉的航母叫什么名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勆渌~號潛艇排水量,以及二戰(zhàn)美國射水魚潛艇對應(yīng)的相關(guān)信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關(guān)注我們祥龍魚場哦。
本文目錄一覽:
- 1、二戰(zhàn)時期,日本的航母有多少艘
- 2、二戰(zhàn)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USS Argonaut
- 3、二戰(zhàn)中美國實際的參戰(zhàn)潛艇數(shù)目總共有多少艘,具體的弦號及名稱是什么!
- 4、二戰(zhàn)中日本最后被擊沉的航母叫什么名字?
- 5、二戰(zhàn)中,美軍潛艇的型號
- 6、二戰(zhàn)最大航母噸位
二戰(zhàn)時期,日本的航母有多少艘
日本自1922年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起到1945年戰(zhàn)敗為止,總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艦。其中20艘在戰(zhàn)時被擊沉。到了太平洋戰(zhàn)爭末期,日本的生產(chǎn)能力已經(jīng)跟不上損失的速度。在1944年1月,日本雖然擁有13艘航空母艦、可搭載496架艦截機,然而實際擁有的艦戴機數(shù)量卻始終這不到這個數(shù)字。
日本海軍在條約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艦數(shù)量的方法。其中所謂的“航母預(yù)備艦”就是在部分軍艦的設(shè)計中,事先就考慮了未來可能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裝工作。另外,日本軍方還以投資方式參與商船的設(shè)計建造,戰(zhàn)時大量征用這些商船,進行改裝服役以增強其航母力量。
“鳳翔”號:日本航空母艦的元老和試驗艦
它是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中的元老。在該艦動工興建之前,日本曾改裝過一艘運輸船“若宮丸”號,以進行水上飛機的搭載試驗。而“鳳翔”號在建造之初被歸為“特務(wù)艦”,后來才自成一類,成為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21年10月在淺野造船廠動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9494噸,航速25節(jié),有4門140毫米炮、2門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該艦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艦的試驗艦。在原設(shè)計中,其前段起飛甲板向下傾斜5度,為的是利于飛機起飛加速,右舷的3根煙囪在飛機起飛時可由垂直轉(zhuǎn)為水平;艦島前方有專供水上飛機回收使用的起重機等。到1923年,“鳳翔”號才一一改正了這些錯誤設(shè)計:前端飛行甲板改平,拆除艦島,艦橋改在飛行甲板下面。
1944年,為了搭載新式戰(zhàn)機,“鳳翔”號的飛行甲板被加長到180.8米。由于改裝后的飛行甲板長度超出艦長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無法在遠洋活動。
“赤城”號:山本五六曾任艦長的名艦
“赤城”號原本是“天城”級戰(zhàn)列巡洋艦中的一艘?!俺喑恰碧栍?920年12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建造,到了1921年,兩艘“天城”級戰(zhàn)列巡洋艦改建成航空母艦。1923在發(fā)生的關(guān)東大地震,震壞了放在船臺上的“天城”號龍骨,最后只有“赤城”號以航空母艦的姿態(tài)面世。
“赤城”號在1923年11月重新開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層甲板設(shè)計相當特殊:最上層為飛機降落甲板;第二層甲板上有艦橋及2門雙聯(lián)裝203毫米口徑主炮,故稱為“炮塔甲板”;第三層為飛機起飛甲板,長56.7米,可搭載60架戰(zhàn)機(16架戰(zhàn)斗機、16架偵察機及28架攻擊機)。測試排水量34364噸,航速31節(jié)。
1938年,“赤城”號進行了一次大改裝,拆除原來的炮塔甲板和起飛甲板,將最上層甲板延長變成飛行甲板,艦載機數(shù)量增加到91架(96式戰(zhàn)斗機16架、96式攻擊機51架、96式俯沖轟炸機24架),運送飛機的升降機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飛行甲板左舷增設(shè)艦島。測試排水量增為41300噸,航速31.2節(jié)。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的名艦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該艦艦長,偷襲珍珠港時,該艦也作為機動部隊的旗艦,其后,“赤城”號還參加了爪哇海大戰(zhàn)和中途島戰(zhàn)役。在中途島海戰(zhàn)中,“赤城”號被美軍俯沖轟炸機投下的2枚炸彈命中引起火災(zāi),大火殃及彈藥庫,連鎖爆炸迫使“赤城”號船員不得不棄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野分”號驅(qū)逐艦發(fā)射魚雷將其擊沉。
“加賀”號:關(guān)東大地震使它得以頂替上崗
屬于“土佐”級的“加賀”號,真原始設(shè)計也是戰(zhàn)列艦,同樣也是“八八艦隊”計劃的產(chǎn)物。
“加賀”號于1920年在川崎神戶造船廠動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開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觀與“赤城”號類似,同樣是三層式甲板,排水量33693噸,航速27.5節(jié),可搭載60架飛機。
1934年,“加賀”號也進行了大改裝,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長飛行甲板,使艦載機的數(shù)量增加達到90架(15架90式戰(zhàn)斗機、45架89式攻擊機及30架94式俯沖轟炸機),航速增大至28.3節(jié),排水量增加到42541噸,續(xù)航力得到提高。
“加賀”號一直與“赤城”號搭配編為日本海軍第1航空戰(zhàn)隊;偷襲珍珠港時戰(zhàn)果頗豐,在進軍南洋的過程中也出力頗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zhàn)役時,受到美軍俯沖轟炸機的襲擊被命中3枚炸彈而引起火災(zāi),數(shù)小時后沉沒。成軍13年的第1航空戰(zhàn)隊至此全軍覆沒。
“龍驤”號:日本海軍后續(xù)小型航空母艦的典范
在1924年的日本艦艇補充計劃中,準備建造1艘27000噸和3艘10000噸的航空母艦。
