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北京魚缸批發(fā)市場2024-12-29 04:33:011.27 W閱讀0評論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669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并請例舉幾個相關(guān)類別魚的典型的名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勸R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以及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對應(yīng)的相關(guān)信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關(guān)注我們祥龍魚場哦。

本文目錄一覽:

這是什么魚?

如圖 ?, ? 原型 ? 應(yīng)為

鐮魚科 ? ? ? Zanclidae ? ? ? ? ?鐮魚屬 ? ? ? ?Zanclus ? ?魚類

下圖為 ? ? ?鐮魚 ? ? ?Zanclus cornutus , ? 俗名 ?角鐮魚、角蝶魚

體短而高,近于菱形,極側(cè)扁。故有纖毛狀細櫛麟。吻間前突出如管狀,不可任意伸縮。上下頜齒細長,如刷毛狀,唇厚??糸g區(qū)凸起生出一對銳角。胸前因鳥喙骨與匙骨特別發(fā)達,形成一個堅強之胸甲。背鰭一枚且連續(xù),具4枚硬棘,其中第四枚延長為絲狀,但隨年齡而漸短。臀鰭具3枚硬棘,后緣垂直。胸鰭圓形,鰓裂小,向下不達口之水平位。尾鰭后略凹入,側(cè)線完全,成顯著弧形。

體色黃白相間,體側(cè)具2黑寬橫帶,尾鰭黑色末端具白緣,呈新月形。體長可達26厘米。另外本魚和馬夫魚(又稱白吻雙帶立旗鯛)類似,乍看之下容易混淆。

下圖為 ??白吻雙帶立旗鯛 Heniochus acuminatus,俗稱 馬夫魚

魚體色黃白,有2條暗褐色寬橫帶,第一條稍呈垂直,第二條略向下方斜走。眼上方有一不構(gòu)成眼帶的黑斑。背鰭第四枚硬棘延長呈絲狀,幼魚時的長度大于體長,成魚時則漸縮短。頸背沒有骨質(zhì)突起。背鰭硬棘11至12枚、軟條24至2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7至19枚。體長可達25厘米。

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漂亮的海魚圖片

漂亮的海魚圖片

漂亮的海魚圖片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會在家里擺放一些看上去更高檔次的東西,魚缸對于不少家庭來說,就是提高格調(diào)不可或缺的一道風(fēng)景線,市面上有很多漂亮的魚類供人挑選,接下來一起欣賞一下漂亮的海魚圖片。

漂亮的海魚圖片1

一、小丑魚

小丑魚,有著不小丑不海缸的說法。小丑魚又稱??~,與海葵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guān)系,因其活潑的性格、可愛的外表在水族愛好者中特別受歡迎。前額帶有一條或兩條白色條紋,就像臉譜中的丑角,能長到8-11cm。一般新手可以從公子小丑養(yǎng)起,它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小丑魚,是新手的很好選擇。

二、大帆倒吊

又叫太平洋帆吊,鰭部完全張開時就像一艘在海上迎風(fēng)行駛的帆船因此而得名,看起來威風(fēng)凜凜,因此也是廣受魚友歡迎的一種海水魚。大帆倒吊呈卵圓形,身體底色為褐色,覆蓋帶著5條鮮明的垂直條紋,條紋圖案復(fù)雜。飼養(yǎng)這種海水魚至少需要600L以上的水族箱,并且要確保能提供足夠游動空間。太平洋帆吊在剛?cè)敫讜r一段時間內(nèi)攻擊其他吊,但與其他魚沒有什么爭執(zhí)。大帆倒吊是雜食性魚類,除喂食動物性餌料還要提供足夠的海草等植物性餌料。

三、雙色草莓

英文名Bicolor Pseudochromis 。最大的特點是身體仿佛一分為二,前半身紫色,后半身黃色,這種極其特殊的外表吸引了一批魚友的青睞。雙色草莓需要飼養(yǎng)在150L以上的水族箱中。雙色草莓生性彪悍,為保衛(wèi)領(lǐng)地會和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魚打架。缺點是它會吃掉觀賞的蝦,不過相應(yīng)的也會消滅有害的鋼毛蟲。如果海缸空間有限的話,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人字蝶

人字蝶在國內(nèi)水族市場非常流行,又被稱為揚幡蝴蝶魚,吻尖如鳥喙,帶有一條黑眼帶,體長可達23厘米,魚身前2/3部分呈白色,后1/3部分呈黃色。它最顯著的特征是自頭部向背鰭存在5條暗色斜線,而魚身下方則有10條斜線。各鰭呈金黃色,背鰭中央帶有一顆黑色斑點,成魚背鰭向外延長成絲狀。飼養(yǎng)在250L以上的水族箱內(nèi)即可。

五、黑白關(guān)刀

又稱馬夫魚,體長可達25cm,黑白關(guān)刀需要在250L以上的水族箱飼養(yǎng)。魚身扁平,背緣高高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吻尖突。最明顯的特點是體表呈白色,體側(cè)帶有2條垂直黑帶,并且背鰭連續(xù),第4棘向外延伸出很長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兩眼間也有黑色眼帶穿過。黑白關(guān)刀深受魚友喜愛的原因是游動時,伸出的背鰭像一面迎風(fēng)飄搖的旗幟,神采奕奕。

六、鴛鴦炮彈

鴛鴦炮彈也是水族箱中一種常見的海魚,因為可愛的外表擁有一大批的粉絲。最引人注目的是體型像一枚炮彈,且?guī)в幸恍┓路鹚使P畫上的彩色圖案。頭部帶有藍色及黑色條紋,一條黃色紋路貫穿嘴部至腮部。體長20~25cm,頭大、眼睛位于背鰭的前端,緊挨背部邊緣。鴛鴦炮彈適宜300L以上水族箱,需提供石頭或洞穴供其居住。

七、金點蝦虎

一種非??蓯鄣男⌒秃t~,和槍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槍蝦挖洞,蝦虎放哨。成年金點蝦虎可長到8cm,魚身呈白色,橘紅色斑點覆蓋其上。金點蝦虎適宜在200L以上水族箱飼養(yǎng),最好帶活沙,缸要加蓋。蝦虎很少攻擊其他海水魚,但是同類魚之間會有爭斗。

