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血鸚鵡魚白點病圖片)
溫馨提示:這篇文章已超過828天沒有更新,請注意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是否還可用!
今天給各位分享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血鸚鵡魚白點病圖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fā)。白點的形成不是產(chǎn)卵的它有一個生命周期,當人們看到魚體上的鹽粒,是它吸附在魚的皮膚上吸食的階段,在這其間,它是抗藥的,當它喂飽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了,它會從魚體分離,掉下來到缸底。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
今天給各位分享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血鸚鵡魚白點病圖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祥龍魚場哦,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治療金魚的白點病用什么藥好
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jié)晶粉,涮入病魚箱內(nèi)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
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
癥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
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jié)發(fā)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藥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金魚白點病
錦鯉魚白點病用什么藥物
那是白點病。
白點病,
熱帶魚病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此病,很容易傳染,特效藥是硫酸奎寧,先將藥融入熱水中化開,再倒入缸中,水溫要加高到28——30度,經(jīng)3——5天便可殺死原蟲,如沒有完全消滅,可再來一次。
土辦法是將魚放入1%的食鹽水中泡,也可以治好。專治白點病的藥——抗茲靈也行。
此病是織毛蟲類的一種寄生蟲在魚的皮膚上,吸取魚的體液,繁殖很快。所以治病要10天左右才徹底。
沒有藥有省錢的辦法,就是1%的食鹽水泡浴。10天左右。另外,魚缸徹底清洗后,消毒。消毒可以用高錳酸鉀或來蘇水
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提前準備好,老魚缸不能還用,要消毒,要不然還要得病。把魚先放到洗臉盆等里面泡浴,然后清缸、消毒。自來水剛接出來不能用,要晾幾天。
求助:鸚鵡魚 白點病
第一:水溫是保持在28左右,金魚容易長病了,不要放在一起了。。
第二:加入550ml硝化細菌,分次加入好過一次加入。。。
第三:網(wǎng)友說要加溫放點鹽【大鹽最好】,這個方法非常管用要5-10天才有效果。
第四:上野黃粉【成分土霉素】很垃圾的魚藥
第五|:保持溫度幾天之后就好了在一部分、一部分得換水吧。記得下次別放了。
第六:換水時水的溫度要高于魚缸內(nèi)的溫度1、2度。慢慢的加入,不要沖到魚身上。
鸚鵡,地圖身上有白點是得什么病了
按你的所說鸚鵡,地圖身上有白點應該得了白點病。
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fā)于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jié)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并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它的發(fā)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
鸚鵡,地圖都是熱帶魚可使用升高水溫的辦法達到根治此病,可升高水溫至30-32度,連續(xù)5-7天就能根治此病了。
其它比如藥物治療難以治好,有時容易引起藥物傷害,所以我不再介紹使用。
地圖魚身上長了很多小白點點?
應用硝酸亞汞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每次把病魚浸泡在有硝酸亞汞的水中兩小時左右。
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fā)。其小瓜蟲屬原生動物中纖毛蟲的一種。鏡檢成蟲體內(nèi)具有馬蹄形大核。幼魚僅有圓形、橢圓形或棒形的大核。蟲體柔而可塑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形態(tài)多變。此病是觀賞魚中最為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它的發(fā)病特點是傳染快,流行廣,危害大。 查看詞條圖冊
目錄簡介癥狀發(fā)生環(huán)境治療方法防治病癥狀及防治展開簡介癥狀發(fā)生環(huán)境治療方法防治病癥狀及防治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fā)于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jié)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 白點病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白點病(5張)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yǎng),并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熱帶魚患此病時,表現(xiàn)在魚鰭上先出現(xiàn)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動。