“龍嚷”號最初計劃的排水量為9800噸,使用“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艦體,航速30節(jié),搭載約24架飛機。1924年11月,“龍驤”號在橫濱三菱造船廠動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橫須賀進行艏裝工作。此時軍方要求艦載機數(shù)量增加到36架,廠方不得不更新設(shè)計,增加一層機庫,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變差。1933年5月完工時,測試排水量12732噸、66000馬力、航速29節(jié)、續(xù)航力10000海里(14節(jié)),搭載飛機48架、官兵924人。
“蒼龍”號: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標準建造的航母
“蒼龍”號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標準設(shè)計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軍艦改造而成的?!吧n龍”號的建造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據(jù)《華盛頓公約》的規(guī)定,當時日本還可建造總噸位21000噸的航空母艦,因而最初設(shè)計了2艘各10500噸的航空母艦。但海軍方面卻要求在10500噸的航母上安裝5門203毫米炮、20門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飛機,這對萬噸級航母而言簡直是無理的要求。進入預(yù)算審核階段后,這些要求有所減少,航母的自衛(wèi)武器數(shù)量減少到5門155毫米炮、16門127毫米炮。
“蒼龍”號于1934年11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18800噸、152000馬力、航速34.5節(jié)、續(xù)航力7680海里(18節(jié)以下),可搭裁飛機72架、官兵1000人。
該艦服役后與“飛龍”號一同編入第2航空戰(zhàn)隊,搭載57架飛機(21架“零”式戰(zhàn)斗機、18架97式攻擊機、18架99式俯沖轟炸機),曾支援日軍在中國大陸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動,并且是偷襲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zhàn)役是“蒼龍”號戰(zhàn)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該艦在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和“企業(yè)”號的俯沖轟炸機的打擊下沉入海底,艦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還。
“飛龍”號:魚雷“自我了斷”,水兵得以逃生
“飛龍”號是“蒼龍”級的2號艦,于1936年7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0165噸、航速34.6節(jié)、續(xù)航力7670海里(18節(jié)以下),可搭載飛機72架、官兵1101人。
“飛龍”號服役后一直隨“蒼龍”號同進退。在中途島戰(zhàn)役期同,在“蒼龍”號遭襲6小時后,美機再度光臨“飛龍”號上空。該艦被4枚炸彈命中艦橋右側(cè)前方的飛行甲板,前段升降機整個被炸飛到艦橋上井引發(fā)火災(zāi)。6月6日夜零時15分宣布棄船,包括山口聞多在內(nèi)的416名官兵喪生。值得提的是,當日本驅(qū)逐艦“卷云”號奉命向“飛龍”號旋射2枚魚雷離去后,被困在“飛龍”號艙底輪機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從魚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處奇跡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艦營救。
“翔鶴”級:鼎盛時期的寵兒、偷襲珍珠港的干將
“翔鶴”級航空母艦包括“翔鶴”號和“瑞鶴”號。1936年,日本單方面退出倫敦裁軍會議,從此海軍的造艦工程便如脫韁野馬一般全力擴張?!跋楮Q”級航空母艦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翔鶴”號于1937年12月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動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鶴”號則于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戶造船廠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9800噸,可搭載飛機84架、官兵1660人。這兩艘航母均屬于第1航空艦隊的第5航空戰(zhàn)隊,它們服役于日本海軍的鼎盛時期,先后參加了偷襲珍珠港、東南亞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戰(zhàn)。
“翔鶴”號在珊瑚海海戰(zhàn)中因甲板中彈而無法起降飛機,回到吳港大修,第5航空戰(zhàn)隊因此避開了中途島戰(zhàn)役。等到第三次所羅門海戰(zhàn)時,該級艦成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戰(zhàn)中,“翔鶴”號再度受損,回到橫須賀大修。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第5航空戰(zhàn)隊再度出擊。19日,“翔鶴”號遭到美軍潛艇“青花魚”號發(fā)射的4條魚雷的攻擊,導致彈藥庫爆炸,1263名官兵與艦同沉。
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瑞鶴”號被一枚炸彈命中,隨后回吳港進干船塢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鶴”號投入萊特灣大海戰(zhàn),擔任日軍北方部隊的旗艦。25日,“瑞鶴”號遭到美軍艦載機的猛烈攻擊,被命中魚雷和炸彈各7枚,在恩加諾角沉沒,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獲救。
“祥鳳”級:名為潛艇支援母艦、實為航母預(yù)備艦
“祥鳳”級航空母艦包括“祥鳳”號和“瑞鳳”號,前身分別是潛艇支援母艦“劍崎”號和“高崎”號,在設(shè)計之初已被列為“航母預(yù)備艦”?!案咂椤碧栐?939年下水后立即進行航母的改造工作,于1940年2月完工,并更名為“瑞鳳”號?!皠ζ椤碧栍?939年1月比“高崎”號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進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為“祥鳳”號。
改造后的“祥鳳”號排水量達13100噸,航速28節(jié),續(xù)航力7800海里(18節(jié)時),艦上可搭載6架“零”式戰(zhàn)斗機、12架97式攻擊機及10架99式俯沖轟炸機,合計28架。官兵788人。
“祥鳳”號的第1次也是最后班出擊是在珊瑚海海戰(zhàn)中。在戰(zhàn)斗期間,“祥鳳”號遭到美機密集攻擊而被命中了7條魚雷和13枚炸彈,1942年5月7日沉沒,是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母?!叭瘌P”號則在1944年10月于恩加諾角遭到美機轟炸,命中2條魚雷和2梅炸彈后沉沒。
