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身上有白斑(龍魚身上有黑斑)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778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的內容是否還可用!
避免龍魚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有規(guī)律地管理水質,給龍魚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它的表現定不會讓飼主失望。白點病,病魚體的表面布滿白點,整個魚身覆上一層乳白色薄膜,所以稱為白點病。相反,使用后會引起魚類大量死亡 。癥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關于龍魚身上有白斑和龍魚身上有黑斑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龍魚身上有白斑,以及龍魚身上有黑斑對應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關注我們祥龍魚場哦。
本文目錄一覽:
龍魚鱗片有白色物體
可能是由水質管理不善導致的白霉病。
龍魚白霉病多是由于平日里飼養(yǎng)疏于換水工作,沒有定時定量的換水,導致水質變差,氨的積累增多,或是過濾系統(tǒng)不完善,濾材清洗不干凈產生大量病菌。
白霉病的病菌附著在病魚的傷口處,為灰白色,并且肉眼可看到在魚的傷口處,有如棉絮纖維覆蓋,病魚會伴有游動不穩(wěn)健與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癢的行為動作,食欲減退,不加以治療的話,魚只身體慢慢虛弱、逐漸衰竭而死。
白霉病是因水質管理不當引起的,所以平日里飼養(yǎng)龍魚一定不能疏忽水的管理,要做到定時定量地換水。
發(fā)病初期,可以嘗試用老三樣換水4分之1,下鹽千分之3,升溫到30~32度,升溫不要一次性升高,一定不可忽然升高,避免龍魚因水溫突變引起的不適。
當采用老三樣過后,魚只沒有恢復或是病情有所惡化,可以適量下些藥物,如抑萬菌、專治霉菌感染的藥劑亦可。
避免龍魚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有規(guī)律地管理水質,給龍魚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它的表現定不會讓飼主失望。
我的龍魚身上有白點了,是什么病怎么辦
第一、水溫馬上提高到30度-31度
第二、去魚店買瓶白點凈(10元)按照說明書往魚缸里添加。不用加鹽。
第三、立即停食,什么時候白點沒了,在開始投食。嚴重點的話5天或8天就能治好,輕點的3天記住別喂魚。什么時候白點掉沒了,在喂食。以后逐漸減溫。個人意見,魚缸溫度最好長期保持在28度-29度。魚不愛得病。
龍魚(Osteoglossida)是骨舌魚目、輻鰭魚綱的大型淡水魚。 龍魚的下頜具須,體側扁,腹部有棱突,鱗片多帶金屬光澤,廣泛分布在南美洲、澳洲以及東南亞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龍魚性格兇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活水溫要高,尤其繁殖期間,需保持27-28℃,親魚將卵含在口中孵化。
急求龍魚身上起了很多小白點是怎么回事
是白點病。白點病(小瓜蟲病),病魚體的表面布滿白點,整個魚身覆上一層乳白色薄膜,所以稱為白點病。其病原是原生動物小瓜蟲,所以也稱小瓜蟲病。成蟲體長0.35-1毫米;肉眼可見病魚體表、鰭、尾有許多小白點,還可以看見蟲體... 小瓜蟲病不能使用硫酸銅,因為小瓜蟲在魚體表面形成囊包,在硫酸銅的安全濃度內不能殺死小瓜蟲。相反,使用后會引起魚類大量死亡 。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癥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jié)發(fā)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藥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治療方法
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后小瓜蟲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愈。
B、選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鐘,持續(xù)2~3天,效果良好。
C、“尿磚”,將新磚在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干后放入病魚的水族相中,數日后就能見效
以上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關于龍魚身上有白斑和龍魚身上有黑斑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