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cè)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白點的形成不是產(chǎn)卵的它有一個生命周期,當人們看到魚體上的鹽粒,是它吸附在魚的皮膚上吸食的階段,在這其間,它是抗藥的,當它喂飽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了,它會從魚體分離,掉下來到缸底。這種寄生蟲產(chǎn)生保護膜,形成一個胞囊,里面有10個小幼蟲(40倍的放大鏡可以看見),它們分裂繁殖,一個能變成1000個以上的個體,它們會尋找魚做寄體,來提供它們的食物,整個過程對溫度的依賴很高。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fā)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fā)生。白點病(6張)編輯本段癥狀 白點病: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編輯本段發(fā)生環(huán)境白點病的發(fā)生環(huán)境,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般發(fā)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間,水溫在14—25℃時,為小瓜蟲繁殖的最適宜溫度,也是此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而水溫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時,則小瓜蟲幼蟲發(fā)育停止或逐漸死亡。及早發(fā)現(xiàn)是最重要的,較輕的癥狀,可以把魚撈起,放入30~32℃溫水中,因為白點蟲在這個水溫中不能生長。另外還可以用10%的食鹽水兌1000千克水進行藥浴,連續(xù)3天,即可治愈。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白點病:無論使用什么藥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chǎn)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藥物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shù)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蛴?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5?;蛴冒偃f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6?;蛴冒偃f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鐘,每天2次治療待白點消失后,仍要用藥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是劇毒產(chǎn)品,會對人體產(chǎn)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注:孔雀石綠在化學上稱為堿性綠,分子式為:C23H26N2,分子量為:346.4,在工業(yè)上可用作綠色染料。但魚病治療方面也應用很多(尤其漁場),可用于多種魚體外寄生蟲和病原體(包括:霉菌、細菌、皮膚與鰓部的吸蟲感染等等),臨床治療已被證實有效的病癥包括:白點病、水霉病、絲霉病、皮膚黏液病等等。注:紅汞是一種外用藥,浸泡也是一種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濃度和時間。在初期只是身體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體皆是,那么稀釋之后擦與浸泡是一樣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釋,因為擦拭是將魚先撈出,這樣的魚脫水時間不應該很長,稀釋擦之后馬上放入水中,藥效大失,療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應該稀釋,如果是全身,那么應該浸泡。因為全身擦拭,魚鰓是很難擦到的,操作也很難,操作不慎還會對魚鰓造成外傷。編輯本段防治白點病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fā)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并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藥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藥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fā)生。多采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弱點,提高水溫到32℃,再配備藥物治療,通常治愈率可達90%以上。若治療及時,治愈率可達100%。用1%鹽水或慶大霉素浸泡15分鐘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數(shù)天?;蛴冒偃f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1)換水時應注意溫差過大,致使魚體“感冒”,讓病蟲乘虛侵害魚體。(2)充分利用小瓜蟲在24小時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這一弱點,飼養(yǎng)金魚的水,應經(jīng)過曝曬或靜置2—3天后再使用。這是預防小瓜蟲病最好的方法之一。白點病(3)按每立方米水體用0.05—0.1克硝酸亞汞比例進行全池(缸)潑灑或者當水溫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亞汞,將病魚浴洗0.5一l小時左右,然后用等溫新水過洗,再放回消毒過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綠水后靜養(yǎng)。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亞汞毒性大,應慎用。尤其小魚對藥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魚弱,故藥液濃度要適當降低,浸洗時間要適當縮短。(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紅汞(即醫(yī)用紅藥水)0.5—1毫升,浴洗病魚5—15分鐘。