八、泗水玫瑰

又稱考氏鰭竺鯛、巴厘島天使。因其優(yōu)雅的外表,和容易繁殖的優(yōu)點在水族市場上受到追捧。泗水玫瑰非常容易辨認,它不僅有著星光璀璨的外表,還有著夸張向外延伸的魚鰭,底色為銀白色,黑色條紋遍布全身。泗水玫瑰需要飼養(yǎng)在120L以上水族箱,因其對同類具有攻擊性,所以一個缸里不能放太多。

九、黃尾藍魔

又稱副金翅雀鯛(Chrysiptera parasema),可以說是新手的首選。對水質(zhì)要求不高,可用來闖缸。尾藍魔除尾部呈金黃色外,其余部位呈亮藍色。選擇150L上的水族箱即可,但是黃尾藍魔具有一定攻擊,要控制數(shù)量,不能養(yǎng)得太多。

漂亮的海魚圖片2

1、冠尾斗魚

冠尾魚因其美麗的鰭而在美國很受歡迎,它們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魚類,平均壽命為2~3年,通常是紅色和藍色,這些魚最大長到3英寸。

2、馬尾斗魚

馬尾斗魚是最常見的魚種之一,也是最美麗的魚種之一。它們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為它們有一個長的,張開的和不整齊的尾巴,它們的尾巴向上拱起,然后又向下傾斜,看起來十分飄逸和優(yōu)美,有極強的適應(yīng)能力。

3、將軍斗魚

將軍斗魚是一種身長很短的魚類,與長鰭魚不同的是,這種魚的鰭很短,所以它們在戰(zhàn)斗中可以快速移動,而且受到的傷害也較小。你可以直接從任何泰國本地商店買到,它們也是極具攻擊性的魚類,它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魚類之一。

4、半月搏魚

半月搏魚以其美麗的鰭和顏色而聞名,它們的全身都是黑色的,除了尾巴是白色的以外,能適應(yīng)的.最高水溫是82°F,它們也是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魚類之一。

5、梳尾斗魚

梳尾斗魚是一種美麗的魚,與冠尾魚相似。它們的魚鰭特別的長和大,它們的外表雖然不像其他魚類那么性感,但是卻十分尖銳,這種魚是皇冠尾和半月魚的組合。

6、雙尾魚

這些是比較和平的魚,水溫條件為75~86°F,往往有較大的背鰭。它有兩個不同的尾巴,在底部分開。它們是一種高品質(zhì)的魚類,其飲食包括優(yōu)質(zhì)食品、無公害飼料及對蝦。

7、玫瑰尾魚

玫瑰尾魚是一種美麗的魚,它們看起來十分優(yōu)雅,特別是在水中游動的時候,平均年齡是4年,尾翼呈180°角展開,互相重疊,一看到它們就讓人十分喜歡。

8、大耳朵斗魚

它們的鰭特別大,所以它們的鰭看起來像大象的耳朵,因此得名。這種獨特的鰭有助于這些魚類游泳,當(dāng)它們成熟時,它們的長度約為6.5厘米。這些魚原產(chǎn)于越南水域,它們有著纖細的輪廓,水溫在75-82°F。

9、三角尾魚

三角尾魚的身體很窄,到了尾端,魚鰭就會張開。向頂端傾斜的身體,使其呈三角形,因此得名。它們是五顏六色的,一般是安靜的,但是受到威脅時,可能會變得咄咄逼人。

10、鏟尾孔雀魚

你很少有機會能找到它們,它們的外觀十分漂亮,紅紅的,有著非常清晰地、獨特形狀的鰭,雌性和雄性的體型以及顏色上面有些差異,它們的性情也十分的溫和。

漂亮的海魚圖片3

1、青蛙魚

青蛙魚一種漂亮的海水觀賞魚,其體為綠色,身上有很多顏色的花紋、斑點,體形很小,色彩斑斕,在水族箱中很難飼養(yǎng)。青蛙魚從各個角度看都很迷人,因其體表的色澤和條紋與蛙類相似而得名。頭部有藍色條紋,眼睛紅色,主要生活在印度洋海域。

2、孔雀魚

孔雀魚又稱鳳尾魚,雌雄孔雀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成年雄魚體長3-4厘米,成年雌魚體長5厘米左右??兹隔~體色多為黃褐色,具有金色光澤,且常帶有鮮麗的橘黃色或藍青色斑紋。

孔雀魚體形嬌小,身上的圖案五彩繽紛,有的形如字母,稱外文孔雀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有的像蛇紋,稱蛇皮孔雀;有的似豹皮,稱豹尾孔雀等等。孔雀魚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尾巴,如同孔雀開屏一般展開在身后,隨著水流而慢慢柔動,極為浪漫,最具代表性種類有禮服、蕾絲、銀河、美杜莎等。

3、錦鯉

錦鯉是風(fēng)靡當(dāng)今世界的一種高檔觀賞魚,素有“水中活寶石”、“會游泳的藝術(shù)品”的美稱。非常難得的一點是,錦鯉的數(shù)量雖多達210屬3700種以上,但幾乎個個品種都保有著漂亮的體型和體色,甚是美觀

使得無數(shù)養(yǎng)魚愛好者爭先恐后的飼養(yǎng)。錦鯉體格健美、花紋多變、泳姿雄然,其體色包括一到數(shù)種顏色,如白、黃、橙、紅、黑、藍等。盡管圖案有著無盡的變化,但最好的圖案是頭頂?shù)膱A形小斑點和背部階梯石狀的圖案。最具代表性種類有松葉黃金、金松葉、德國山吹、德國黑鯉等。

4、金魚

金魚是世界著名三大觀賞魚類之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由野生紅黃色鯽魚演化而來。金魚品種繁多,體態(tài)各異,自然而優(yōu)美,其體色有銀灰色、紅、黃、藍、紫、黑、白、雙色、三色、五花色等,其體形有獅頭、高頭、水泡、龍睛、絨球、珍珠鱗、蝶尾、虎頭等。最具代表性種類有草金、紅龍睛、鶴頂紅、水泡、黑壽。作為一種人見人愛的觀賞魚,金魚不僅有著鮮艷、清新、可愛的外表,而且也是眾多觀賞魚類中較容易飼養(yǎng)的一種。