“龍鳳”號:甲板上設(shè)置一根煙囪以掩人耳目
“龍鳳”號的前身是潛艇支援母艦“大鯨”號,1933年8月在橫須賀開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噸。它也被列為“航母預(yù)備艦”。
1941年底,“大鯨”號開始進行航空母艦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為“龍鳳”號。排水量15300噸,航速26.5節(jié),續(xù)航力8000海里(18節(jié)時),官兵989人。“龍鳳”號可搭載21架戰(zhàn)斗機和9架攻擊機。
“龍鳳”號曾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zhàn),輕微受損后回到日本。其后為搭載新式戰(zhàn)機而將飛行甲板延長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龍鳳”號停泊在吳港時遭空襲而役失動力,后被充作浮動防空炮臺使用,直到日本戰(zhàn)敗。戰(zhàn)后,“龍鳳”號被用于運送海外日本戰(zhàn)俘和僑民回國,最后在1946年4月解體。
“大鷹”級:只能用于訓練及飛機運輸任務(wù)
“大鷹”級航空母艦包括“犬鷹”號、“云鷹”號和“沖鷹”號。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zhàn)爭前,就有資助民間航運公司建造大型郵輪的計劃,以備有朝一日征用這些郵輪改造為航空母艦。
1937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上述計劃,凡是排水量在6000噸以上、航速在19節(jié)以上的客輪、郵輪、貨輪,政府均會在建造之中予以“獎助金”。1940年,日本海軍急速擴充時,三菱長崎廠的“春日丸”號郵輪即被日本軍方征用,當時該船的建造工程已經(jīng)完成約30%。1941年5月,該艦轉(zhuǎn)移到佐世保海軍造船廠改造,于同年9月完工編入第5航空戰(zhàn)隊,稍后改編入第4航空戰(zhàn)隊。測試排水量為20000噸、航速21.1節(jié)、續(xù)航力8500海里(18節(jié)時),飛行甲板長172米、寬23.5米,官兵747名。
完工后從未作為航空母艦使用,多半用于訓練及飛機運輸任務(wù),只能算是飛機運輸艦。“春日丸”號在1942年8月被更名為“大鷹”號,正式編入日本航空母艦行列之中?!按喝胀琛碧柕逆⒚门炦€有“八幡丸”號和“新田丸”號兩艘?!鞍酸ν琛碧栐谕狄u珍珠港前夕被軍方征用,1942年初開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為“云鷹”號?!靶绿锿琛碧柕母脑旃ぷ饕灿谕?1月完工,更名為“沖鷹”號。
上述3艦的航速高正規(guī)航空母艦甚遠,只能為運輸船隊警戒、護航或充當運輸飛機平臺,“大鷹”號于1944年8月18日在呂宋島西北方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霸弃棥碧栍?944年9月11日在東沙島以東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而“沖鷹”號則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島以東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
“隼鷹”級:整體性能不亞于正規(guī)航空母艦
“隼鷹”級航空母艦包括“隼鷹”號和“飛鷹”號,它們的服役背景與“大鷹”級類似。為應(yīng)付194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郵政省決定建造2艘大型豪華田6輪。日本軍方愿意提供60%的補助經(jīng)費,但要求這2艘郵輪必須達到船長210米、寬25米以上的規(guī)格,而且航速要在24節(jié)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噸之間,并且可在3個月之內(nèi)改裝為航空母艦。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號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長崎廠開工,第2艘“出云丸”號則于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戶造船廠動工。1940年‘0月,郵輪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決定改造成航空母艦并由軍方收購?!蚌历棥奔壍母脑旃こ淘诟叨缺C艿那闆r下進行,“僵原丸”號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為“隼鷹”號;“出云丸”號則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為“飛鷹”號。測試排水量均為27500噸,水線長215.3米、寬126.7米,飛行甲板長210.3米、寬27.3米,航速25.5節(jié),續(xù)航力12251海里(18節(jié)時),可搭載飛機53架、官兵1187名。
“隼鷹”號在1942年7月與“飛鷹”號同被編入第3艦隊第2航空戰(zhàn)隊。在中途島戰(zhàn)役結(jié)束一個月后,由于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嚴重不足,它們由二線預(yù)備部隊調(diào)整到第一線作戰(zhàn);10月份參加了所羅門群島海戰(zhàn)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zhàn),攻擊了美軍“企業(yè)”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美軍進攻塞班島時,它們也有出擊的記錄。
1944年6月20日,在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飛鷹”號在艦載機傾巢而出后,被美軍艦載機趁虛而人命中1條魚雷,魚雷爆炸后破壞了航空燃料庫,揮發(fā)后的油氣彌漫在艦艇內(nèi)部。2個小時后油氣被引爆,隨后產(chǎn)生了場無法控制的大火,強烈的爆炸使艦上官兵誤認為該艦又被一條魚雷擊中?!帮w鷹”號在爆炸后不久便傾覆沉沒。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海戰(zhàn)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艦都是被魚雷攻擊后因油氣引爆而沉沒的。
在同一天里,“隼鷹”號也被2枚炸彈命中,坦損傷不重。1944年12月9日,“隼鷹”號被美軍潛艇發(fā)射的魚雷命中而嚴重受損。但由于中雷時彈藥庫和燃料庫都是空的,因此幸運地沒有步姊妹艦的后塵而發(fā)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鷹”號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戰(zhàn)后于1946年8月解體。
“神鷹”號:由德國商船改裝的飛機運輸艦
“神前身是一艘德國商船“沙恩霍斯特”號。該船于1935年在德國不萊梅建造,屬于德國洛德航運公司遠東航線的定期郵輪,排水量18184噸。因為大西洋的制海權(quán)掌握在英國手里而無法回國,只好滯留在神戶。