如果是成色,則可直接用紅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過洗,再放入干凈新水中飼養(yǎng),也可按l立方米水體(即l000千克)潑灑3—5(克)毫升紅汞使池(缸)水濃度為3—5毫克/升。隔2—3天后視病情狀況,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療一次,然后換入干凈新水(嫩綠水)飼養(yǎng),同時延長日照時間,適當提高水溫、停食、增氧,可獲得滿意療效。(5)根據(jù)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放在太陽下曬,將水溫提高至30℃時,在魚的周身搽擦一次紅汞,再經(jīng)新水過洗后撈人干凈等溫嫩綠水中飼養(yǎng)、停食、曬陽1周后更換新水即見痊愈。(6)在水溫20—26℃范圍內(nèi),每立方米水體(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綠溶液浴洗病魚2小時,可以殺死小瓜蟲,對金魚也比較安全。[1]編輯本段病癥狀及防治草魚(1)、病原:多子小瓜蟲(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2)、發(fā)病規(guī)律及危害:是我國流行較廣、危害較大的魚病之一。小瓜蟲的適宜繁殖溫度為15~25℃,因此本病有明顯的發(fā)病季節(jié),春、秋季,南方初冬是流行季節(jié)。本病無宿主特異性,任何淡水魚都可被侵襲、發(fā)病。(3)、病癥:病魚體表和鰓瓣上布滿白色點狀的蟲體和胞囊,肉眼可見。體表頭部、軀干、鰭條處黏液明顯增多,與蟲體混在一起,似有一層薄膜,表皮糜爛。鰓上大量寄生時,黏液增多,鰓絲端部貧血。病魚在水中反應遲鈍,游動緩慢,不時與固體物摩擦,不久即死亡。(4)、防治措施:A、預防:①合理密養(yǎng),消毒魚種; ②魚池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B、治療:用福爾馬林(15~25毫克/升)全池遍灑,隔天1次,連續(xù)2~3次。[2]甲魚(鱉)1.流行情況:發(fā)病季節(jié)為8月-10月,控溫養(yǎng)殖全年均可患?。徊〕虨?天-15天。溫度不適宜時,可達30天。該病呈暴發(fā)流行。通常水質(zhì)偏酸,溶氧偏低,放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大于5O只較易患白點病。發(fā)病水溫為25℃-3O℃,流行范圍為全國性,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到1O0%。稚鱉易患此病,病程一般為7天-15大,個別可達月余。2.病原:白點病的病原為蘇伯利產(chǎn)氣單胞菌(傳統(tǒng)名稱是溫和氣單胞菌)。3.癥狀與病理變化:在小鱉的頸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質(zhì)皮下有粟米、綠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黃色斑點,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見干酪樣物。4.防治方法:預防: 適宜的放養(yǎng)密度是每平方米內(nèi)前期稚鱉不應超過6O只,飼養(yǎng)時間不應超過30天。改良水質(zhì),pH值保持72以上,溶氧保持每升水3毫克-4毫克。稚鱉水體可用硼砂或用碳酸氫鈉來調(diào)節(jié),先用百萬分之二到百萬分之五的濃度全池遍灑,不足時可重復灑。稚鱉可以忍耐百萬分之2O到百萬分之25的濃度,不宜用生石灰,用呋喃唑酮0.O02%濃度浸洗消毒,小幼鱉用0.0O3%濃度,水溫20℃以上時,浸洗30分鐘-4O分鐘;水溫在20℃以下時,浸洗40分鐘-5O分鐘。用白點靈防治:用百萬分之二到百萬分之四濃度全池遍灑,連續(xù)用藥3天,再用此藥投喂,每5O千克稚鱉每天用藥1克-2克,連續(xù)用藥5天-7天,治愈率可達95%。治療: 用呋喃唑酮百萬分之1.2到百萬分之2.5濃度遍灑。用紅霉素百萬分之1.5到百萬分之2.5濃度全池遍灑。通常在用藥之前先將水調(diào)到pH7.5左右,紅霉素才能顯效。用魚廣靈和治霉靈各百萬分之五全池遍灑。此兩種藥系四川省產(chǎn)品,經(jīng)李茵明女士試用于白點病防治,效果顯著。
我的鸚鵡魚得白點病了,怎么治啊
鸚鵡魚得了白點病可按魚的白點病治療。
白點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動物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或鰓部而引發(fā)。
1.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嚴重的全身似灑滿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節(jié)發(fā)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活餌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傳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會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細菌感染,嚴重時,藥物無效,會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療。
2.鸚鵡魚是熱帶魚可升高水溫達到根治的效果,升高水溫達30-32度5-7天就能根治此病。
3.也可用藥物治理,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癥狀消失后,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fā)生。多采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弱點,提高水溫到32℃,再配備藥物治療,通常治愈率可達90%以上。若治療及時,治愈率可達100%。用1%鹽水或慶大霉素浸泡15分鐘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數(shù)天?;蛴冒偃f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血鸚鵡魚白點病圖片、森森白點靈鸚鵡地圖錦鯉魚金魚魚身白點病液體非魚藥藥水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