5、鸚鵡魚

鸚鵡魚又稱血鸚鵡,有著靚麗的顏色,肥肥的體型,可愛的相貌。血鸚鵡在幼魚時期體色呈灰白,成年后便全身鮮艷通紅,眼睛明亮。還有著胖嘟嘟的體形和柔柔的鰭條,嘴臉極像了鸚鵡

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大眼,嘴巴小巧。血鸚鵡強健壯碩,對水質(zhì)的適應(yīng)力極強,從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zhì)都可良好地存活,若是群養(yǎng)起來,水族箱里會十分壯觀,一片大紅呈現(xiàn)在眼前,深受廣大養(yǎng)魚愛好者的喜愛。

6、龍魚

龍魚素有“魚類活化石”之稱,是一種古老的原始魚類,其亮麗多彩的外形,高貴的血統(tǒng)以及龍魚權(quán)利、地位、財富的象征,都讓它備受青睞,不同龍魚品種的特色更是吸引著眾人。

龍魚有須,胸鰭似龍爪,渾身金鱗(或紅鱗),形似神龍;盤旋靈動,華貴端莊,靜時安若處子,動時迅如脫兔,神更似神龍。同時,龍魚緩而大方的游姿,更顯出一種高貴、祥和的王者之氣。具代表性的龍魚種類有紅龍魚、金龍魚、辣椒紅龍魚、綠底紅龍魚等。

7、小丑魚

小丑魚因臉部帶有一至兩條白色條紋,好似戲曲中的丑角,因而得名小丑魚。小丑魚其實不丑,其種類較多,每種體態(tài)各異。公子小丑魚體色橘紅,猶如動漫中的角色,體側(cè)環(huán)繞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

背鰭中央的白帶在體側(cè)形成三角形,各鰭橘紅色有黑色邊緣。黑雙帶小丑魚體色為紫黑色和黃色,并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點綴。印度洋銀線小丑魚,體色全部為橙色,從頭部經(jīng)背部至尾柄上方,均是一條完整的白色紋帶,就如同一個涂抹了迷彩的戰(zhàn)士隨時戰(zhàn)斗。

單角馬夫魚是不是角鐮魚的一種

如題 ? 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 兩個物種 ? ? ?學(xué)名 ? 應(yīng)為

蝴蝶魚科 ? Chaetodontidae ? ?立旗鯛屬 ? ? Heniochus ? ?魚類

下圖為 ? ? 烏面立旗鯛 ?Heniochus monoceros (單角馬夫魚)

體甚側(cè)扁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成魚眼眶上骨有一短鈍棘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頸部具明顯之強硬骨質(zhì)突起。背鰭連續(xù)。體黃白色;體側(cè)具2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黑橫帶自背鰭第V-VI硬棘向下延伸至腹鰭,第二條黑橫帶則約自背鰭第VIII-IX硬棘向下延伸至臀鰭后部;眼帶明顯,由背鰭起點前方斜下延伸至頤部及喉部;吻部背面灰黑色;兩眼間具黑色紋。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淡黃;臀鰭前緣白色至淡黃,具黑緣;胸鰭基部及腹鰭黑色。

鐮魚科 ? ? ? Zanclidae ? ? ? ? ?鐮魚屬 ? ? ? ?Zanclus ? ?魚類

下圖為 ? ???鐮魚 ? ? ?Zanclus cornutus?, ? 俗名 ?角鐮魚、角蝶魚

體色黃白相間,體側(cè)具2黑寬橫帶,尾鰭黑色末端具白緣,呈新月形。體長可達26厘米。另外本魚和馬夫魚(又稱白吻雙帶立旗鯛)類似,乍看之下容易混淆。

什么魚名是“馬”字開頭的?

“馬”字開頭的魚名:馬拉鳉、馬贊麗魚、馬鸚嘴魚、馬夫魚、馬頭魚、馬鲅科 、馬鮫、馬舌鰈、馬來鰈、馬面鲀、馬頭鰍等。

馬拉鳉,為輻鰭魚綱鯉齒目鰕鳉亞目鰕鳉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分布于南美洲巴西Canabrava河流域,體長可達3.2厘米,棲息在稀疏草原季節(jié)性潟湖,生活習(xí)性不明。

帕拉馬贊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分布于南美洲圭亞那馬扎魯尼河流域,體長可達7.4厘米,棲息在植被覆蓋的溪流及泛濫區(qū),生活習(xí)性不明。

馬鸚嘴魚屬,Hipposcarus?(Smith, 1956),鱸形目鸚嘴魚科的一種魚類。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海洋里的魚類根據(jù)海水的深淺怎么分類?并請例舉幾個相關(guān)類別魚的典型的名字

冷血、有脊椎骨、有鰓和鰭是區(qū)別海洋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的主要特征。海洋魚類有25000多種。

善于游泳是魚類又一重要特征。而魚在海水中游泳是輕松自如、姿態(tài)臺優(yōu)美,令人羨慕不已。人們希望也能像魚兒那樣,在水中生活。有些魚長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可以飛到水面上空,滑翔數(shù)百米。如果你有機會到中國的南沙群島海域去航行,在船頭便會不斷地有成群的飛魚飛翔兩側(cè),就像馬車走在田野里不斷哄起成群的麻雀一樣。有些魚類生長著燦爛的七色花紋,在海水里優(yōu)雅地跳著舞步。有些魚能夠發(fā)光,為自己在黑暗中照明。

海洋魚類的生存區(qū)域遍布海水的各個層次。生活在海洋中上層的魚是人類捕撈的主要對象。底棲魚類在海底爛泥上覓食,漁民的網(wǎng)具不易捕捉到它們。深海底層的魚類必須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寒冷、黑暗以及食物缺乏等嚴酷的環(huán)境。有些魚從生到死整個生命周期分成海洋和內(nèi)陸淡水區(qū)域兩部分。鰻魚又細有長,像蛇一樣,沒有鱗甲。但是,鰻魚實實在在是魚類大家族的一員。雌雄成年鰻在海洋里交配產(chǎn)卵并雙雙死在那里。鮭魚(大馬哈魚)正好相反,它們在江河、湖泊淡水中產(chǎn)卵并孵化出幼魚,再游到海洋中生長。我國東北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烏蘇里江、興凱湖都是北太平洋鮭魚的產(chǎn)卵地。