1942年被日本軍方收購,同年9月進行航空母艦改裝。由于該船的原廠材料難以獲得,所以改裝工作進展緩慢,一直到1944年春季才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完成。測試排水量20900噸,水線長189.36米、寬25.6米,航速24節(jié),26000馬力,續(xù)航力8000海里(18節(jié)時),飛行甲板長180米、寬245米,官兵834人。
它于1944年7月編入第1海上護衛(wèi)隊,擔任船隊的護航任務(wù)。1944年11月17日,在一次從日本到新加坡的護航任務(wù)中,在黃海濟州島以西水域被美軍潛艇擊沉,結(jié)束了短短5個半月的航母生涯。
“海鷹”號:從客輪、袖珍航母到訓練靶船
“海鷹”號的前身是屬于日本大阪航運公司的“阿根廷丸”號客輪。1939年5月在三菱長崎廠完工,也是日本大型商船“獎助金”支持下的產(chǎn)物。原先排水量12577噸,16600馬力航速21.48節(jié),可搭載旅客901人。中途島戰(zhàn)役后,1942年12月由三萎長崎廠進行改裝,次年11月完工,更名為“海鷹”號?!昂z棥碧柵潘?6700噸,水線長159.59米、寬219米,飛行甲板長160米、寬23米,是“鷹”字號航空母艦中最袖珍的一款。由于換裝了“陽炎”級驅(qū)逐艦的52000馬力主機,航速增大到23節(jié),續(xù)航力7000海里(18節(jié)時),可載官兵587人。該船航速太慢,只從事船隊護航、運送飛機等后勤任務(wù),未投入到線作戰(zhàn)。
1845年3月19日,“海鷹”號在吳軍港外海遭美軍空襲受損,被拖回瀨戶內(nèi)海的別府灣作為訓練用的靶船。同年7月24日在別戶府灣遭英國海軍航空兵攻擊后,擱淺直至戰(zhàn)爭結(jié)束,1946年9月解體。
“大鳳”號:油氣“悶炸”使之魂歸大海
這是日本海軍最后一艘大型的正宗航空母艦。當時日本海軍急需擴充航母力量,以對抗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日本海軍認為,美國已擁有5艘大型航母并還將建造2艘,日本則只有6艘一線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所以要再建造一艘“大鳳”號與之抗衡。該艦由川崎重工承造,于1939年預(yù)算通過后即著手設(shè)計,1941年完工。
該艦在設(shè)計中吸收了從實戰(zhàn)中獲得的經(jīng)驗教訓,強調(diào)加強防護裝甲,由于裝甲的重量增加而只好減少飛機的搭載數(shù)量,原設(shè)計的排水量是33900噸,但為了增加消防設(shè)備和高射機槍座而增加到34200噸。
艦載機合計61架,包括19架“烈風”式戰(zhàn)斗機、6架“彩云”式偵察機、36架“流星”式攻擊機。由于機庫已經(jīng)滿載,有13架必須露天停放在飛行甲板上。該艦航速為33.3節(jié),160000馬力,續(xù)航力10000海里(18節(jié)時),測試排水最34200噸,水線長253米、寬27.5米,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官兵1751人。
“大鳳”號于1943年4月下水,1944年3月完工,配屬在第1機動艦隊第‘航空戰(zhàn)隊。與“翔鶴”號、“瑞鶴”號三足鼎立。第1機動艦隊共有航母9艘、飛機450架。當時“大鳳”號上搭裁有27架“零”式戰(zhàn)斗機、18架“天山”攻擊機、27架“彗星”及99式俯沖轟炸機、3架偵察機,合計75架。
1944年6月,“大鳳”號第一次出擊,19日出現(xiàn)在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發(fā)出第一波飛機后即被美軍潛艇發(fā)射的魚雷命中艦島下方,電力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火花瞬間引燃了油氣,爆炸的沖擊波無法炸穿兩幢和飛行甲板的裝甲,而是在艦內(nèi)部造成“悶炸”。驚人的爆炸摧毀了艦內(nèi)所有較薄弱的結(jié)構(gòu),但“大鳳”號仍在海面上漂浮了1個多小時才沉沒。該艦由于“悶炸”而使人員傷亡慘重,陣亡官兵在1000人以上。
“信濃”號:首次出航不到20小時就被擊沉
該艦原本是“大和”級超級戰(zhàn)列艦的第3艘,1940年5月動工:但在橫須賀造船廠施工過程中,因中途島戰(zhàn)役航母損失慘重而半路改建成航空母艦。1944年11月9日完工。
“信濃”號本身搭載的飛機并不準備用于擔任攻擊任務(wù),而只是用于自身的護衛(wèi),所以飛機搭載數(shù)量并不多。雖然測試排水量達到68059噸,飛行甲板長256米、寬40米(是二戰(zhàn)期間飛行甲板最寬的航母),卻只計劃搭載38架“烈風”式戰(zhàn)斗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9架“彩云”式偵察機。合計65架;而后又改為20架戰(zhàn)斗機、27架俯沖轟炸機,合計47架。
“信濃”號水線長256米、寬36.3米。航速27節(jié),150000馬力,續(xù)航力10000海里(18節(jié)時),官兵2400人。造船廠日夜趕工并簡化建造流程,終于在1944年11月19日勉強交船。11月28日,“信濃”號起航,在瀨戶內(nèi)海進行它的處女航行,隨船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計1900人。不料在28日夜21時左右,“信濃”號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fā)現(xiàn),29日凌晨遭攻擊并被4條魚雷命中。雖然在設(shè)計上“信濃”號可以承受20條以上魚雷的攻擊,但由于抽水泵尚未安裝,水密隔艙的工程也未完成,加上艦上人員未經(jīng)訓練,“信濃”號在中雷2個半小時后,因鍋爐進水而導致全艦動力盡失,5個小時后傾覆沉沒。
“信濃”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日本人花了4年半時間來建造它,可在第一班出航不到20個小時內(nèi)即被擊沉。
“千歲”級:曾是袖珍潛艇和水上飛機的母艦
該級艦包括“千歲”號和“干代田”號,前者是水上飛機母艦。最初設(shè)計是作為一種排水量僅46噸的袖珍特攻潛艇的母艦,在平時充當水上飛機母艦和高速油彈補給船,并可作為航母預(yù)備艦。
“千歲”號于1934年11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開工,1996年11月下水,1938年7月完工。而“千代田”號則于1936年12月動工,1937年11月下水,1938年12月完工。在水上飛機母艦時代,兩艦曾活躍在中國大陸沿海。中途島戰(zhàn)役后,決定“千歲”號和“千代田”號迅速改裝成航空母艦,分別在1942年11月和1943年2月進入佐世保和橫須賀造船廠開始改裝。
“千歲”號于1943年8月完工,“千代田”號則于同年12月完工。測試排水量為13600噸,飛行甲板長180米、寬23米,其余性能大體照舊,可搭載戰(zhàn)斗機21架、攻擊機9架,合計30架。但因機庫空間不足,有7架戰(zhàn)斗機必須露天停放在飛行甲板上。
“千歲”號完工后被編入第3艦隊第50航空戰(zhàn)隊,從事輸送飛機和船隊護航任務(wù),而“千代田”號則編入第12航空艦隊第51航空戰(zhàn)隊。1944年2月,兩艦同日被改編入第3艦隊第3航空戰(zhàn)隊,6月份參加馬里亞納海戰(zhàn)
‘千歲”號在恩加諾角被美軍俯沖轟炸機投彈命中,在10月25日上午沉沒;“千代田”號則在當天下午遭到美軍巡洋艦的炮擊而中彈沉沒。