海洋魚類繁殖(產(chǎn)卵、育幼)、覓食和越冬需要追逐適宜的海水溫度環(huán)境,而作有規(guī)律的遠距離遷徒的現(xiàn)象叫做"洄游"。魚類洄游的時間、路線和目的很有規(guī)律。魚類洄游是成群結(jié)隊,大量成魚集中在一起,便于捕撈獲得豐收,形成"漁汛"。因此,掌握魚類洄游規(guī)律,對于捕撈生產(chǎn)十分重要。

[page]

鯡魚

鯡魚又叫做鯖魚,它是重要的經(jīng)濟魚類;其魚群之密,個體之多,無與倫比,可以說它是世界上產(chǎn)量最大的一種魚。鯡魚為什么能得以如此大量的繁殖呢?原因是鯡魚善于調(diào)劑光照,使魚體能順利地進入各種深淺不同的水層中捕獲食物的緣故。

鯡魚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在大西洋兩岸的大西洋鯡,另一種是分布在太平洋北半部兩岸的太平洋鯡。

鮮魚的密集游動,是一個十分壯麗的場面。鯡魚在集群洄游開始前的2-3天,有少數(shù)顏色鮮明的大型個體作先頭部隊開路,接踵而來的便是密集的魚群出現(xiàn)在岸邊。漁人根據(jù)岸邊水的顏色、海水的動向和竄動的魚群所濺起的特殊水花以及天空中大群海鳥的盤旋和嗚叫聲,就能準確地判斷出大魚群來臨。此時就要馬上安置網(wǎng)具進行捕撈了。

密集的鯡魚群,在海岸附近水深8米左右的地方游戈l一2天后,便進入海藻叢生的淺水處進行生殖。雌魚產(chǎn)卵、雄魚排精。鯡魚的卵子是粘性卵,受精卵粘著在海藻上,新生命也就隨之開始了。因為鯡魚的產(chǎn)卵場所水深只有l(wèi)米左右,由于魚群過于密集,所以上層的魚頭部和脊背都會露出水面。雄魚排出的大量精液,致使海水都因此而變成白色膠狀的樣子。

鯡魚為什么要如此密集而行呢? 這也是長期外界自然環(huán)境作用的結(jié)果。因為鯡魚集群十分利于它們繁衍后代和有效地保護好仔魚,同時集群又是一種集體行動,大家通力協(xié)作.便于覓食。另外,集群對于防御敵害也有著積極作用。因為鯡魚密集成大群快速游動的線條和閃爍不定的形狀,把敵害弄得眼花繚亂,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條魚身上,即使敵害沖入魚群把密集的隊伍沖散,被吃掉的魚也為數(shù)不多。所以集群行動在鯡魚的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page]

翹嘴鱖

翹嘴鱖又叫校魚、桂花魚、季花魚、花紉魚、胖職等。它體高、側(cè)扁,體色黃褐并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斑、褐色斑塊和小斑點。其肉細嫩、味鮮美,作為名貴魚類已久享盛名。從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發(fā)現(xiàn)隨葬物中有鱖魚骨路,由此而知,早在二千年前的西漢末年,它就已是主要的食用魚了。

鱖的營養(yǎng)豐富,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zhì)19.3%,超過了鯉、鰱等魚的蛋白質(zhì)含量。鱖含脂肪00.8%,無機鹽l.2%,水分78,7%,為此我國民間常做為產(chǎn)婦及貧血患者的滋補品。喜歡吃魚的日本人,對鱖魚更是格外垂青,譽之為“中華名鮮”和“淡水之鯛”?;畹镊Z魚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創(chuàng)匯率極高。

翹嘴鱖在我國分布范圍很廣,南起廣東,北至黑龍江的所有江、河、湖、川幾乎都有它們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水域為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江南地區(qū)的鱖比同齡江北地區(qū)的鱖,生長快得多。鱖喜棲息于靜水或水流緩慢、水草叢生的湖泊。當(dāng)水溫下降到7℃以下時,活動能力減低,冬季往往游到河川的深水區(qū)越冬。鱖大者體長可達80厘米,重10余斤,但以0.5—1公斤重者味最為鮮美。 [page] 游泳最快的海洋動物——箭魚

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因其種類、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游泳速度也各不相同。1967年蘇聯(lián)(現(xiàn)獨聯(lián)體)《自然》雜志刊載了一份“海中動物的速度比較表”。其中鯨類:鳁鯨55公里/時,長須鯨50公里/時,虎鯨65公里/時,抹香鯨22公里/時;鰭腳類動物:海狗354里/時,海象18—20公里/時;魚類:箭魚130公里/時,旗魚120公里/時,飛魚65公里/時,鯊魚40公里/時;頭足類:槍烏賊4l公里/時,金烏賊26公里/時,短蛸 15公里/時。由這個統(tǒng)計表中可以看出,箭魚的游速最快。

箭魚為何具有如此高的游速?原來它有個十分典型的流線形身體,體表光滑,上頜長而尖,尾柄強壯有力能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力。當(dāng)它飛速向前游泳時,長矛般的長頜起著劈水前進作用。以每小時130公里高速前進的箭魚,堅硬的上頜能將很厚的船底刺穿!

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保存著一塊被箭魚“長劍”刺穿的船底,船底木板厚50公分。

箭魚也叫劍魚,因其上頜的形狀上、下扁平,中間厚兩邊薄,如同一柄鋒利的寶劍而得名。但又因其速度快,如同離弦之箭故稱箭魚。

箭魚快速游泳的體型為飛機設(shè)計師提供了活生生的設(shè)計藍圖。設(shè)計師仿照箭魚外形,在飛機前安裝一根長“針”,這根長“針”刺破了高速前進中產(chǎn)生的“音障”,這樣超音速飛機就問世了。高速飛機的出現(xiàn),也是仿生學(xué)的一大成功。

[page]

全身生滿棘刺的魚——刺鲀

刺鲀,全身長滿了硬刺,名字的本身就反映了這一事實。刺鲀身上的這些刺,是由鱗片演變成的,也就是說,刺鲀的鱗就是可以活動的棘刺。當(dāng)刺鲀身體膨大時,棘刺可以直立,棘刺基部互相聯(lián)接,形成一個連續(xù)的甲板,這些棘刺可以用來保護自己免受敵人傷害。

平時,這些刺緊貼在身體表面,順溜溜、光滑滑。一且遇到敵害或受到驚擾,刺鲀就急速大口吞咽海水或空氣,使身體迅速膨脹,全身的棘刺都豎起來,,形成一個有毛刺的球體。它腹部朝上,漂浮在水面上,順著水流漂泊,敵害怎敢碰它!刺鲀就是依靠這套本領(lǐng)來抵御兇猛敵害的。

待險情解除,刺鲀就把吞進去的海水和空氣再吐出來,棘刺林立的球形身體很快癟下去,恢復(fù)了原樣。此時可怕的棘刺也倒伏下去,緊貼身體,于是刺鲀又慢慢地向水下游去。

會動腦筋的魚—鱗鲀

在珊瑚叢生的南中國海的珊瑚礁中,生活著一些身體側(cè)扁,腹紹退化,體長20厘米左右,外形酷似馬面鲀(剝皮魚)的魚。因為它們?nèi)肀灰詧杂驳陌鍫詈聍[故名為鱗鲀。

鱗鲀的眼睛生在身體背部的中央處略向前,看上去魚的頭部好似占據(jù)了整個身體的1/2,身體背部的第一背鰭前方生有一根十分粗壯的硬棘,這根粗硬的棘表面布滿了粒狀突起,而且棘的基部可以前后活動,宛如手槍可以扣動的板機,所以南海漁民又稱它們?yōu)椤鞍鍣C魚”。

鱗鲀的口中生有堅硬、鋒利、十分適用于切割的楔狀牙齒,加上它的全身披有硬鱗,有些種類的尾柄兩側(cè)還生有銳利的棘或倒鉤;這些形態(tài)構(gòu)造十分利于鱗鲀在珊瑚礁中穿游和捕捉食物。

鱗鲀的食物是生活在珊瑚礁中帶刺的海膽和海星。特別是長棘海膽的肉,鱗鮑最喜歡吃。長棘海膽的全身都布滿了長30厘米以上的長刺,鱗鲀的眼睛生在離口很遠的頭部后方,可以說這種巧妙的適應(yīng)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這種適應(yīng)性可使鱗鲀在捕食長棘海膽時,不致被海膽的長棘刺傷眼睛。但鱗鲀要吃掉這個全副武裝的“球刺猬”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很好地動一番腦筋,想出巧妙的制勝之法。

長棘海膽只有口部周圍沒有棘,可算是“不設(shè)防”的區(qū)域,但它的口偏偏長在底部。鱗鲀?nèi)舨幌氤雒罘?,用嘴去啄食是根本辦不到的。于是善于動腦筋的鱗鲀便先用口向海膽噴水,使長棘海膽在水流的沖擊下,把身體翻轉(zhuǎn)過來,這樣海膽“不設(shè)防”的口部便暴露在鱗鲀楔狀利齒的攻擊范圍內(nèi)。[page]

全身是寶的魚——鱈魚

背部有三個背鰭,嘴巴上有一很小胡須,這是鱈魚的典型特征。我國北方稱鱈為“大頭腥”、“大頭魚”,朝鮮稱鱈為“明太魚”。

鱈魚周身是寶,除肉可食用外,眼球可提取維生素B,肝可提取魚肝油。鱈魚肝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同時鱈魚肝油對結(jié)核菌有抑制作用,所以患肺結(jié)核病的人,可長期服用魚肝油。其胰可提取胰島素,膘可制膘膠。鱈魚膘膠可治療咯血。鱈魚的骨焙焦研成粉末調(diào)成糊狀可治腳氣。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鯉魚肝是制造魚肝油的重要原料之一,為此有必要介紹一下魚肝油的小史。魚肝油作為醫(yī)藥品起源于遠古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和格陵蘭以及挪威的居民。但是其工業(yè)化生產(chǎn)卻遲至1847年。最初生產(chǎn)魚肝油的方法,是把鱈魚和鯨的肝臟置于水中,使肝油和水自動分離后,撇取其上浮的魚肝油。1848年挪威開始用水蒸汽加熱法。1880年日本采用水煮法,開創(chuàng)了日本魚肝油的生產(chǎn)歷史。

鱈魚是生活在海水下層、集群很強的冷水性洄游魚類,其中尤以大西洋為多,故而大西洋是“鱈魚的故鄉(xiāng)”。鱈給北歐諸國,特別是挪威和冰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冰島人把魚腥氣稱作是“錢的香味”,冰島每年向國外市場提供的魚占世界市場的6%?,F(xiàn)今每10個冰島人中就有1人從事漁業(yè)生產(chǎn),他們一個人的收入能養(yǎng)活7個冰島人。

體溫比水溫高的魚——金槍魚

金槍魚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名貴魚類;在日本、歐美一些國家非常暢銷,可以說在這些國家金槍魚家喻戶曉,就像我國人民熟悉大黃魚、小黃魚和帶魚一樣。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把金槍魚肉比作是“海雞肉”或“小牛肉”。美國制造的油浸金槍魚罐頭風(fēng)靡全球,是國際上最暢銷的食品之一。

金槍魚的溫度為什么會比周圍水溫高呢? 原來它身體兩側(cè)有皮膚肌肉血管網(wǎng)叢,經(jīng)科學(xué)家周密研究,金槍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高出9℃。這種不知疲倦的快速游泳者,肌肉收縮力量是使它們體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沿金槍魚脊柱兩側(cè)強有力的肌肉和皮膚上大量的血管網(wǎng)叢,表明這些部分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因而金槍魚的魚肉似牛肉,是紫紅色的。其中血紅索含量很高,低脂而高強蛋白,所以營養(yǎng)價值高。

金槍魚游速快,每小時達20海里。戈特教授曾說:“今日在美洲海邊所發(fā)現(xiàn)的金槍魚,可能是在前晚繞過好望角的”。此事不必共有,但由此可知其游速之快。