云龍”級:日本最后一批中型正規(guī)航空母艦
“云龍”級航空母艦包括“云龍”號、“天城”號、“葛城”號、“笠置”號、“阿蘇”號和“生駒”號,是日本海軍繼“大鳳”號之后在1942年著手設(shè)計的最后一批中型正規(guī)航空母艦。“云龍”號便于2個月后(1942年8月)在橫須賀開工,1943年9月下水,1944年8月完工。測試排水量20450噸,水線長223米、寬22米,152000馬力,航速34節(jié),續(xù)航力8000海里(18節(jié)時),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計劃搭載戰(zhàn)斗機20架、偵察機6架、俯沖轟炸機27架,合計53架,官兵1556人。
“云龍”號完工后恰逢馬里亞納海戰(zhàn)結(jié)束不久,日本航母的艦載機損失殆盡。雖然它與“天城”號同被編入第1航空戰(zhàn)隊,但根本沒有配屬可供戰(zhàn)斗的飛機,只能從事訓練任務(wù)。到1944年12月18日從吳港出發(fā),運送“櫻花”特攻隊及陸軍部隊到馬尼拉。19日在東海航行時被美軍潛艇發(fā)現(xiàn)并遭到攻擊,由于命中“云龍”號的2條魚雷引爆了該艦的前彈藥庫和航空燃料庫,在陣劇烈的爆炸聲中,“云龍”號很快沉入海底,艦上官兵1240人悉數(shù)斃命。
至于“云龍”級的其他姊妹艦則是在“云龍”號之后追加建造的。開始計劃建造6艘,實際動工的只有5艘,最后1艘“鞍馬”號還在圖紙作業(yè)階段時戰(zhàn)爭就結(jié)束了。實際動工的5艘中,完工的只有“天城”號和“葛城”號?!疤斐恰碧栍?944年8月在三菱長崎廠完工,編入第1航空戰(zhàn)隊。1945年3月19日停泊在吳港時遭到空襲被命中1枚炸彈,在7月24日的空襲中再度被命中3枚炸彈而傾疆于軍港中,1946年12月解體。
“葛城”號則于1942年12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44年完工后編入第1航空戰(zhàn)隊。它是日本在投降后仍維持可操作狀態(tài)的最大噸位戰(zhàn)艦,此后直從事運送海外日本戰(zhàn)俘回國的任務(wù),1946年2月解體。
“笠置”號于1943年4月在三菱長崎廠動工,1944年10月下水。1945年4月因戰(zhàn)局惡化而終止建造,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工程完成84%,1946年9月解體。
至于“阿蘇”號,則載1943年6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44年11月下水后即告停工,工程進度完成約60%。1945年7月日本準備所謂“本土決戰(zhàn)”前夕被該做“櫻花”特攻機的靶艦而損毀擱淺,1946年12月解體。
“生駒”號則于1943年7月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1944年11月下水后也告半途而廢,進度僅完成60%,1946年6月解體。
“伊吹”號:胎死腹中的前重型巡洋艦
“伊吹”號原本是1941年日本海軍追加建造的“鈴谷”級重型巡洋艦,于1942年4月在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43年5月該艦下水后即未再施工而停泊在吳港內(nèi)。
一直到日本出現(xiàn)新式艦載機后,“伊吹”號才被用于改造成航空母艦。1943年11月,“伊吹”號在佐世保開始進行航空母艦的改造工程。預(yù)定的排水量為14800噸,水線長198.35米、寬21.2米,72000馬力,航速預(yù)計達到29節(jié),續(xù)航力6300海里(18節(jié)時),飛行甲板長205米、寬23米,官兵預(yù)計為1015人。
1945年3月,“伊吹”號的工程完成80%時,因戰(zhàn)局惡化而停止建造,戰(zhàn)后在1946年10月解體。
二戰(zhàn)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USS Argonaut
Argonaut 來自希臘語:亞爾古(阿爾戈),本文譯為 亞爾古號
無線電呼號是NAN-ITEM-CHARLIE-TARE。
美國海軍戰(zhàn)前潛水艇按照A、B、C、D的順序建造裝備,亞爾古最初編號為V-4。
V1、2、3 ? ? ?同級,SS-163? 梭子魚 ,SS-164? 貝斯 ,SS-165
V4 ? ? ? ? ? ? ? ? ?為單獨的布雷潛水艇,SS-166? 亞爾古
V5、6 ? ? ? ? ? ?同級,SS-167? 獨角鯨 ,SS-168? 鸚鵡螺
V7, ? ? ? ? ? ? ?SS-169? 海豚 (一艘小型試驗潛艇)
V8、9 ? ? ? ? ? ?同級,SS-170? 抹香鯨 ,SS171? 墨魚
美國海軍唯一的布雷潛水艇 ,V-4號亞爾古(USS Argonaut),緬因州樸次茅斯海軍造船廠建造,建造費用615萬美元,1928年4月2日服役。
亞爾古號長109米(385英尺),寬10米,水面排水量2710噸(水下4080噸),是美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
艇首4具艇尾2具21英寸魚雷管??梢匝b載60枚水雷。
兩門6英寸/ 53倍徑的甲板炮,船首船尾各一門。
V-4排水量2710噸(水下4080噸)是V級潛艇中的巨獸。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了軍艦噸位,建造潛艇可以避開軍艦噸位限制。
在整個二戰(zhàn)中,她一直是美國海軍中最大的潛水艇,直到戰(zhàn)后核潛艇出現(xiàn),他的噸位記錄才被打破??匆幌滤屯榈膶Ρ劝?/p>
相比二戰(zhàn)期間的德國日本同行,亞爾古號都是個不得不說的大塊頭。
奇怪,我介紹的很多武器都有拍電影的經(jīng)歷,比如約翰.薩奇駕駛的地獄俯沖者轟炸機,揚子江炮艦。
這次的主角是V4亞爾古號潛水艇,1931年,美國好萊塢電影《海底之下》(Seas Beneath),由亞爾古號潛艇拍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U型潛水艇,U172號。
1931年2月19日,V-4改名為亞爾古;
1931年7月1日,艦艇分類符號改為SM-1;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時,亞爾古號正在中途島附近海域。艇長Stephen Barchet中尉發(fā)現(xiàn)了日軍艦船,考慮到亞爾古號不是一艘攻擊潛艇,他選擇了下潛規(guī)避日軍。
遭遇的日軍艦船是驅(qū)逐艦潮、漣(吹雪級),指揮官小西要(Ohishi Kaname)中佐,他們的任務(wù)是炮擊中途島,牽制美軍,潮號12月8日向中途島發(fā)射108發(fā)炮彈。
1942年1月22日,當亞爾古返航珍珠港時,美國人認識到V級潛水艇巨大笨重的身軀,上浮和下潛的速度緩慢( 最快下潛也需要52秒 ),不適合作為攻擊潛艇使用,于是妥協(xié)的方案就是將其挪作他用。
他進入馬雷海軍船廠,拆除了布雷設(shè)備和六個魚雷發(fā)射管,被緊急改裝為特種運輸潛艇,原先的水雷倉用于改裝為人員住艙,可以一次運送12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一個連的規(guī)模)。
1942年5月,亞爾古號潛艇,因為這次改裝錯過了重要的中途島之戰(zhàn),而他的兄弟姐妹們(V級潛艇中的5艘),此時正在中途島西方組成巡邏線,偵查日軍中途島進攻編隊的位置。
美軍參戰(zhàn)潛水艇:共19艘
潛艇部隊:珍珠港潛艇部隊司令:羅伯特.英格利希少將
第7.1大隊