金槍魚類遍布世界海域,是世界性海洋捕撈對象。過去一直由美、日兩國主要生產(chǎn),1959年以來前蘇聯(lián)也積極開發(fā)。因為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的金槍魚類漁場都在拉美、非、亞、澳、歐各洲一些中小國家的近海和外海,所以金槍魚漁業(yè)越發(fā)展,就越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有關(guān)。歷史上拉丁美洲反對大國海洋霸權(quán)的金槍魚之戰(zhàn),是世人有目共睹的。[page]

黑 鯛

提起黑鯛人們也許不太熟悉,可是只要一說“黑加吉”,沿海居民家喻戶曉。

這種魚的體態(tài)優(yōu)雅,色澤索麗,在閃閃發(fā)光的體表,有著黑色斑紋。黑鯛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海產(chǎn)名魚。它那豐腴的精巢有鮮嫩甘美的特殊風(fēng)味,在我國南方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名萊。

加吉魚分紅加吉和黑加吉兩種,紅加吉的學(xué)名叫真綢,黑加吉即黑鯛。有關(guān)加吉魚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來到登州(現(xiàn)在的山東蓬萊)。 一天,他擇吉日渡海游覽海上仙山(現(xiàn)今的長山島),在海島上品嘗了長相漂亮味道鮮美的魚之后,便問隨行的文武官員,此魚何名? 群臣不敢胡說,于是作揖答道:“皇上賜名才是?!碧诖笙玻氲绞菗窦斩珊?,品嘗鮮魚又為吉日增添光彩,為此賜名“加吉魚”。

黑鯛是淺海底層魚類,喜棲于沙、泥底或多巖礁的淺海,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在青島近海的膠州灣,每年4—5月份,黑鯛便從外海游進膠州灣作生殖洄游,產(chǎn)卵后的親魚再游到深水區(qū)越冬。當(dāng)年的黑鰓幼魚,在膠州灣內(nèi)索餌、肥育、直至秋末才移入深水區(qū)越冬。因此,每年春季,有經(jīng)驗的漁民便在膠州灣內(nèi)釣、捕黑鯛。

黑鯛的性腺在發(fā)育過程中,有性轉(zhuǎn)換現(xiàn)象。幼魚期為雌、雄同體,經(jīng)過一次性分化之后,約達五齡時雌、雄個體便可區(qū)別開。一般說,低齡魚中雄性居多,而高齡魚中則是雌性為多。黑鯛體長一般在12—25厘米,最大可達40厘米。

黑鯛對海水溫度變化的適應(yīng)性較強,其生存水溫為4—35℃,最適水溫為18—22℃。同時它們對海水的鹽度要求也不嚴格,不僅能在海水中生活,而且還能在咸淡水中生活。

[page]

黃斑燕鰩

背鰭13,臀鰭10,背鰭前鱗25,側(cè)線位于腹側(cè)。上下頜具小圓錐牙,排列呈窄帶,胯骨.有少許細齒。胸鰭甚寬大,胸鰭中部有l(wèi)條黃色寬斜帶。

暖水性上層魚類。常躍出水面,伸展寬大的胸鰭在空中滑翔一段距離。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水水域。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南部。

白邊鋸鱗魚

體被強櫛鱗,側(cè)線鱗30 。前鰓蓋后下角無長棘,頭頂骨棱光滑。奇鰭鰭條部和腹鰭前緣乳白色,胸鰭鱗腋部有l(wèi)深紅色大斑。

暖水性魚類。棲息于珊瑚礁海區(qū)。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我國產(chǎn)于南海。

叉紋蝴蝶魚

體側(cè)扁而高。吻較短。體被弱櫛鱗,側(cè)線不完全。頭部有l(wèi)黑色橫帶,沿體側(cè)有多條褐色縱條紋,條紋后部常多有分叉,背鰭和臀鰭鰭條部邊緣黑色。

生活于珊瑚礁盤中。體長l 30~150毫米,較常見。

廣泛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口 魚

體甚側(cè)扁。吻甚長,呈管狀。 口小,前位。兩頜形似鑷子的端部,形成平直的口裂。背鰭鰭棘部高,有12—13結(jié)棘。胸鰭長,鐮刀狀。尾鰭近截形。

生活在珊瑚礁海區(qū),較少見。體長l 30—170毫米。

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區(qū)。我國見于南海。[page]

絲蝴蝶魚

體卵圓形,甚側(cè)扁。吻較長,圓錐狀。背鰭鰭條部有絲狀延長條,在其下方有1個大于眼徑的眼狀斑。頭側(cè)有l(wèi)橫帶穿過眼徑。體測上部有7—8條斜線紋與腹側(cè)的9—10條斜線紋呈直角相交。尾鰭后緣截形或略凸。

生活在珊瑚叢中的美麗小魚。體長65—145毫米。

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鏡蝴蝶魚

背鰭有粗短鰭棘14,以中部鰭棘為最長。 頭部有一較眼徑稍狹的橫帶。體側(cè)方跨側(cè)線有一卵圓形大黑斑,黑斑的三分之一位于側(cè)線上方。尾鰭寬短。

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體長一般60一120毫米。我國海南島南岸沿海習(xí)見種。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于南海。

格紋蝴蝶魚

體側(cè)扁。吻尖,前端稍向前突。體被弱櫛鱗。體側(cè)鱗片的邊緣具暗色線紋,互相連結(jié)呈網(wǎng)紋狀。頭部有1黑色橫帶,沿背結(jié)鰭條部有1黑色縱帶,尾鰭具1黑色橫帶。

生活于珊瑚叢中的美麗觀賞魚之一。體長約50毫米左右,較少見。

分布于熱帶太平洋暖水區(qū)。我國僅見于南海。

斜紋蝴蝶魚

體側(cè)扁,呈卵圓形。體被較大櫛鱗,側(cè)線不完全。頭部具1黑色橫帶。體側(cè)前部與后部暗色斜紋斜向不一致,前部向上斜,后部向下斜,另外背鰭基部黑色縱帶與尾柄帶相連。尾鰭亦具2條黑橫帶。

珊瑚礁中的美麗小型魚類。體長80一120毫米,較少見。

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page]

普提魚

體長方形。兩頜牙各1行,前方各具2對大犬牙, 口角處具向前的犬齒1枚。體被圓鱗,頭部只在頰部和鰓蓋處被鱗,前鰓蓋邊緣無鱗。背、臀鰭基底均具鱗鞘。側(cè)線完全。背結(jié)12結(jié)棘。背鰭第l~4。鰭棘間與背鰭基底末端各具1深藍色大斑。

為暖水性,色彩美麗的種類之一。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我國見于南海。

伸口魚

體粗壯,側(cè)扁。 口能向前伸長呈管狀,下頜向后延長,伸過鰓蓋膜的后方。體被大圓鱗,頰部鱗2行3背、臀鰭基底鱗形成發(fā)達的鱗鞘。腹結(jié)第二鰭條延長。側(cè)線中斷。此種魚常有體色變異。

為熱帶生活于珊瑚礁海域的魚類之一。體長150毫米左右。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chǎn)于南海。

白條雙鋸魚

背絡(luò)前方有一條圍著黑色窄邊的乳白色寬帶斜伸向下,經(jīng)眼后緣達間鰓蓋骨后部。暖水性小型魚類,生活在珊瑚礁海區(qū),與大??采?,食小型元脊椎動物,體長一般為33~94毫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狐籃子魚

頭的前半部上、下外廓明顯內(nèi)凹。吻長呈管狀。 自背鰭前經(jīng)眼至吻端有1黑色寬帶。胸部黑色,其余部分黃色。

暖水性近岸小型魚類,常成群棲息于巖礁和珊瑚叢中。體長160—190毫米,各鰭鰭棘有毒腺,被刺后可引起劇疼。分布于熱帶太平洋中部淺水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鐮 魚

體甚側(cè)扁而高,幾近圓形。頭短而尖。吻突出,呈管狀。牙細,尖,呈剛毛狀。眼的前上方兩側(cè)各有l(wèi)骨質(zhì)棘。背結(jié)有7鰭棘。 第三鰭棘延長呈絲狀。尾柄兩側(cè)元銳棘或骨板。

暖水性小型魚類,通常棲息于礁盤淺水。體長100~300毫米,較少見。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淺海。我國見于南海。

彩帶刺尾魚

牙不能活動。尾柄兩側(cè)各具1個向前棘。背鰭具9鰭棘25—28鰭條3臀鰭具3鰭棘26—27鰭條。體淡黃色, 自眼向外放射出多條藍灰色帶紋。尾鰭后半部的橫帶與體色帶紋同色。

典型珊瑚礁魚類,通常棲息于礁盤附近淺水。體長160—190毫米,較少見。分布于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我國見于南海。

[page]

毒 鲉

眼小,背位,眼下方有一深凹。犁骨元牙。背鰭棘被以厚皮,基部具毒囊。胸鰭下方無游離鰭條。

暖水性底層魚類,常隱伏在近岸珊瑚礁和巖礁間。體長一般為95~224毫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qū)。我國見于南海。

美鰩

尾上具結(jié)刺6行。吻軟骨愈合部短于分離部。兩頜牙多于40個。體盤前部斜方形,在吻側(cè)與眼后外側(cè)緣凹入。

為底層小型鰓類,一般體長為300毫米左右。棲息于淺海沙質(zhì)底海域。常與孔紹相混雜,其不同點,本種尾部結(jié)刺為1行,上下頜牙多于奶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見于黃海和東海。

眼睛魚

體甚側(cè)扁,形如一眼鏡片。腹緣甚凸而薄銳。 口小,幾呈垂直狀。臀路基底長,魚小時有2絡(luò)棘,鰭條38~33; 魚大時,結(jié)棘消失,大部鰭條包于皮下,僅末端露出。腹絡(luò)細條狀。

暖水性魚類。體長一般為900~200毫米。為廣東沿海習(xí)見種類。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

樸蝴蝶魚

口小,吻突出。背鰭有強大鰭棘ll報,以第四鰭棘為最長。臀鰭有強棘3報。背鰭鰭條部前下方有一鑲白邊圓形大藍斑。體側(cè)有4條鑲藍邊黃色橫帶。

棲息于近海珊瑚礁或巖石間。小型魚,體長一般50~90毫米。

分布廣,數(shù)量亦較多,為我國沿海產(chǎn)蝴蝶魚類中最常見種。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chǎn)于南海和東海。

肩環(huán)刺蓋魚

體側(cè)有多條環(huán)形帶,肩部有小藍色環(huán)。背鰭有尖銳鰭棘12根。鰓蓋骨邊緣有鋸齒,隅角處有一強棘。腹結(jié)與臀鰭皆具強棘。

暖水性珊瑚礁魚。 體長一般300毫米左右,為蝴蝶魚類中體型較大者。我國海南島南岸海域可捕到。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的南、北回歸線問海域。我國產(chǎn)于南海。[page]

吸盤魚

頭背部由第一背鰭形成的吸盤較長,有橫排軟骨板22~26對。第二背結(jié)與臀鰭基底等長,有35~40鰭條。尾鰭在幼魚時尖形,到成魚逐漸為凹叉形。

一般體長220~450毫米, 最大不超過900毫米。游泳能力雖較差,但它分布遍于世界各海域,主要借助其頭部吸附力很強的吸盤,吸附于游泳能力強的大型鯊魚或海獸身體的腹面,有時亦吸附于船底,它自己不需游泳,被帶到世界各海洋。當(dāng)?shù)竭_餌料豐富的海區(qū),便脫離宿主,攝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繼續(xù)向另外海區(qū)轉(zhuǎn)移。

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域。我國沿海均產(chǎn)之。

比目魚

兩眼均在頭左側(cè)。有眼側(cè)深褐色,被櫛鱗;元眼側(cè)白色,被圓鱗??诖?,兩側(cè)口裂等長。上下頜各具1行大尖牙。

近海溫水性底層魚類。仔魚眼對稱,在發(fā)育過程中進行變態(tài),右眼轉(zhuǎn)至左側(cè)。變態(tài)完成后下沉海底,常側(cè)臥潛伏于泥沙中。體長一般250~500毫米,大者達700毫米左右。依季節(jié)作短距離集群泅游。在黃海和渤海產(chǎn)量較多。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chǎn)之。