鸚鵡螺號(原V-6?USS Nautilus SS-168)小W.H.布羅克曼少校
海豚號(原V-7?USS Dolphin SS-169)R.L.拉特少校
抹香鯨號(原V-8?USS Cachalot SS-170)G.A.劉易斯少校
墨魚號(原V-9?USS Cuttlefish SS-171)M.P.霍特爾少校
石斑魚號(USS Grouper SS-214)C.E.杜克少校
飛魚號(USS Flying Fish SS-229)G.R.多納霍少校
河豚號(USS Tambor SS-198)J.W.墨菲少校
鱒魚號(USS Trout SS-202)F.W.芬諾少校
河鱒/茴魚號(USS Grayling SS-209)E.奧爾森少校
長尾鱈號(USS Grenadier SS-210)W.A.倫特少校
白楊魚/鮈魚號(USS Gudgeon SS-211)H.B.萊昂少校
小鯊魚號(USS Gato SS-212)W.G.邁爾斯少校
第7.2大隊
獨角鯨號(原V-5?USS Narwhal SS-167)C.W.威爾金斯少校
活塞號(USS Plunger SS-179)D.C.懷特少校
射水魚號(USS Trigger SS-237)J.H.劉易斯少校
第7.3大隊
梭子魚號(USS Pike SS-173)W.A.紐少校
大海鰱號(USS Tarpon SS-175)劉易斯.華萊士少校
長須鯨號(USS Finback SS-230)J.L.赫爾少校
黑鱸號(USS Growler SS-215)H.W.吉爾莫少校
中途島戰(zhàn)役中的美軍潛水艇散開線
美軍部署的TG7.1潛艇封鎖線有機會抓到5日夜間炮擊中途島的伊-168號潛艇,只是運氣不佳未能獲得這個潛在的戰(zhàn)果。
1942年8月17日,在約翰.皮爾斯(John R. Pierce)中尉指揮下的亞爾古號運送海軍陸戰(zhàn)隊第2突擊營(2d Raider Battalion)A連121名官兵突襲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島,V-6鸚鵡螺號運載了另外B連的90名官兵,因為第2突擊營的指揮官是埃文斯.卡爾森中校,他們被稱為“卡爾森突襲者”。
卡爾森的突襲者是美國首次組建的特種作戰(zhàn)部隊,這是以后大名鼎鼎的三角洲特種部隊與海豹突擊隊的前身。
2天后,兩艘潛艇撤離了突擊隊員。他們8月26日順利返航珍珠港,卡爾森的突襲者在亞爾古號甲板上列隊,受到人們和尼米茲將軍的熱烈歡迎。
1942年9月22日,亞爾古的艦艇分類符號由SM-1(布雷潛艇)改為APS-1(人員輸送潛艇)。
42年底,亞爾古號的作戰(zhàn)基地轉(zhuǎn)移到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布里斯班。
1943年1月10日,亞爾古號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顛群島南部,拉包爾基地附近巡航,指揮官約翰·皮爾斯中尉發(fā)現(xiàn)了一支日軍護航船隊,由5艘運輸船和3艘護航艦艇。
亞爾古號發(fā)起魚雷攻擊,魚雷未能擊中敵艦,然后遭到驅(qū)逐艦磯風,舞風的深水炸彈攻擊。亞爾古號受傷被迫上浮,遭到日本驅(qū)逐艦炮擊,亞爾古號沉沒了。巧合的是,美國陸航一架飛機恰好飛過,目睹了亞爾古號被日軍擊沉。
1943年2月21日,美國海軍部公報288
美國潛艇亞爾古號未能從巡邏行動返回,被推定失蹤。
105名水手隨艦沉沒。
今天,珍珠港潛艇紀念教堂敲起的鐘聲,就是亞爾古號船鐘。
德國共建造了8艘XB級布雷潛艇:
U-116、U-117、U-118、U-119
U-219、U-220、U-233、U-234
戰(zhàn)爭中損失6艘,兩艘被俘
U-116最后于1942年10月6日得知其在北大西洋,之后被推定已沉沒。
U-117于1943年8月7日在北大西洋被盟軍卡德號(Card)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
U-118于1943年6月12日在加那利群島被盟軍博格號(Bogue)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
U-119于1943年6月24日在比斯開灣被英軍歐掠鳥號(Starling)護衛(wèi)艦撞沉。
U-220于1943年10月28日在北大西洋被布洛克島(BlockIsland)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
U-233于1944年7月5日在哈利法克斯南部海域被貝克號(Baker)和托馬斯號(Thomas)護衛(wèi)驅(qū)逐艦共同擊沉。
U-234,它于1945年5月14日向美國海軍投降,當時U-234正準備前往日本轉(zhuǎn)交560公斤的氧化鈾、2架Me262噴氣式戰(zhàn)斗機和10座噴射引擎。
U-219,它于1944年12月前往日本占領(lǐng)的雅加達,運送V-2火箭部件給日本。隨著德國投降,U-219于1945年7月15日加入日本帝國海軍,編號改為伊505。
日本共建造4艘布雷潛艇:
伊121、伊122、伊123、伊124
荷蘭潛艇O19、O20號也有水雷布設(shè)能力(20枚)
O20開戰(zhàn)后不久,1941年12月19日,被日軍驅(qū)逐艦天霧、綾波、浦波以及驅(qū)潛艇8號擊沉,沉沒位于馬來半島哥打巴魯東25海里。
O19熬過了4年太平洋戰(zhàn)爭,在45年7月8日,二戰(zhàn)勝利前夕,在中國南海日積礁(拉德礁)觸礁沉沒,全部荷蘭艇員被美國潛艇鱈魚(USS Cod)號救援幸存下來。
故事詳見本人另一篇文章《援救荷蘭潛艇O-19》
~(完)~
這是一個海戰(zhàn)愛好者的港灣,喜歡請點擊關(guān)注和收藏~
二戰(zhàn)中美國實際的參戰(zhàn)潛艇數(shù)目總共有多少艘,具體的弦號及名稱是什么!
共358 艘 實際參戰(zhàn)329 滕奇級潛艇44年-51年造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的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后來臺灣省有二艘
所有潛艇弦號及名稱全在
巴洛級 122 失11
Balao巴洛級是成功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的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它的類號射手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魚類之一(的SS - 311)帶下來仍然是最大的船由一艘潛艇,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59,000噸)沉沒。
加托級潛艇 77
鯖魚級潛艇 2
海豚級 10
R級潛艇 27 失1
三文魚級 6 沉敵艦 33
薩戈級潛艇- 73 沉敵艦10 4
坦博爾級潛艇 12 失7
滕奇級潛艇 29 二戰(zhàn)后期做
滕奇級潛艇是一型潛艇美國海軍(USN)的1944年至1951年間建成。從美國海軍的兩個滕奇潛艇來到中國海軍共和國和調(diào)任為海石級潛艇歸類
The Balao-class 122 lost 11
The Balao class was successful, and one of its class USS Archer-Fish (SS-311) brought down what remains the largest ship sunk by a submarine, the Japanese aircraft carrier Shinano (59,000 tons).