木葉鰈

兩眼均在頭.的右側(cè)。有眼側(cè)體褐色,有深色細斑;元眼側(cè)白色。體兩側(cè)均被小圓鱗。 口小,兩側(cè)口裂不等長。有眼側(cè)兩頜均無牙,無眼側(cè)各有2~3行細尖牙。眼間隔窄,呈嵴狀隆起,前后各有一小棘。前鰓蓋邊緣隱于皮下,不游離。

溫水性近海底層魚類。一般體長110~220毫米。仔魚時兩眼對稱,變態(tài)后左眼移至右側(cè),轉(zhuǎn)為底棲生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chǎn)之。[page]

駝背三棱籍鲀

體被多角形板狀鱗合成的骨甲所包。體的橫斷面大致為三棱形。背中棱中部的鱗板向上突出,形成一尖峰。

暖水性近海底層小魚,一般體長100一120毫米。游泳緩慢,借骨甲以自衛(wèi)。

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國僅見于南海。

毛壁魚

體側(cè)扁,腹部突出。體被細絨毛狀小棘。頭大。鰓孔小,位于臂狀胸鰭基部下方。背鰭第一鰭棘頂端為一球狀穗,形成吻觸手;第二鰭棘后方的額上有一凹窩。臀鰭鰭條7根。體上及各鰭具不規(guī)則深色斜紋。

暖水性底層魚類。體長一般在110毫米以下。棲息水深可達900米。以吻觸手頂端的球狀穗誘捕小魚等為食。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僅見于南海。

少女魚

少女魚。唇厚,略隆起。鰭棘部短于鰭條部,最后鰭棘略短于第一鰭條。頭和體側(cè)具4條茶色橫帶。長20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海、西太平洋、澳大利亞北部海域。

四帶馬夫魚

四帶馬夫魚。俗名:花關(guān)刀。背鰭第四鰭棘顯著延長,呈長鞭狀。頭體側(cè)具四色橫帶。背鰭及尾鰭呈橙黃色。體長25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和日本海域。

[page]

二色擬雀鯛

二色擬雀鯛。犁骨與顎骨具牙。側(cè)線中斷,上側(cè)線幾近體背緣,下側(cè)線延伸至尾基。體前半部紫色,后半部黃色。體長5厘米。分布地區(qū):西太平洋熱帶水域。

白星石斑魚

白星石斑魚。體黑褐色,背鰭邊緣呈白色。體側(cè)、背鰭、臀鰭和尾鰭均散布有白色斑點,但在體側(cè)的白斑相連成不規(guī)則的波浪形斑紋。體長50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海峽、紅海、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水域。

觸須蓑鲉

觸須蓑鯉??诖蟆P伥捄捅出掱捈荛L,鰭膜深裂。胸鰭鰭膜扇狀,具褐斑點。橫帶紋,尾柄無縱帶。體長20厘米。分布地區(qū):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熱帶水域。

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俗名:黑腰蝶。背鰭第四鰭條呈絲狀延長。體后上部具一卵形藍黑色大斑,斑下緣為寬白邊,后緣橘紅色。體側(cè)有6-7條藍色縱帶。體長20厘米。分布地區(qū):西沙群島、南沙群島、臺灣海域、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qū)。

[page]

藍斑蝴蝶魚

藍斑蝴蝶魚。俗名:藍印蝶。體黃色,頭部具一經(jīng)過眼的橫帶.體側(cè)具約20條棕色縱紋側(cè)線,側(cè)線附近縱紋間呈藍色斑塊,隨成長而顯現(xiàn),尾柄具一藍墨斑,體長12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沿海、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水域。

黑斑鰓棘鱸

黑斑鰓棘鱸。俗名:黑白鰓棘鱸。胸鰭鰭條數(shù)多為17。背鰭和臀鰭鰭條部末端呈圓形,幼魚的頭和體側(cè)具6塊黑色橫斑。成體呈褐色,具極細小藍點。體長15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西太平洋熱帶水域。

黑體管鼻海鱔

黑體管鼻海鱔。俗名:馬彩鰻。幼魚前鼻呈管狀,隨成長管壁呈膜狀。上下頜端須分枝并延長。幼魚體色為黑色,雄魚為天藍色;雌性為黃色。體長1.2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沿海及西太平洋。圖中是在珊瑚礁中的黑體管鼻海鱔(頭和尾)

白邊鋸鱗鳂

白邊鋸鱗魚畏 。鰓蓋骨后上緣皮膜具一紅黑色窄帶,胸鰭腋部有紫紅色大斑。后背鰭、臀鰭、腹鰭與尾鰭前緣呈乳白色。體長15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沙和西沙群島及臺灣海域,非洲東部和中美洲海域。

[page]

角箱鲀

角箱鲀。俗名:牛角。頭、體被甲呈五棱形,眶前棘、腰骨棘各一對。尾鰭具紫藍色圓斑。體甲黃綠色。體長56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東海、黃海、紅海、非洲東部和夏威夷海域。

肩環(huán)刺蓋魚

肩環(huán)刺蓋魚。俗名:白尾藍紋仙。肩部具一藍色圓環(huán)。體側(cè)具6條藍色斜帶,幼魚多具環(huán)紋。體長30厘米。分布地區(qū):南海、臺灣沿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熱帶海區(qū)。

黑鰓刺尾魚

黑鰓刺尾魚。尾柄兩側(cè)各具一尖棘。幼魚體紫黃色,成魚暗褐色??羟昂缶叱劝?。體側(cè)密列橙色暗波紋。鰓孔上端經(jīng)鰓蓋后緣至頰部具一黑帶。體長20厘米。分布地區(qū):印度洋熱帶水域和太平洋中、西部熱帶水域。

馬夫魚

馬夫魚。俗

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馬夫魚名字的由來和歷史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文章版權(quán)聲明:本站文章來之全網(wǎng),如有雷同請聯(lián)系站長微信xlyc002 ,轉(zhuǎn)載或復(fù)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

發(fā)表評論

快捷回復(fù):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2698人圍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

目錄[+]

取消
微信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
支付寶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