Gato class submarine 77
Mackerel class submarine 2
Porpoise-class 10
R-class submarines 27 lost 1
Salmon class 6 sank 33 enemy ships
Sargo-class submarines 10 sinking 73 ships lost 4
Tambor class submarine 12 lost 7
Tench class submarines were a type of submarine built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USN) between 1944 and 1951. Two Tench subs from the USN went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vy and re-classed as Hai Shih class submarines
USS Albacore (SS-218)
USS Amberjack (SS-522)
USS Amberjack (SS-219)
USS Angler (SS-240)
USS Apogon (SS-308)
USS Archer-Fish (SS-311)
USS Argonaut (SM-1)
USS Argonaut (SS-475)
USS Aspro (SS-309)
USS Atule (SS-403)
B
USS Balao (SS-285)
USS Bang (SS-385)
USS Barb (SS-220)
USS Barbel (SS-316)
USS Barbero (SS-317)
USS Barracuda (SS-163)
USS Bashaw (SS-241)
USS Bass (SS-164)
USS Batfish (SS-310)
USS Baya (SS-318)
USS Becuna (SS-319)
USS Bergall (SS-320)
USS Besugo (SS-321)
USS Billfish (SS-286)
USS Blackfin (SS-322)
USS Blackfish (SS-221)
USS Blanquillo
USS Blanquillo (SS-323)
USS Blenny (SS-324)
USS Blower (SS-325)
USS Blueback (SS-326)
USS Bluefish (SS-222)
USS Bluegill (SS-242)
USS Boarfish (SS-327)
USS Bonefish (SS-223)
USS Bonita (SS-165)
USS Bowfin (SS-287)
USS Bream (SS-243)
USS Brill (SS-330)
USS Bugara (SS-331)
USS Bullhead (SS-332)
USS Bumper (SS-333)
USS Burrfish (SS-312)
C
USS Cabezon (SS-334)
USS Cabrilla (SS-288)
USS Cachalot (SS-170)
USS Caiman (SS-323)
USS Capelin (SS-289)
USS Capitaine (SS-336)
USS Carbonero (SS-337)
USS Carp (SS-338)
USS Catfish (SS-339)
USS Cavalla (SS-244)
USS Cero (SS-225)
USS Charr (SS-328)
USS Chivo (SS-341)
USS Chopper (SS-342)
USS Chub (SS-329)
USS Cisco (SS-290)
USS Cobbler (SS-344)
USS Cobia (SS-245)
USS Cod (SS-224)
USS Conger (SS-477)
USS Corvina (SS-226)
USS Crevalle (SS-291)
USS Croaker (SS-246)
USS Cutlass (SS-478)
USS Cuttlefish (SS-171)
D
USS Dace (SS-247)
USS Darter (SS-227)
USS Dentuda (SS-335)
USS Devilfish (SS-292)
USS Diablo (SS-479)
USS Dogfish (SS-350)
USS Dolphin (SS-169)
USS Dorado (SS-248)
USS Dragonet (SS-293)
USS Drum (SS-228)
E
USS Entemedor (SS-340)
USS Escolar (SS-294)
F
USS Finback (SS-230)
USS Flasher (SS-249)
USS Flier (SS-250)
USS Flounder (SS-251)
USS Flying Fish (SS-229)
G
USS Gabilan (SS-252)
USS Gar (SS-206)
USS Gato (SS-212)
USS Golet (SS-361)
USS Grampus (SS-207)
USS Grampus (SS-523)
USS Grayback (SS-208)
USS Grayling (SS-209)
USS Greenfish (SS-351)
USS Greenling (SS-213)
USS Grenadier (SS-210)
USS Grouper (SS-214)
USS Growler (SS-215)
USS Grunion (SS-216)
USS Guardfish (SS-217)
USS Guavina (SS-362)
USS Gudgeon (SS-211)
USS Guitarro (SS-363)
USS Gunnel (SS-253)
USS Gurnard (SS-254)
H
USS Hackleback (SS-295)
USS Haddo (SS-255)
USS Haddock (SS-231)
USS Hake (SS-256)
USS Halibut (SS-232)
USS Hammerhead (SS-364)
USS Harder (SS-257)
USS Hardhead (SS-365)
USS Hawkbill (SS-366)
USS Herring (SS-233)
USS Hoe (SS-258)
I
USS Icefish (SS-367)
USS Irex (SS-482)
J
USS Jack (SS-259)
USS Jallao (SS-368)
K
USS Kete (SS-369)
USS Kingfish (SS-234)
USS Kraken (SS-370)
USS Lagarto (SS-371)
USS Lamprey (SS-372)
USS Lancetfish (SS-296)
USS Lapon (SS-260)
USS Ling (SS-297)
USS Lionfish (SS-298)
USS Lizardfish (SS-373)
USS Loggerhead (SS-374)
M
USS Macabi (SS-375)
USS Mackerel (SS-204)
USS Manta (SS-299)
USS Mapiro (SS-376)
USS Marlin (SS-205)
USS Medregal (SS-480)
USS Menhaden (SS-377)
USS Mingo (SS-261)
USS Moray (SS-300)
USS Muskallunge (SS-262)
N
USS Narwhal (SS-167)
USS Nautilus (SS-168)
O
USS O-2 (SS-63)
USS O-3 (SS-64)
USS O-4 (SS-65)
USS O-6 (SS-67)
USS O-7 (SS-68)
USS O-8 (SS-69)
USS O-10 (SS-71)
USS Odax (SS-484)
P
USS Paddle (SS-263)
USS Pampanito (SS-383)
USS Parche (SS-384)
USS Pargo (SS-264)
USS Perch (SS-313)
USS Perch (SS-176)
USS Permit (SS-178)
USS Peto (SS-265)
USS Pickerel (SS-177)
USS Pickerel (SS-524)
USS Picuda (SS-382)
USS Pike (SS-173)
USS Pilotfish (SS-386)
USS Pintado (SS-387)
USS Pipefish (SS-388)
USS Piper (SS-409)
USS Piranha (SS-389)
USS Plaice (SS-390)
USS Plunger (SS-179)
USS Pogy (SS-266)
USS Pollack (SS-180)
USS Pomfret (SS-391)
USS Pompano (SS-181)
USS Pompon (SS-267)
USS Porpoise (SS-172)
USS Puffer (SS-268)
Q
USS Queenfish (SS-393)
USS Quillback (SS-424)
R
USS R-1 (SS-78)
USS R-2 (SS-79)
USS R-4 (SS-81)
USS R-5 (SS-82)
USS R-6 (SS-83)
USS R-7 (SS-84)
USS R-9 (SS-86)
USS R-10 (SS-87)
USS R-11 (SS-88)
USS R-12 (SS-89)
二戰(zhàn)中日本最后被擊沉的航母叫什么名字?
二戰(zhàn)最后被擊沉的航母是云龍級天城號航母,另外阿蘇號是半成品,如果算是航母的話,那日本最后被擊沉的航母是櫻花特攻機干的?!疤斐恰碧?,1942年10月1日在三菱公司長崎船廠開工建造,1943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8月10日完工,編入第一航空戰(zhàn)隊。1945年3月19日于吳縣軍港遭到空襲,被命中一枚炸彈。7月24日的空襲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彈而翻覆擱淺在港內(nèi)。1946年12月被解體。 阿蘇”號,吳縣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6月開工,1944年11月下水后即停工,工程進度約60%,1945年7月日本所謂的本土決戰(zhàn)前夕被充作櫻花特攻機的靶艦而損壞擱淺,1946年12月被解體。
二戰(zhàn)中,美軍潛艇的型號
、美國海軍“雀鱔”(Gar)級潛艇
排水量:1475噸
艇長:307英尺
艇員:59人(5名軍官)
武備:1門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徑機槍,2挺.30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節(jié)/水面,8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潛深:75米
該型艇是“河豚”級艇的改進型,排水量更大,可多攜帶2500加侖的燃油,航程也有所提高。
包括;美國海軍“虎鯨”號潛艇/美國海軍“灰鯨”號潛艇/美國海軍“河鱒”號潛艇
2、美國海軍“海豚”(Porpoise)級潛艇
排水量:1310/1934噸
艇長:301英尺
艇員:50人(5名軍官)
武備:1門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徑機槍,2挺.30口徑機槍,6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8枚魚雷)
最大航速:19節(jié)/水面,8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4300/水面,2085馬力/水下
潛深:75米
該型艇是美國海軍首批采用全焊接工藝建造的潛艇,水面最大航速據(jù)報道曾超過20節(jié)。該級艇僅完成2艘。
包括:美國海軍“海豚”號潛艇
3、美國海軍“重牙鯛”(Sargo)級潛艇
排水量:1450/2350噸
艇長:310英尺
艇員:55人(5名軍官)
武備:1門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徑機槍,2挺.30口徑機槍,8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節(jié)/水面,7.75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5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該級艇共有10艘服役,其中4艘在戰(zhàn)爭中損失。
潛深:75米
包括:美國海軍“旗魚”號潛艇/美國海軍“秋刀魚”號潛艇/美國海軍“矛魚”號潛艇
4、美國海軍R-1級潛艇
排水量:569/680噸
艇長:186英尺
艇員:30人
武備:1門3英寸甲板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
最大航速:13.5節(jié)/水面,10.5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
馬力:1200/水面,1500馬力/水下
潛深:75米
該級艇共有20艘服役,其中2艘在戰(zhàn)爭中損失。
包括:美國海軍R-7號潛艇
5、美國海軍S-1級潛艇
排水量:854/1062噸
艇長:219英尺
艇員:42人
武備:1門4英寸甲板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2枚魚雷
最大航速:14.5節(jié)/水面,11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
馬力:1200/水面,1500馬力/水下
潛深:75米
該級艇共有24艘服役,其中6艘在戰(zhàn)爭中損失。
包括:美國海軍S-36號潛艇/美國海軍S-38號潛艇
6、美國海軍“丁鯛”(Tench)級潛艇
排水量:1570/2416噸
艇長:312英尺
艇員:66人(6名軍官)
武備:1門5英寸甲板炮,1門40毫米炮,2門20毫米炮,2挺.50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25節(jié)/水面,8.75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潛深:75米
包括:戰(zhàn)后經(jīng)過改裝的美國海軍“丁鯛”號潛艇/美國海軍“刺魚”號潛艇
7、美國海軍“小鯊魚”(Gato)級潛艇
“小鯊魚”級潛艇是二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場上得到最廣泛使用的一種潛艇,成為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排水量:1526/2424噸
艇長:312英尺
艇員:60人(6名軍官)
武備:1門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徑機槍,2挺.30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25節(jié)/水面,8.75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潛深:90米
包括:美國海軍“銀漢魚”號潛艇/美國海軍“鋸鰩”號潛艇/剛剛下水的美國海軍“刺鲅魚”號潛艇
8、美國海軍“舡魚”(Argonaut)級潛艇
排水量:2710/4080噸
艇長:381英尺
艇員:89人
武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門6英寸甲板炮
最大航速:不詳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不詳
包括:美國海軍“舡魚”號潛艇
9、美國海軍“白魚”(Balao)級潛艇
和“小鯊魚”級潛艇一樣,“白魚”(Balao)級潛艇也是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主力潛艇之一。
排水量:1526/2414噸
艇長:312英尺
艇員:66人(6名軍官)
武備:1門4英寸甲板炮,1門40毫米炮,2挺.50口徑機槍,10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魚雷)
最大航速:20.25節(jié)/水面,8.75節(jié)/水下
動力:柴/電推進,雙軸
馬力:5400/水面,2740馬力/水下
潛深:120米
包括:美國海軍“射水魚”號潛艇/美國海軍“青鱸”號潛艇/美國海軍“赤鯛”號潛艇
二戰(zhàn)最大航母噸位
二戰(zhàn)時期,噸位最大的航母是日本的信濃號。
信濃號標準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2890噸。
信濃號航母最初是根據(jù)日本“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建造的大和級戰(zhàn)列艦#8206;的第三號艦(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信濃號在服役后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即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創(chuàng)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信濃號航母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60年才被美國小鷹級航母超越。
信濃號其它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全長 266.6米
艦寬 38.9米
型深 18.92米
吃水 10.31米
飛行甲板長266米,寬36.3米
艦載機 47架
防空武器:雙聯(lián)127mm高平炮8座,25mm高射炮145座
動力:主鍋爐12座,蒸汽輪機4臺,153000馬力
軸數(shù) 4軸
航速 27節(jié)
續(xù)航力 10000海里/18節(jié)
艦員 2400人
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二戰(zhàn)美國射水魚潛艇、射水魚號潛艇排水量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